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用汉字的本义去重新认识上古时期的历史

历史是通过文字记载的。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引申了很多意义,但其本义是不发生变化的。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朝代,都有通过文字让我们去研究和了解。尤其是上古时期,那些古文字我们多数是推测而定结论,经过几千年的演义,引申了还不知多少个层次。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子离炎黄时期也得两千多年,何况司马迁书写的《史记》,对于上古时代,多数应该是传说。唯一流传下的应该是文字,所以我们就应该从文字的本义去分析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去用那些传说的故事去充当过去的历史。

现在用的汉字到我们目前发现的古文字,都有一定的延续性。古文字是在事物的象形和象形会意的基础上,采用曲线形式来表达字的信息。现在用的汉字是用具有特定意义的笔画来描述字的意义。我们所用的汉字,是在汉晋时期确定下来的,那个时期对古文字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尤其是对常用文字的确立更确切。如炎黄、蚩尤、尧舜、禹夏、仓颉、伏羲等,这些传说的人物和朝代,不论是后人给他们的用文字定义,还是当时他们自己用文字定义。肯定是最恰当的定义。这些文字的本义也就是对那个时代的人物特征和历史特征最真实的表述。这些文字的本义也真实印证了现在的有些神话传说。下面先从“炎黄”说起。

伏羲 、炎帝、黄帝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炎帝)、黄帝为三皇。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神话及其传说有其虚构的成分,但也不是没有一定的依据。从伏羲二字本义来分析,我们看看隐含着那些与其传说有关的信息。

伏(服或匐、孵)是由人的变形“亻”和犬会意而成的字。字形会意表示犬匍匐在人的身边。借“服或匐”声表示犬匍匐在人的身边伺候人。借“孵”声表示可以菢卵孵化。与传说伏羲女娲相婚生儿育女相吻合。

羲(兮)是由繁体“義”的省形“”和兮会意而成的字。義是由美的省形“⺷”和我组成的字。美指内心和外貌均美的人;我指示自己。会意为自己要以美人做榜样来要求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借“宜”声表示效法别人要适宜,不然就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義的本义就是由人外表形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兮是八(分的省形)和丂会意而成的字。八表示分,这里指示分清;丂表示一种敲击乐器,这里指示乐曲。兮的字形会意为分清乐曲,在古诗词中表示分句结束,就是现在的标点符号。兮即标音又会意。羲的字形会意从物体形态看分清物质的内在性质。也就是从字形看清其字义。印证了伏羲画“八卦”用来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同时也说明伏羲创造文字。

炎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该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也就所以称为炎帝。应该是后人为了纪念炎帝部落发明的取火用火,就创造了一字“炎”,用于记录那个时代的特征。火不仅用于把生食加热成熟食,还可用火来烧荒种地,同时还可用火来战胜虫灾。这个时期历史也较长,传说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更加说明炎帝时期不是一人,而是一个时代特征。“炎”的字形是火上之火,这一火焰的特性有关,火苗上出,所以借“焰”声表示火苗的外焰是温度最高的。传说,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也就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时代应该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制造和使用石器,如磨和碾,以及敲击石头来点火。都可以用文字来说明。点(打钻切)是由钻的省形“占”和热的省形“灬”会意而成的字。字形会意为钻木取火。读音借“打钻切”表示敲打火石或钻木都可以取火。据说炎帝亲尝百草,研究用草药治病,并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他的子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黄帝和炎帝应该是在同一时期。黄帝应该生活在黄河流域。有文字“黄”可以说明,黄也与用火有关。黄的读音来源于“火光切”,黄为火光之色。黄是由“艹”和“寅”的省形“”会意而成的字。“艹”指示春天草木复苏,万物生长;寅“”表示燕子飞回北方筑巢,繁育后代。黄总体表示大地回暖之意。黄色为暖色。因参照物是火焰的焰心为黄色,所以黄为五色(青赤黄白黑)居中。黄为帝王之色。

帝(地)是由立的省形“”、“冖”和巾会意而成的字。立表示人双足合拢身体向上直立于地面之形;下面一横“一”省去用“冖”代替,“冖”表示覆盖,这里表示天幕,寓意“帝”不是立于地上的凡人,而是立于天上的神;下面的“巾”表示帝是至高无上的佩巾者。借“地”表示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万物的根本,天创造地生养,帝是万物的缔造者、主宰者。帝本为天之号,又为王者之称。德合天地者为帝;奉天承运者为皇;得天时地利人和者为王。从黄帝的字义来看,应该主宰这片黄色土地的人。

蚩(痴)是由㞢(之)和和虫会意而成的字。㞢表示草出土,借“之”音,引申出走;虫(重)表示昆虫。蚩字形会意为从土里爬出的虫子。借“痴”表示这个虫子痴愚。蚩的本义为从土里爬出的愚痴的虫子。

尢 (又yóu 枉wāng)是尤的初文。从尢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在手指上加了一横,寓意手多一指。横和撇“”在多数汉字中表示手,如有、友、左、右等中的“”都指手。是由“十”演变而来,“十”指手的的十个手指,借“拾”声,说两手相合,正十个手指。十变形为“”变形就增义,竖“丨”改撇“丿”说明手是做工用力的。“乚”指示一个多余的弯曲的手指,尢为十指多一指,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手有六指的;尢后加点“丶”繁化为尤,用于区别尢,“丶”指示多出的那一指。尢和尤借“又”声表示手多出、增加的的手指;尢借“枉”声表示多余的手指的弯曲之意,繁化为“尪”。后依据尤字造的“疣、鱿”论证了手多指的结论。尢作偏旁部首的字有优、忧、犹、龙、尴尬、就等。尤的本义为人的手指与正常人的手指不一样,如手六指者。从尤的本义可以引申为多足,这样蚩尤就是行动缓慢的多足害虫。

