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来勤丨赋诗饮酒度重阳

每至重阳佳节,人们豪情勃勃,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以抒怀。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南北朝有吴均在其《续齐谐记》中记述:汉代人九月九日“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由此推断,重阳节习俗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了。

那么重阳节的饮酒习俗有哪?什么样的历史让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饮酒习俗延续了下来呢?首先,重阳可以追溯到秦朝,在九月九日祭天地,谢祖宗,或作丰收之宴。后重阳节为祭祀大火活动延续下来的。所以是到了魏晋时期才有了重阳节的饮酒习俗,赏菊习俗。重阳作为冬夏的交替,在唐时期重阳节开始变为民间和宫廷共同的一个正式节日,然后逐渐发展,在明清重阳节越发的变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晋代已很普遍,咏此习俗的诗,首当推崇的应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正值少年,于重阳登高之时,为怀念故乡亲人挥笔而作诗留念,写下了不朽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音谐久久,所以重阳节也曾一度被当做老人节。在重阳节时,饮菊花酒作为重阳节的饮酒习俗一直被当做是祈福的象征,除了重阳节的饮酒习俗外,还有登高赏菊的传统。菊花酒在汉代便是盛行的健身饮品,菊花酒由菊花糯米酿就,在古代又称作长寿酒。有称健康饮料的原因是,其有养肝明目的功效,是著名的吉祥酒。重阳节饮酒的习俗从古至今延续了下来,同时还有自古重阳登高远望的习俗。登高远望可以开阔心胸,让心情舒缓。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这是一种境界,将世事都忘于脑后的境界。

历代的文人雅士过重阳节,要比一般人多一项内容——赋诗,以此明志抒怀。陶渊明很喜欢在重阳节赏菊、饮酒、赋诗。他在己酉岁九月九日曾即兴赋诗16句,最后4句是:“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咏今朝。”谢灵运过重阳节时也曾赋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

重阳节的饮酒习俗在唐朝时更被诗人们所热衷,所以出现了很多重阳节登高饮酒作诗的文人墨客精彩诗句。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和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都是在重阳节登高饮酒的诗句。重阳节的菊花酒是将甘菊花取了,泡在低度的粮食酒中,泡个几日便可饮用了。菊花酒的功效是,强身益寿,明目又治头晕,利血又可补肝安肠胃。岁岁又重阳,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可以饮用重阳节的菊花酒强健体魄并且应应节气,相信会有另一番体会和感觉。

唐以后的文人重阳节饮酒赋诗的习俗更为盛行,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例如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杨万里的“但捋青蕊浮新酒,何必黄色铸人钱?半醉嚼香霜月底,一枝却老鬓边丝。”都是诗词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在他的《过故人庄》中,就谈到了唐代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诗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农村他家做客。茂密的树木在村边连成一片,村外青山横斜。打开窗户,面对着场院和菜园,端着酒闲谈桑麻的长势。多好的景色好,简直让我流连忘返,等到重阳节那一天,我还要来您这儿赏菊花呢!

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试想之,确也别有情趣。故唐代另一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观白菊》中吟道:“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该诗语句隽永,诗意清新,抒发了诗人人志心壮的情怀。

重阳节在唐代还盛行登高观秋色之风俗,许多诗人为此写下了不少名篇佳构。刘卿诗云:“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衰,山翠悬楼西。”

诗人邵大震诗云:“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风池,游人几度菊花丛。”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重阳登高望远、观赏大好河山的盛况和豪情。

从各种典籍来看,文人过重阳节饮酒赋诗是很普遍的现象,不仅男士如此,女士亦然。李清照过重阳节时就填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词《醉花荫》,其下阕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些骚人墨客把酒与诗紧紧地融会在他们的节日生活中,酒助诗兴,诗增酒趣。诗酒结缘,相得益彰,构成中华民族酒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篇章,为世人所称道。

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如果就参加人数多寡而论,当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最;如就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程度而论,当首推重阳节。试打开各时代各类诗词选本就可发现,重阳节吟咏的诗词远远多于其它节日吟咏的诗词。因此,人们说:“重阳节是诗酒节,是文化节。”这话似乎并不过分,因为那些诗词确实令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酒文化的奇光异彩。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如今,重阳又定为我国的老年节,此时,各地老年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老人们吟诗作画,挥剑舞棍,它象征着老年人将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有位老同志在重阳节写道:“当闲不闲,退休不休,健身强休停留;临池不辍,学书作赋,总是铁划银钩。莫道年高迈,拐杖一边丢,自信人生三百年,不遗余力献余热,潇洒步金秋,有所为,乐悠悠;有所乐,自风流;仁者宁,善则寿!”

“岁月重阳,今又重阳。”秋实盈野,菊花吐芳。饮酒赋诗度重阳,让节日充满诗情,让生活更富文化风韵!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人员,作品多次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及省级以上文化学术组织的奖励,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节为什么有赏菊习俗?菊花为何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李塔·随笔‖古诗话重阳
重阳节的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古诗词中的重阳节俗
中国文化基因,重阳到底是什么节日?
叶柱民俗专栏 | 九月重阳话重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