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本该成为达芬奇一样出名的画家,却因画了一位绝世美女自毁前程

引言

有请大家看看这幅肖像画。

● 萨金特作品《高特鲁夫人》

画中的女子身穿黑色的吊带晚礼服,一手支撑着桌面,一手揪着裙子,身体正向纸面,上身微侧,头部望向右方,精致的侧颜和紧致的颈部线条展现了西方女性的韵味。

就是这么一幅展现女性魅力的肖像画,在1884年的巴黎沙龙展览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并不是夸赞画家笔触的美感,或夸赞画中的女子有魅力,而是严厉抨击画作不雅并且富有挑逗性。

不会吧?这么好看的姑娘也被喷不雅,当时的人们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呢?

《X夫人》风波

这幅饱受争议的肖像画叫做《高特鲁夫人》,是由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所绘。

当年,萨金特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了。平时,他做的都是些客居欧洲的美国人的肖像画订单。他笔下的画都让顾客们很满意,因此他的收入也算相当乐观。

● 约翰·辛格·萨金特

但是作为一个当地沙龙展览的定期展出者,萨金特并不满足于一个总是接单子而影响力有限的小圈子里。因为他知道这个展览除了是一年一度的艺术界盛会以外,也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市场。

所以,想要深入这个主流艺术圈,获得艺术和财富双丰收的话,他必须有一个惊艳四射的作品。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别具一格的美人——比埃尔.高特鲁夫人。

● 萨金特素描作品

高特鲁夫人是银行家高特鲁的妻子。她身材傲人,肌肤白皙,长相标致,同时热衷大胆的时尚。言行直率的她,也是当时巴黎社交圈的话题人物。

萨金特被高特鲁夫人的美貌给吸引了,他认为以她作为肖像画的主角在沙龙中展出,一定会引起一些回响。于是他邀请高特鲁夫人做他的肖像画模特。

高特鲁夫人出身门第不高,因此也十分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虽然她曾拒绝了许多画家类似的请求,但她很乐意她的美貌能被人欣赏,并且想到作为萨金特画中的女主出现在展览上,也有利于身份的提高。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共识。

● 萨金特为高特鲁夫人所画的习作《干杯的高特鲁夫人》

从1883年冬天开始,萨金特就开始为高特鲁夫人画画。但她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因为她常常被各种社交活动分散精力,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被人画画。

萨金特在画出正式的作品前,就已经画了30多幅关于高特鲁夫人的习作和素材。

● 萨金特为高特鲁夫人所画的习作

虽然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令双方都有些不愉快,但是萨金特却从中发现高特鲁夫人的美艳,就恰恰在于她挺立的侧颜与无药可救的慵懒。

后来,萨金特好不容易才让高特鲁夫人凹了个正身侧颜的造型,并且把“肩带滑落”的小性感也画在了《高特鲁夫人》中。

● 萨金特的《高特鲁夫人》习作(未完成)

1884年,这幅画在沙龙展览上面世了。这幅画确实引起了不少反响,但是绝大部分是保守派和评论家的猛烈攻击的声音——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那条滑落的肩带

在保守派看来,滑落的肩带无疑是带有性暗示的。他们认为已婚的女性放下肩带就代表她可以接受新的情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会给丈夫戴“绿帽子”了。同时,他们认为萨金特不应该将她撩人的姿态无所顾忌地画出来。

受到舆论的影响,高特鲁夫人的丈夫和母亲都成为了众人的笑柄。他们请求萨金特把画撤出展览,但是在萨金特看来,这幅肖像画是一幅佳作,它把高特鲁夫人本身的女性魅力展现出来罢了,因而他拒绝了撤展的请求。

但是舆论一发不可收拾,萨金特最终还是在一片骂声中妥协了。为了保护高特鲁夫人的名声,萨金特只好将画中滑落的肩带,修改成牢牢挂在肩膀上的位置,还把高特鲁夫人匿名起来。因此,肖像画的名字由《高特鲁夫人》变成了《X夫人》。

● 萨金特修改了肩带的位置,并把《高特鲁夫人》匿名为《X夫人》

受此丑闻的影响,萨金特的声誉也大大受损。他不得不前往英国躲躲风头,在伦敦暂住。

吃过舆论大亏的他没有再画《高特鲁夫人》这般大胆的画作,而是老老实实地做个肖像画商人。

同时,他继续参展办展,凭他自己的作画水平,成为了皇家美术学院会员。他在画坛上逐渐恢复甚至超越了之前的地位,在肖像画界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 1885年萨金特在巴黎的工作室

而高特鲁夫人虽然没有身败名裂,但她的生活混得大不如以往。

她仍然待在法国,指望着挤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她曾让其他画家为她作画,希望在沙龙上展览,但是这些作品也只是泯灭其中,完全没有影响力。以往有高官陪同出席社交活动的她,也渐渐被冷落。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特鲁夫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关于“丑闻”的思考

《高特鲁夫人》在现在看来是一幅展现女性魅力的肖像画,为何在当时的巴黎沙龙展览上会有如此大的反对声音呢?

