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国勇/梵呗声声里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诵读着《洛神赋》而来的,是38岁的曹植。自七步诗后,曹植被曹丕封侯封王,“远离京都而疏之”。侯爵、王爷的光环并没有让曹植春风得意,更多的是失落和悲惑。从离开京都到病逝于陈王封地,整整十二年的时间,曹植被魏高祖文皇帝曹丕、魏烈祖明皇帝曹睿多次调整封地,先是安乡侯、鄄城侯,再鄄城王、雍丘王、东阿王、陈王,随着封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变化,曹植一直处于颠覆流离的徒封生活中。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夏天,郁郁寡欢的东阿王曹植吟诵着他的《洛神赋》走进了鱼山,走进了鱼山的“鱼蓝观音殿”。
这是一段传奇的故事,更是一段因缘聚会的巧合。如果没有当年曹植来到鱼山参拜鱼篮观音殿,怎么会有如今声名暇迩的“鱼山梵呗”?怎么会有被佛家四众弟子称之为“佛乐第一刹”的梵呗祖庭梵呗寺?
走进东阿鱼山梵呗寺,是为了倾听《洛神赋》中那一曲曲的凄美爱情,让醉迷于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可以体味着其中的人生真谛。梵呗声声里,敲打着一个个疲惫不堪的灵魂,顿悟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成就一个个解脱烦恼的人生。
沿着曹植曾经走过的山道,我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山道上。淅淅沥沥的小雨洒下,染绿了如玉的鱼山,横亘在黄河之滨,点缀着东阿古城。置身于鱼山之中,犹如置身于绿的海洋,风一阵阵吹过,海浪把我淹没,闭目深思,灵魂飘逸,恍若来到了西天净土,佛香熏染,莲花满目。
我看到了!
梵呗声声里,在青石板铺就的山道上,有曹植孑然而行……

鱼山深处,一阵紧似一阵的木鱼声随风飘来,尽管单调而枯燥,却有无尚的功德,可以让人的灵魂在木鱼声中安静如来。如这山中的树,尽管风吹来枝摇动,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定力,根基牢稳,不动丝毫;淅沥的夏雨中,有佛鼓开始了一段敲打。相比于俗家的鼓,佛鼓却没有绷紧的弦,快速的点儿,而是悠然悠长,声声入耳,如是佛国的甘露滴落人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品味一场佛国的音乐盛筵。
当然,还有钟、磬、铪子、钹、板、铃、杵等等,不同的法器犹如西天一朵朵莲花把整座鱼山打扮得盛装烂漫,而喃喃的诵读佛经声则是一条条藤把莲花儿串了起来。站在鱼山之巅,梵呗寺前,睁开眼睛看到的是莲花满目,闭上眼睛用心去感悟时,鱼山则成了佛国的慈悲莲池。梵呗声声里,这慈悲莲池中莲花起舞,世俗间的功名利禄早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有一颗清净的心无障无染。
和我同在鱼山之巅,感悟这声声梵呗的,还有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夏天的东阿王曹植。
在来到鱼山之前,曹植遇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俘获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把甄氏嫁给了儿子曹丕为妻。这个时候,曹丕正和雄心壮志的曹操一块儿驰骋天下打江山,很少有时间陪伴甄氏。曹植则因为年龄小,又不喜战独留京都,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因此产生了一段千古传唱的情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已经贵为九五之尊的曹丕在洛阳宫中设宴款待甄城王曹植,甄氏所生的太子曹睿陪同吃饭。也就是在这次宴会中,曹植知道了甄氏已经病故,顿时为之唏嘘不已。据说,曹丕为安慰曹植,还把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在回封地甄城时,曹植夜宿洛水船舟,睡意蒙眬中,看到了甄妃踏浪御波而来……曹植文思激荡,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洛神赋》。
这是每一个男人都会伤心的故事,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文学大家。颠沛流离中接到了倾心人亡故的消息,怎能不让曹植痛苦万分?在《洛神赋》中,曹植把自己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一一诉来,通过对恋爱失败的描写喻示了自己心中理想和抱负的破灭。在此之后,曹植的诗词文章一改往昔歌唱理想和抱负,处处洋溢着乐观、浪漫情调,变为倾诉理想和现实相互冲撞的矛盾心理,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悲愤。希望通过对儒家的入世、佛家的出世以及老庄的无为哲学思想相融合,找一条解脱人生困惑的路子,其结果当然差强人意,曹植依然困惑于人生爱情、理想、事业之中不能自拔。
当年,曹植走进鱼山时和今日一样有夏雨相伴吗?湿漉漉的山道上同样是一颗湿漉漉的心吗?山道两边的树是否如今日一样低垂,青石板上癣苔新生,让每一个进山朝拜者都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吗?
