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 伟丨雨中登黄山

走出困与累交织的梦境,体内残存的一丝酒精,已在清凉的晨风里灰飞烟灭。抖擞抖擞精神,背上简单的行囊,带着灵魂和身体踏上了旅途。匆匆去圆一个与黄山约会的梦。

说到黄山,眼前就会不由自主浮现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等诸多的景象。八百里黄山的一切,仿佛在冥冥之中与我有一段不解之缘,总是时常萦绕在脑海,经常出现在梦境,不停地召唤着我。

才踏入黄山地界,群山便张开怀抱携着清新的山风迎面奔涌而来。连日来的大到暴雨,把黄山地区沐浴的清新脱俗,映入眼帘的皆是群山尽翠,山雾氤氲。

怀揣向往,心存敬畏。在淅淅沥沥的小雨陪伴下,从黄山的南大门——汤口上山。

汤口是一个依山傍水而建,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的小镇。精致的马头墙、古朴的小青瓦和素雅的白粉墙高低错落,与四周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就好像仙女的一条精致的围巾遗落在这里。紧紧依偎在黄山脚下。

从汤口乘上景区公交,汽车沿着曲折回环的山路直达云谷寺停车场。下车之后,我们放弃了乘坐缆车上山。毫不犹豫就选择从云谷寺徒步登山口登山。

仲夏的小雨还在不紧不慢的飘洒着,厚厚的雨衣也包裹不住我们喷薄欲出的登山热情。一群旅友沐浴着黄山凉爽的气息,说说笑笑,拾阶而上。首先,向行程的第一个景点,距离云谷寺登山口约六点五公里路程的白鹅岭进发。

踏入登山口,一条石条铺就的狭长道路依山而上。山道内侧山峰侧立,多悬崖绝壁,与山谷对面的山峦遥相呼应。外侧则是幽深的沟壑。小雨淅沥,满山丛林更加碧翠,一些不见身影的鸟儿,在密林深处欢快的歌唱。沟壑深处,山势初起时的溪流涓涓,在谷底低吟浅唱。随着我们步步攀登,山势渐渐走高,连日来黄山地区的强降雨和眼前还在漫不经心飘着的小雨汇聚成流,逐渐形成了诸多飞瀑流泉。远远望去,有的如一条条白练从山峰高处飘荡入谷底;有的散落成众多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瀑布,在山谷间自由的倾泻,流水声高低起伏,轰鸣作响,如欢快奔放的乐章。山谷里云雾氤氲,时而有清晰的云朵飘过,时而弥散成白茫茫的一片,虚无缥缈间,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心生无限的向往。

沿途,如诗如画的雨中黄山的美丽景色,已经让我应接不暇。突然,又有三三两两的挑夫闯入了我的眼帘。最让我注目的是一个光着膀子,扛着一根三四米长,直径约十五公分粗的钢管的中年汉子,他身高 应该不到一米七,五短的身材却显得强壮有力,肩头早已被钢管磨压的通红通红, 裸露的脊背上流淌着的,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了。跟在他的身后,每走一步,都能真真切切感觉到那步伐的沉稳与坚定。突然,我的脑海里迅速闪现出“脊梁”两个字。我想,他扛的难道仅仅是一根重重的钢管吗?不,他的肩头扛着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他抗起的也不仅仅就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和必须肩负的责任。其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难道不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具有这样责任感的脊梁扛起和支撑的吗?想着这些,感觉自己心头一热,眼睛也有些微润。才短短的一段路,已经让我感受的太深了,让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震撼。

“看,百合花,百合花。”旅友的一声惊呼,把我从情不自禁的感动中拉回到眼前的景色。顺着她的手指方向,一朵百合花就在旁边的悬崖峭壁上迎风摇曳,那白色的花朵,在周围翠绿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淳朴素雅和与众不同。大家纷纷驻足,欣赏着;赞美着;感叹着。后来,在下山的索道上,我也看到不少或单独一朵,或几朵一起丛生在悬崖峭壁上已经盛开的百合花,它们不为一己而孤单,不畏山崖陡峭而落脚生根,并顽强生活在那里,优雅的开放着。所以,我在看黄山上生长的奇松怪石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这些百合花。与它们相比,这应该也是一奇。

快到白鹅岭的时候,小雨渐渐密集起来。在途中所看到的清晰的山峦轮廓,以及那些飘荡在山谷间的云雾已经悄悄的隐退,除了眼前陡峭的道路还比较清晰以外,其他都成了模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到了白鹅岭,雨下得更大,雨点打在雨衣上,劈里啪啦作响,虽然穿着雨衣,已经感觉到顺着衣领缝隙滑进来的雨水淋湿了衣服,冷丝丝的。站在白鹅岭平台上,听随行的导游介绍,现在所处的位置,海拔大约1680米左右。我们没有顾得上休息,从白鹅岭,经过白鹅宾馆,冒雨继续向下一站——光明顶出发。与前面的陡峭山道相比,从白鹅宾馆到光明顶的700米路程,已经十分平坦了,不需要消耗多少体力。几乎是一鼓作气就到了山顶。

