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一国际儿童节”特稿丨那些年,是我的童年/曹 英

今天六一,想起童年的很多趣事来。

二年级的时候,幺爹是大队小学教师。工作之便也在他的照顾下,大姐、我和弟弟参加了公社名额有限的六一联欢会。礼堂人很多,清一色的红领巾,闹嚷嚷的听不清,人多担心走散,有点害怕。

母亲给了我两角的零花钱,买了冰棍和图画书。应该是第一次出远门,可高兴,激动得一夜没睡着。二年级的半年学费是两元钱,冰棍三分钱,图画小人书两分钱一本。

小学是没有作业的,放学回家就是玩,满山遍野地疯,挖鸡腿,河里捉鱼,摸虾和黄膳,偷邻家的柿子。玩的花样很多,鸡毛毽,跳绳,捣鸡,手抓石子。鸡毛毽用铜钱做底,房前屋后地找遍芦花公鸡毛。找不到就把家里养的公鸡“咯咯地”唤回来,关在屋里拔毛。有一次,被四爹发现了,狠狠地骂我一顿鬼妮娃子。

母亲娘家的几个小舅舅放假了常来家里玩,也是来帮母亲做农活。他们玩的花样多,我们姊妹几个喜欢跟着他们屁颠屁颠地疯。二舅最淘,孬点子最多。有一次,他把一小截鞭炮拴在小牛娃巴上,点火,炮响,小牛吓得疯了似地满山野里跑。害得母亲找了好久,那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

小时候,父亲在公社供销社上班,离家远。生产队大集体,家里劳动力少,农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干,挣工分换的口粮不够吃,只好用父亲的工资挤兑。七十年代,计划经济,印象中并不感觉有多苦。父亲回家还会扯上几尺的确良布,我和大姐各做一件短袖上衣,粉红色的,穿到学校,显摆得很。

父亲会隔三差五地回来帮母亲做农活,种菜园,骑着二八式加重自行车,感觉可威风。还会带上很多好吃的糖块,饼干和柿饼。父亲回来从不闲着,为改善生活,夜晚还提着鱼网到河里捕鱼。他会带上我,帮他提鱼篓。沿着河边走很远,边走边撒网。山上会传来阵阵的野子叫声,回应声很远,我很害怕,但不敢吭声。

过年的时候,家有年猪,存的猪肉能吃上大半年。大年三十晚,新衣服喜滋滋地叠在枕头下,感觉可美!唯一感觉苦寒的应该是每年青黄不接的七八月份,稻谷没成熟,一天三顿都是面食,馍、面汤和面条,味同嚼蜡,很是吃不消。那时候南瓜和红薯也是主食,家家都有,地里挑回来,能堆上半间屋,粗粮抵饿。

大姐性格温顺,家务活干得最多。九岁开始学会做饭,个子不够高,搭着凳子才能够着灶台。相对于大姐,我要刁悍些,经常跟着母亲外出干活,放牛,挖茶山,捞稻谷。雨季时,水淹区的稻谷常被泡在水里,用船浆划着小船,一趟一趟地往回打捞。母亲很担心我,怕我掉进水里,在一旁用竹杆护着小船。小妹最小,经常地哭闹,老让我背着,我就装作肚子难受,哎哟哎哟地哼叽,她就知趣地不让背了,自己走。弟弟是独子,身子骨瘦弱,全家人的宝贝蛋,奶奶捧在手掌心,我和姐姐都让着他,护着他。有时我很气不过,他也常也有被欺负的份儿。有一次我买了个汽球回家,他争着问我要,不给他,告到奶奶那里。迫于威力,我罚他吃三大块肥肉才给他,撑得他好长时间不再吃肉。还有一次,我耍他,我说我捏着你的鼻子,你嘴巴肯定张不开。他不信,我就真的捏了,他大张嘴巴,“啪”的一下,我吐了他一嘴的痰。

“你办事,我放心”。这话是毛主席托付华国锋的。小学二年级时,感觉华国锋最伟大,以为有了他,就有了天下。那时,家长惩罚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禁食。有一次和母亲犟嘴,母亲罚我不让吃饭。我气不过,恶狠狠地顶撞:我又不吃你的,我吃华主席的。没想到母亲在生产队里把这事传扬开了,以致于长大后很多年回到乡下,还有人指着我喊,吃华主席的回来了,吃华主席的回来了。羞辱死了,很是怨恨了母亲好多年。

那时候没什么娱乐可言,喜欢跟着大人们赶戏场,看皮影戏,偶尔也有电影看,当然都是免费的。露天场地,人很多。奶奶大概五十岁的样子,看戏的劲头很足,领着我们姐弟几个,还有邻家的一大帮人。赶场要走很远,我是看不懂戏,凑热闹,台上叮叮当当地响,还有来回走串的花脸,花衣裳。奶奶担心我们会睡着,吓唬我们要把我们扔了。实在熬不过,打个盹,迷迷糊糊。但是球鞋带子一定系得牢实,害怕走丢了,撵不上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散场到很晚回家,天黑看不着路,提着玻璃罩灯笼,和《红灯计》里的一样。

冬天很冷,天老早就黑了,印象中还没通电。奶奶白天纺线织布,夜晚我们姊妹几个围着奶奶讲故事,讲日本人进中国;讲国民党抓当丁,他娘家哥被抓后逃跑,摔死了;还讲奶奶娘家的游家大祠堂。奶奶口述能力很强,言语生动有趣。讲到鬼故事时,我们越听越怕,抱成一团,睡觉时不敢外出解手。但还是禁不住诱惑,缠着她讲更多。

无知无畏,小时候的我一直是胆子大。远房的二爹死时装棺,洗澡时赤身被扶着坐在椅子上,僵尸枯瘦如柴,几个人帮忙给他穿衣服。我挤在人堆里看热闹,感觉很稀奇。被奶奶看到后好一顿吵骂,掂着棍子撵我回家。当时天完全黑了,我一个人沿着山边,还走了很长一截坟地。回家还喜形于色地讲给姐姐和弟弟听。而我睡的卧室后窗户,正对着一座枯坟,破落的砖头缝隙依稀可见。

还有一件趣事哈。冬娥是邻家的小女孩,比我小两岁,常在一块挖野菜。有一次我们在田埂上打死一条青蛇,一米多长。我用树棍子敲打那死蛇,不小心一下子挑了起来,横腰撂在她身上。她吓得半死,哇哇只哭。闯祸了,我也很害怕,她妈很刁。晚上回家发高烧,她妈说她魂吓没了,一路地叫魂:“冬娥,回来呀,回来,妈妈喊你回来啊……”她妈在前面喊,冬娥跟在后边应:“回来了,回来了……” 冬娥有点憨,一天放学回家,路上玩耍,我逗她说,你倒着走看能走多远?她就真的倒着走,身后边一堆稀牛屎,一脚踩个正着。我哈哈地笑着跑远了。

很怀念四里桥——生养我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童年趣事。直到1984年的冬天,一家人随着父亲的工作搬离了那里。


作 者 简 介

曹英,女,46岁,河南信阳人,寿险营销。率性真实,爱文字爱生活,爱用文字记录生活。曾有文章发表于《信阳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卓延顺散文】我的奶奶没名字
【父亲节特刊】我的父亲 |刘秀梅
山村“泉栏”入梦来
大姐
【清明追思】果素瑛:追忆砚秋(2)
宋河卢家冲:娘家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