可以这样说,正是情感失败、理想破灭的多舛人生,一步步把曹植逼到了鱼山,逼到了鱼山上的梵音洞。梵呗声声里,曹植不仅从中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时空的变幻,还“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创立了以《如来呗》、《云何呗》和《处世呗》为主的“鱼山梵呗”,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留下了一段让我们后人永世传唱的风流佳话。
行走在东阿的鱼山之巅,参悟着曹植当年的情怀,体味着那一段段的沧桑历史,在氤氲着梵呗袅袅的时光里,我一步步来到了梵音洞前。映入我眼帘的,是凄凄芳草,还有不知名的黄花点缀。往昔游人踩踏出来的小径已经爬满了野草,掩盖了昔日的喧哗。一棵茂密的桑葚树生长在梵音洞边,桑葚树红红的果实悬挂在枝头,如是佛前的那一盏盏明灯,照耀着红尘俗世的众生。在桑葚树和荆棘的掩映下,梵音洞洞口上的“梵音洞”三字若隐若现,若不细看,差一点错过。看到时却又生出无限的感慨来,不知道当年曹植闻梵其中时如何,一口窄促的洞口真的可以奠定了梵呗——这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辉煌巨章吗?
或许是因我突兀到来惊动,或许是受我的诚心感动,一只火红的狐狸从梵音洞中探出头来,两只前爪捧在一起,如是合掌的老僧,仔细打量着我这个不约而来的客人。继而又转动着脑袋,用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目光碰撞,电石火光间让我开悟。或许,这狐狸正是当年点化曹植的缕缕梵呗,经历了千年的岁月,万劫的风雨,因缘造就了如今的世间肉身,等待着我的到来,告诉我佛法的庄严,梵呗的奇妙,使我可以行走在一段今日的时光中,沐浴着历史的光辉与灿烂。
对着这只狐狸,对着鱼山梵呗的滥觞之处,我合掌执佛礼相对。
在我的身后,同样站着合掌礼佛的曹植……

梵呗声声里,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家建筑掩映在如雾如纱的霏霏细雨中。这座早时称之为鱼篮观音殿的佛教禅宗丛林道场,因为纪念“改梵为秦”、中国化佛曲“梵呗”创始者曹植,这里已经更名为梵呗寺。
刚刚在梵呗寺前的广场上站定,就听到一声响亮的钹板响起,喃喃的梵呗如滔滔不绝的江水从梵呗寺中奔腾而出。这梵呗不仅萦绕着整座佛教丛林道场,也同样氤氲了整座的鱼山。再回头看时,青翠的鱼山不再,映入眼帘的则是金色的灵山,那山中的一棵棵树幻化成了一尊尊护法的罗汉,而梵呗则是灵山的溪水,任是每一个灵魂,无论是失魂落魄也罢,无论是趾高气扬也罢,都能在这儿得洗礼,如是浴火重生的凤凰,飞向更高的天,攀上更高的峰。
梵呗声声里,淅淅沥沥的雨中,走来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一袭塑料布包裹了背上的行李,脚下的禅鞋沾满了泥浆,灰色的青衣已经被雨水淋湿,却没有俗世旅人的那种狼狈不堪,一举一动们不失僧家的端庄。步履是那样扎实,目光中依然是沉稳和坚毅,没有丝毫的慌乱和紧张,脚步从容地来到了梵呗寺前的广场上。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春天,鱼山繁花似锦,山清水秀。如我眼前的这位年轻僧人一样,因为慕东阿王曹植之名,因缘殊胜,支谦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吴中的洞天胜地穹隆山来到了东阿的鱼山,中国佛教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改梵为秦”一章开始在鱼山奏响,至今依然袅袅不绝,传唱不已。
支谦是中国佛教历史中一位星光灿烂的人物。其自幼学中外典籍,深通梵典,一生之中译出了《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还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这年的五月,当支谦慕名走进鱼山拜访曹植时,多次庇护曹植免受曹丕伤害的卞太后因病去世,曹植正处在悲痛欲绝之中。为了让曹植解脱心中的哀愁,支谦开始在鱼山翻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为曹植开示佛学智慧,使曹植很快就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受支谦的影响,曹植则根据鱼山梵呗的规制,在支谦翻译《太子瑞应本起经》时制乐六句赞或八句赞,使《太子瑞应本起经》中的谒颂和回向更便于僧人们在佛教法事活动中诵唱。
