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振超丨扶贫路上

2016年10月的一天,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还有一点点的好奇心使然,和西城门小学的领导们一道走进到观音堂林站滴水崖村。

从第一次走进宝丰地图中最西部最贫困最受关注的山区,在群上怀抱的小山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静静伫立的百年古树、百年老屋似乎在讲述着一段漫长的历史,大半年来,在和扶贫农户的接触中,在和村委会干部的交谈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里民风的淳朴,村民的憨厚,他们的热情的话语、期盼的眼神就像后上山那洁白无瑕的槐花一样纯真。他们是勤劳的,每个山头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小石块砌成纵横阡陌的土地,种着庄稼和果树。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里,他们平整了难得的土地,种上每天生活中必需的蔬菜。他们也是极度贫困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黄的报纸就是他们最原始的装修,还有我小时候才见到的几近淡出记忆的古老的家具、农具、房屋。他们疾病缠身,但毅然克服困难支撑着一个家庭不断前行。他们是智慧的,有走出大山当技术工人,有学业有成在外发展的,十八里干河两边几处宽敞的洋房和自家门前的小轿车无不彰显着年轻人带回来的现代化的气息。

他们眷恋这方故土,因为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尽管政府制定了搬迁计划,但后来在详细了解后情况后放弃了,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独有的老家情结吧。

记得第一次去接触扶贫,在村委会了解了村里的相关情况,也知道了自己帮扶的对象家庭的大概状况。在第二次来滴水崖时,我直接来到的农户家,沿着弯曲的水泥路往上走,尽管路程不远但却颇为费力的,我想,单是走路就这么不易,更何况他们这是村民每天生活和劳作的必经之路。推开简易的木制栅栏门,走进几件用石头垒砌的瓦房里,屋里是黑糊糊,几乎找不到可以下脚的地方,这是客厅、是卧室、是厨房也是小鸡小狗的活动的地方,屋子里面是黑糊糊的灶台,旁边放着一个缺着一个大口的水缸,还有几个很不规则的面盆、米袋子,破旧的窗子边的两个炕上,摊着油腻的像是多年没有清洗的被褥和成堆的衣物。借着从门口的几缕阳光,隐约看见墙角张贴着的几幅幅第一代伟人的画像,纸已经发黄变旧了,应该有年头的了,除了已经没有颜色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和桌凳外,砖铺的地面上很随意放着的一个电用烧水壶,连着的电线杂乱着弯曲着伸向屋外,除外其他再也没有见到像样的任何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太多不自然、甚至是压抑。在和女主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是个五口之家,户主前段时间在房后干活时被山上的洪水和滚落的石块掩埋。在镇村干部的齐心救助下捡回一条命,身体受到伤害不能再外出打工干重体力活,只能在当地打些零工维持生计,户主的母亲将近90岁没有劳动能力,佝偻的身躯,羸弱的样子,蹲在门口的老人没有话语,他裸露的双手好像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多年艰辛的劳作筑成的,看着老人我心里酸酸的。虽然她还有一个儿子,但在南方打工,只能跟着大儿子一起生活。户主妻子侍弄着5亩山地也养些家畜,但贫瘠的土地滋养不出多少粮食和财富,户主大儿子上中学九年级,女儿在村上读到四年级就辍学在家。

除了感受到他们的贫困和无助外,也有我的这个家庭淡淡的怨言,毕竟家中的女主人才40多岁,虽有小病,但也不至于没有做家务的能力和时间,记得我小时候家里也缺衣少食,房屋一样破旧,但家里任何东西都被母亲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充足的粮食但总能是能均匀的费配到每顿饭中不至于过多挨饿。很多人经历过贫穷,我也一样,当在上学的事情上,父母从未吝啬,生活的艰辛没有让父母耽搁我们姐弟的学业,甚至不惜卖掉了家里的那头牛。

多次和扶贫户谈他的女儿的上学的时,我也不知一次和这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说起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我怎样的苦口婆心,她总是默默无语,甚至没有正眼看我一下,然后就是悄悄的离开。也许她对我的带着数落的言语不感兴趣,想想也是,我一个外人却埋怨一个陌生人10点了还懒在床上,不帮助家里干些家务,小小年纪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一点矛盾就赌气放弃学业。她父母的态度更让我不解,我说“现在贫穷不可怕,咱们先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吧,当父母的要多开导孩子,如果不想在这个学校,乡里的或县城的学校我都会尽力帮助协调”。然而沟通多次,他的父母每次都是一样的话语“她成绩不好,我们也没办法,不想上算了”。我无语时总是想,教育问题身为家长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教育孩子上家长的责任最重大,我一个平常的教师,你们都放弃了,我能奈何!

大家走访帮扶的农户后汇合,了解的都是一样的困境,大家都说“穷,真穷啊”!只是穷的原因不一样。但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因病的、残疾的、没有技术和资金的,也有懒惰的不愿自食其力静等救助的,更可怕的在日复一日中麻木着自己的思想,甚至自暴自弃,安于现状,走不出大山,更走不出大脑的禁锢。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为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的生活担忧和唏嘘。我们的到来多少能为他们送去一丝慰藉,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我们教师的身份和能力实在有限。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哪怕是一个盛水的桶、一件御寒的衣裤、一套半新的被褥,都会给那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人送去一丝温暖。更不要让他们精神萎靡,别让他们自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穷,再怎么努力奋斗还是穷,失去了自立自强的精神,缺少雄心壮志和苦干创业精神是最可怕的,也是永远也不能摆脱贫困的。

我想,也许他们看病需要花钱,盖房需要花钱,他们教育孩子需要花钱,他们搞养殖、搞种植需要技术需要资金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哪天我们的社会完善了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务工等社保体系,把贫困人员的冷暖真正放在心上,让他们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且老有所养,让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掌握一门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价值,让每个贫困户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自己杨帆,而不是一片死海,让每个贫困户心中都有一个梦,自己去实现,而不是心中就没有任何寄托单纯的接受馈赠,这才是真正的脱贫。

扶贫路上,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完整的家庭,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结实的楼房,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教书育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教好每一个孩子,尽自己全力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山区贫困的老乡走出贫困阴霾,哪怕在精神上给他们注入营养,激发脱贫的动力和勇气,这份责任是沉甸甸的。

扶贫路上,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我们一起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作 者 简 介

赵振超,一乡镇教师,爱好运动,喜欢文字,在平凡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璧杂谈】戏说扶贫
精准扶贫重在落实 | 胡荣忠
四川安县农村贫困户 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年国家全面脱贫,那么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甘肃贫困退出验收办法是啥,这篇说的很详细,贫困户和扶贫人员都要看
精准扶贫如何影响农户金融信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