我们先了解下欧洲“沙龙”的背景。“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是“大客厅”的意思。“沙龙”这词传到了法国以后就变成了贵族在客厅接待名流雅士的聚会,后来成为了交流文学艺术的圣地。

● 格伦作品《法兰西艺术家沙龙的一个周五》

十九世纪的法国,政府树立了官方的艺术沙龙,并建立起一些评审机构来维护艺术的权威性。这一时期,一些学院派艺术家掌握着沙龙评审权利,而政府也通过学院,控制着沙龙作品的参评、入选、获奖、评论和收藏等行为,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沙龙制度。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法国艺术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对于许多有异于保守派和学院派的观点却是受到打压的,像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就常常被主办方拒绝参评。

而萨金特的《高特鲁夫人》,之所以能摆在沙龙的台面上,是因为萨金特以往的肖像画都是相对保守的。也许是出于对萨金特这位有名气的定期参展者的信任,而这幅作品乍看是个优雅的女子,就较为轻易地过审了。

● 萨金特作品《Mrs Carl Meyer and her Children, Tate Brit

其实,萨金特也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幅《高特鲁夫人》会引起一些争议。本来有些话题是好事,但他没想到,在保守派和学院派的带头批评下,几乎所有的评论都一边倒。

他们认为,除了肩带滑落的细节具有接受新欢的挑逗意味,高特鲁夫人的妆容也是过分妖艳的。当时,女性的妆容是不宜过度修饰的,而高特鲁夫人妆容精致,不仅用粉遮盖了皮肤,还食用了砷来使她的皮肤变得更加白。因此,她还被人谩骂,她白皙的皮肤就像是死尸的皮肤。

有一位批评家评论此画:“当一个人站在离画20米远时,它看起来像是一幅伟大作品。但是当你走近时,你会意识到它只是一幅丑陋的画。”

● 萨金特 作品《Robert de Cevrieux》

回首看,这事件过去了一百多年。这场由“高特鲁夫人滑落的肩带”所引起的轩然大波,有没有对当时的法国画坛造成观念上的冲击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单单这起风波并没有推动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没有打破保守派在艺术领域中的垄断。他们短时间内对“出格”的艺术还是不能接纳的。

● 萨金特作品《Male Model Standing before a Stove》

从评论的反映看,虽然由保守派和学院派带动的大都是反对意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到,这些个性鲜明的艺术表达形式显然已经触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了。在反对声音一边倒的同时,必然有一些被“沉默的螺旋”压住的支持声音。我们可以预见,有些声音被镇压住了,但背后人们也会有一定的反思。

从事件的结局看,萨金特以及受关联的人在舆论的压迫下是妥协的,但萨金特也有自己的坚持。他没有撤展,并且将肖像画主人公匿名,对画中局部进行修改后依然保留,而不是销毁。这算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明哲保身方式吧。

● 萨金特作品《Mrs. Fiske Warren (Gretchen Osgood) and H

这件事给保守的艺术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但不是革命性的冲击。法国画坛保守派对新派艺术的不接纳,还不是吵一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后记

萨金特是一个入籍美国但长期生活在欧洲的现实主义、印象派画家。他是个严肃而敏锐的画家,他吸收了莫奈的作画风格,擅于捕捉光影;他笔下画过大量的女性肖像画,而终身未娶。

在肖像画界达到“棋逢无敌手”的状态后,转行画过风景画和装饰壁画,甚至还作为一名公派战争记录画家,画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视觉记录。

● 萨金特作品《毒气战》,他记录了被芥子气攻击后眼睛受伤的士兵列队蹒跚而行的情景

一百多年前,欧洲人们觉得萨金特画的《高特鲁夫人》是一则丑闻。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是丑闻还是佳作呢?

参考资料:

《浅析十九世纪法国艺术沙龙》 文/王将伟

《约翰·辛格·萨金特:华丽而真实的旅者》 文/陶宜妮

《昨日与今天——评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文/叶丹

《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作品高清全集(75幅)》/美术网

《萨金特的高特鲁夫人:1884年的丑闻还是杰作?》 文/睡前读画

《萨金特——他笔下的女性如珍珠,景色似初旭》文/玥儿的艺术小铺

《萨金特<X夫人像>_备受争议的世界名画高特鲁夫人全身像赏析》 文/无脚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根滑落的肩带,也能掀起轩然大波!那一年的法国画坛因他而疯狂
美国画家萨金特和他的《X夫人》
这些世界级撞脸,确定不是穿越吗?
品读︱画家大师经典优雅黑裙女士肖像画作赏析【图文】
嘘,让我们静静欣赏这惊艳的美感
【油画】 一条肩带毁掉两个人的一生,时过境迁,两人又因它流传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