可以这样说,在曹植人生的低谷时期,正是因了佛教文化的及时出现,才挽救了他疲惫的灵魂,得到难得的歇息和安顿;也正是有了在鱼山短暂的歇息和安顿,才使曹植有机会去整理、挖掘、创新梵呗格局,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改梵为秦”的进程,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奠定了完美的基础。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由于两国之间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在诵唱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著名的高僧大德、译经家鸠摩罗什大师曾感慨万端地对弟子僧叡道,“(佛经)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从这些高僧大德们的感慨可以看出,要实现佛教中国化除了参考印度佛教的传播模式之外,必须要有一套适合汉语口语化的梵呗格式。
真的要感谢曹植,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难题,并留下了一道丰盛的佛教文化大餐。在没有到鱼山梵呗寺之前,我一直以为梵呗就是时下流行的明星们吟唱的所谓“佛教音乐”,也曾经把这些明星们歌唱的《大悲咒》、《心经》等刻录成光盘,行车的间隙总要听着这些佛教歌曲,感觉其曲调优美,靡靡之中使人大为享受。来到梵呗寺再听梵呗时,突然发现梵呗确实不等同于世俗的佛教音乐,而是心灵的感受,是佛教文化那种感通万物、利益众生的慈悲之声,如是法雨普降,可以洗去红尘俗世中的一切尘埃。
你可以来试一下:梵呗声声里闭目倾听,法器悠扬,犹如身涉枯旱的沙漠突然看到有溪水涓涓流淌,那萦耳的梵呗袭来时则是天降的甘露,瞬时间更滋润了干渴的心灵。这个时候,你看到的不再是沙漠的海市蜃楼,更不是山背阴处的一棵怯弱的小草,而是如大海洋,顷刻之间便可化解一切烦恼和魔障,让人的清静本性呈现,置身在澄明透彻的光明世界。

“咣”的一声佛罄响,把我的思绪从一千多年前的太和四年拉了回来,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梵呗寺及梵呗寺前的广场。这时候,天上浓厚的云开始一层层地退却,有霞光从云缝中射出,如是七彩的佛光把梵呗寺笼罩其中。一座漂亮的铜质七层龙纹巨型元宝形宝鼎摆放在梵呗寺的广场上,如是端坐的佛爷,给这座空山中的佛教丛林道场增添了无数的安稳和肃穆。宝鼎散发出的佛香袅袅,从梵呗寺内传出的喃喃梵呗,还有这一道七彩的佛光,俨然把梵呗寺打扮成了佛国净土。不,确实是佛国净土,站在这里,无论是多么疲惫的心灵总能得到洗礼,任是混浊的江水流过,在梵呗声声中,也会变得清澈,变得晶莹剔透。
梵呗声声里,那位年轻僧人在梵呗寺广场结束了朝拜佛祖的礼仪。
梵呗寺山门洞开,一位小沙弥从寺内走了出来,恭敬地把年轻僧人迎进去。
这一切,恍若当年支谦慕名到鱼山拜访东阿王曹植时的场景再现,一帧帧的画面在我眼前晃过。梵呗声声里,历史的传奇与现实的世界在我眼前重合,我知道一场场鱼山梵呗的大戏将会在这里演出,让每一个朝拜鱼山的游客都能享受到鱼山梵呗的奇妙和震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新发现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个中秋,与曹植邂逅洛神!
为什么曹植做不了曹操的接班人?[曹操诫子植]
鱼山曹植墓
聊城 东阿 曹植墓
洛神赋【原文、译文与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