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文军丨玄奘夜渡葫芦河

在吴承恩的笔下,唐僧懦弱胆小,全靠孙悟空保驾护航,才度过九九八十一难。但现实中的唐僧,也就是唐玄奘,却是一位性格坚毅、不畏艰险的旅行家。

玄奘是唐朝初年长安城中的著名学问僧,他有感于佛教流派众多,典籍残缺不全,翻译不准,纰漏甚多。遂立志要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学习,取回真经。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玄奘上书朝廷,申请“过所”(护照),前往西域。当时唐朝建立不久,大乱甫定,百废待兴,唐太宗致力于巩固内政,下令紧闭关防,不许国人出境。玄奘的请求理所当然地被驳了回来。但他的决心没有动摇,一直为西行做准备。就在这时,机会来了。

这年夏天,秦陇一带遭到霜雹灾害,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大唐王朝无力赈灾,只好下令:受灾者可以外出逃荒。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的队伍里,偷偷溜出长安城,孤身一人向西走去。这一年,玄奘刚好27岁。

经过秦州(今天水),玄奘来到凉州(今武威),一边讲经,一边打听西行线路。消息走漏,凉州总督李大亮逼令他返回长安。在两个僧徒的帮助下,玄奘得以脱身。他沿着河西走廊,昼伏夜出,数天后到达瓜州。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尊敬,奉为上宾。这时,凉州追捕他的公文到了,州吏李昌撕毁通缉令,敦促玄奘赶快启程。

前面就是葫芦河,大唐的边境。要想合法出境,必须走玉门关。可玄奘没有“过所”,只能偷渡。要偷渡,必须有向导。就在为难之际,玄奘发现,有个胡人一直在尾随自己。经过询问,玄奘得知,他是瓜州的商人,姓“石”名“槃陀”。石槃陀对这位来自大唐的僧人顶礼膜拜,他表示愿意帮助玄奘渡过葫芦河,一同前往西域。

玄奘喜出望外。他在瓜州买了一匹白马,在石槃陀的引领下,于三更时分来到葫芦河边。葫芦河宽有丈余,岸边长有梧桐树,石槃陀砍了一些树杈,搭在河上,铺草垫沙,让玄奘和白马过了河。借着星光,玄奘回头看看玉门关,庆幸自己偷渡成功。敦煌榆林窟有一幅《玄奘取经图》,画中,玄奘、胡人和白马在急匆匆赶路,那个胡人就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哪知道,过了玉门关,石槃陀面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心里动摇变卦。夜幕降临,玄奘靠着篝火闭上了眼睛。睡梦中,他被沙沙的声音惊醒。睁眼一看,石槃陀正在身边走来走去,目光中透出杀机。带着惊恐,玄奘于天亮后孤身一人上路。在玉门关外第一座烽火台,玄奘被守卒发现,险些被箭射中。恰好校尉王祥也是一个佛教徒,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他为玄奘备足了饮水和干粮,送他上路。

过了第五座烽火台,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莫贺延碛,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称其为“八百里流沙”。途中,玄奘不慎打翻水袋,在沙漠中,没有水意味着死亡,玄奘被迫折返。但很快,出发前“不到印度,决不东归”的誓言在耳边响起。于是,他调转身来,忍着极度的干渴,继续蹒跚西行。

玄奘四夜五天滴水未沾,筋疲力尽,最后连人带马一起栽倒在地上。人在极度疲惫时会出现幻觉,昏迷中的玄奘这时梦到一位身高数丈的大神站在面前,大喝:“何不强行,而更卧也!”玄奘惊醒,爬上马背,在半昏半醒的状态中上路。忽然,那匹白马像受了启示一样,狂奔不止,旋即将玄奘带到一处绿草怀抱的泉水旁。莫不是冥冥之中佛祖在保佑?玄奘使尽最后一点力气,连滚带爬地扑了过去……

走过莫贺延碛,玄奘到达伊吾和高昌。在拒绝了高昌王的苦苦挽留后,玄奘一路向西,到达西突厥王庭所在地碎叶。随后辗转向南,经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南出铁门关,翻越兴都库什山,到达佛教圣地印度。

玄奘在印度最大的佛学院那烂陀学成后,于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携带600多部佛学经典回国。行至于阗时,他想到自己当年属于偷渡出国,心有余悸,于是修书一封,托东行商旅带到长安。急于了解西域情况的唐太宗看到后,兴高采烈,不但原谅了他的偷渡行为,还命于阗国王派人护送他回到长安。

在唐太宗授意下,由玄奘口述,弟子笔录,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书中记录了玄奘西行19年,足迹所至138个国家的见闻。历经1000多年,这本书能够流传下来很不容易。我北京一家古籍书店买到这本书,附有精美插图,时常翻越,爱不释手。相比之下,唐代另一位西行者杜环的《经行记》没有保存下来,实在可惜。杜环随高仙芝在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作战时被俘,后游历西亚、北非,是第一个到过非洲的中国人。

唐高宗李治将玄奘安置在大慈恩寺内,聘请其担任首任主持,为其配备了50多名助手。玄奘每日在大慈恩寺内译经说法,广受拥戴。后经玄奘提议并亲自设计,大慈恩寺内又建起一座大雁塔,供储藏佛经之用。

由康有为题写的兴教寺匾额

公元664年,玄奘在慈恩寺圆寂,享年62岁。按照唐高宗的旨意,玄奘被安葬在长安东郊的白鹿原,因为这里地势高,在大明宫就可以看到。据说唐高宗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玄奘灵塔,都会落泪。后经武则天诏令,玄奘遗骨被迁至兴教寺。

兴教寺坐落在终南山脚下,院内古朴清幽,静谧恬适,安静得只有鸟鸣声,我们的脚步也不由得放慢了许多。一个上年纪的僧人在打扫庭院,动作不紧不慢,千年的光阴就这样在僧人的扫把下慢慢度过。

作 者 简 介

刘文军,网名“好望角”。生于小兴安岭林区,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会员、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喜欢旅行、摄影,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玄奘偷渡出瓜州
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竟然是个逃兵?
玄奘为什么不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偷渡玉门关的过程?
西游记欺骗了我,真实的玄奘西游并非奉旨取经,而是“偷渡”出境
记录片《玄奘之路》解说词
《复古之路》徒步河西走廊1000公里,追寻玄奘,深入无人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