光明顶上,雨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周围的景色依然模糊不清,视力范围仅仅局限在周围的二三十米左右,更不用说登高望远了。几个朋友一起,在凹凸的山崖边,拍了一些照片,就沿着山道旁的路标指示,向鳌鱼峰方向前进。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当时的认识恰恰相反,从光明顶顺着山道下山,感觉比先前上山时候,要轻松了许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光明顶下到谷底,又从谷底向上攀爬,径直去向鳌鱼峰。

刚到鳌鱼峰半山腰,雨还没有停,无意中从山侧向旁边远眺,忽然感觉山谷间一下清晰起来,一道道山峦,一条条沟壑,以及那些苍松岩石全部都面目一新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站在路旁的一块岩石上,回眸来时的方向,只见光明顶早已经清清楚楚的凸显在远远的身后,绵延不绝的山峦犹如一道长长的屏障,山顶的亭子和高大的圆球形标志性建筑物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让我远远的一堵了光明顶的真容。

向前没有走多远,就登上了鳌鱼峰。站在山巅,视野更加开阔,周围的群山尽收眼底。无论观看哪个方向,都只见山峰险峻挺拔;沟壑纵横幽深;山间云雾缭绕,犹如神来之笔的一幅幅绝妙丹青呈现在这里。我无暇顾及越下越大的山雨;也无暇顾及肆虐的山风,在山巅来回选择恰当的位置自拍留影和极目远眺,欣赏和定格这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

在随行友人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的下了鳌鱼峰,再经过莲花峰去迎客松景点。一路上,更让我领略了黄山的云海、怪石、奇松以及险峻等等的绝妙之处。此时,山雨渐小,不过天空依然断断续续的飘着雨雾。山谷间的云雾连绵不绝,一块块、一团团、一片片,它们拥挤着;堆压着;拉扯着。这些云朵飘荡在山顶;依偎在山腰;有时又感觉快要触摸到自己。这些雨中的云彩氤氲在山谷间,尤为纯洁清澈,优雅脱俗,也如美人出浴,清新典雅,让人难忘。

说到黄山的石头,自然就会让人想到仙人指路、石猴观海等等怪石。然而,当我亲临这里,看雨中的黄山,那些裸露的红褐色岩石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厚重。它们形态各异,或卧、或坐、或立、或行走、或奔跑、或展翅欲飞等等,无论你站在什么角度,任凭你发挥想像,这些嶙峋怪石,总能够恰到好处的迎合你的臆想。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仿佛都赋予了一个生命,都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只要你能够想像;只要你敢于想像,它们绝对给你一个深刻的记忆。

说到黄山之险,不看其他,就看看我们登山的路就可以知道。在登山的狭窄的山道外侧,多为悬崖绝壁,而且深不可测。其实,就是用万丈深渊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的。有些登山路段犹如天梯,直行而上,险峻异常。由于,连日大雨,出于安全考虑,莲花峰和天都峰等等险要景点已经关闭,谢绝游客。虽未亲临感受,但只远远眺望,已经叹为观止。诸如经过莲花峰下的百步莲花,一抬头就能碰到前面游客的臀部或者腿部。那种险峻程度,现在想想,自己仍然是心有余悸。

当我们到达了迎客松景点时,天空又莫名其妙的扬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雨。尽管如此,迎客松前还是游人如织,大家纷纷拍照留影,要记录这美好的景色和人生中一份美好的记忆。此时,远处的山峦在纷纷扬扬的雨雾中若隐若现。眼前的一棵棵黄山松,在风雨中显得愈加苍翠。它们不管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还是生长在山顶上;也不管是长在石缝中,还是长在山沟里。都顽强的挺立着,不畏狂风,不惧暴雨。

看着眼前的黄山松,我的眼前又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上山时候遇到的那些挑夫,特别是那个扛钢管的汉子,还有那朵独自开放的百合花。他们给我的记忆,会比这次旅游本身更深刻,也更让我难忘。

雨中,我们依依惜别了迎客松,在站立在下山路边山崖上的送客松的目送下,乘坐玉屏索道下山。归途之中,自己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明代旅行家家徐霞客在两游黄山之后,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而留下的美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 者 简 介

孙伟,业余文学爱好者,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有新闻、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分别散见于报刊和《江山文学》《齐鲁文学》等网络公众号。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醉美黄山。黄山之美世人皆知,它以奇松、怪石、云海著称于世。“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迎客松旁边观看黄山日出
再上黄山
黄山旅行指南,日出云海,感受人间仙境之美的极致
黄山后山游
2007暑假黄山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