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传说中“涿鹿战争”。黄和炎二字都与火有关,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火的特征。用传说来形象黄、炎两族合并,实际就是黄河流域的人民,共同使用火来与自然作斗争。自然灾害在当时来说,一种是洪灾,另一种是蝗灾即虫灾。用火来消灭虫灾是最好的方法,优于现在使用的农药;同时用火开荒种地也有利于防止虫灾。蚩尤二字本义表示是行动迟缓多足的害虫,正好印证了炎帝和黄帝战蚩尤,说了是主宰黄土地炎黄族人是和自然界虫灾作斗争,并非传说“涿鹿大战”。只是为了形象人与自然灾害(虫灾)作斗争的历史壮举。

尧舜时代

汉字有通过字形、字音进行“自定义”的功能,这种“自定义”是通过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来的。因此汉字成了“活化石”,隐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许多文献资料中查不到的历史悬案,可从汉字中寻找他的脉络,尧舜二字究竟是记录人物特征,还是记录时代特征,可以从二字的本义去得到答案。

尧(窑yáo)是由堯简化而来。堯是由垚和兀会意而成的字。垚是三和“土”的组合,表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受高原气候影响,风吹和水的冲刷,像切割的又高又厚的土层;兀的本义为幼儿没有头发的秃顶,表示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生长稀疏。所以,堯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厚土层植被少的地貌。借“窑”声表示可挖窑洞居住人。西北黄土高原使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将“垚”简化为戈的省形“”,戈是可以横击和刺杀的兵器,省形的“”表示黄土戈壁犹如被外营力切割的黄土地,如下图

舜(顺)是由“爫”、“冖”和舛会意而成的字。“爫”是爪的变形,本义为鸟爪,这里指示人用手挖窑洞;“冖”表示覆盖,这里指示可以遮风挡雨的窑洞;舛表示不顺利,如命运多舛。总体会意为开挖窑洞,是一项艰难困苦,而曲折不顺和危险的工程。借“顺”声希望开挖窑洞顺利。从传说的“二十四孝”中印证了“舜”的本义。《孝感动天》

禹夏时期

夏是人们会缫丝织绸,穿上了绫罗绸缎,人们从野蛮,穿兽皮、草遮体,到穿绸,追求美的时期。所以,从夏开始,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进步。经历了炎黄(用火--饮食从生食到熟食的进步);尧舜(窑洞--居住从游牧到定居);到华夏,禹为吐丝的蚕,夏为缫丝织绸,人们过上了追求美的文明阶段。

禹(隅)是由撇“丿”、虫和冂会意而成的字。“丿”表示向下向内,这里指示蚕虫吐丝把自己包在蚕茧内;虫表示蚕虫;冂表示外界,这里指示蚕虫吐丝的椭圆形外壳。禹的字形会意就是一个吐丝的蚕虫。借“隅”声表示蚕虫吐丝要向隅,爬向偏僻的角落吐丝。禹的本义为蚕虫吐丝的过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沧海变桑田,种桑养蚕,夏朝是我们华夏民族养蚕织绸的大面积推广时期。

夏夓(下xià)为缫丝织绸的过程。“”为下的古文,既标音又会意,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成卷;“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夓中頁两侧的手“臼”表示双手穿梭引导纬线,“夂”表示缫丝过程(见夂字解),所以,夏(夓)为缫丝织布的过程。因缫丝织绸需要潮湿温暖的气候环境,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属于温暖潮湿季节,适合缫丝织绸,所以称“夏季”。纺织织工最明白,织布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不明白可以去纺织车间去体验下,就知道为什么夏和织布有关联了!


华的本字为花,华是用来修饰夏的。禹夏是人们开始缫丝织绸,丢掉兽皮和草衣裹体的时代。只要理解“华”和“夏”的本义,你就明白我们“华夏”的来历。

华華崋(化huá huā huà)是花的本字,华是由華简化而来。繁体華是由草的省形“艹”和垂的省形变化为“”会意而成的字。草“艹”表示草木;垂“”表示草木花朵儿下垂,开花授粉,是花的意象写照。借“化”声表示花变化快,花样多,完善“華”的意义。1965年简化为“华”,是由“十”和“化”会意而成。“十”表示我们中华十全十美,或者说花样多,繁花似锦;“化”表示我们中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美丽的花儿是草木的精华生化而成,化即标音又会意。崋是由“山”和垂的省形变化“”会意而成的字。“山”作为归类符号,表示山峰;垂“”表示华山陡峭险峻,垂直纵立的山峰。崋因山顶有“莲花池”而得名“華”,后崋和華二字合一,均有华美花美之意。

华夏一词中“华“”应该是用来修饰夏的。夏是人们会缫丝织绸,穿上了绫罗绸缎,人们从野蛮,穿兽皮、草遮体,到穿绸,追求美的时期。所以,从夏开始,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进步。经历了炎黄(用火--饮食从生食到熟食的进步);尧舜(窑洞--居住从游牧到定居);到华夏,禹为吐丝的蚕,夏为缫丝织绸,人们过上了追求美的文明阶段。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诗)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遥望圣王时代(永久收藏!)
仓颉造28字的研究与诠释
中华脉络之3、三皇五帝,众神归位
中国神话体系梳理
(转)中华万年文明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