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国勇/中华寺桂花飘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总想着只有春天的小雨才会有如此的景致,没想到一场不期而遇的秋雨同样让凤冈县大华山“雨润如酥”:远处的青山在细雨朦胧中湿润如玉,如是神仙境界,让人心生无限的暇想。还有那雨中的树,路边的花,也变得生动起来。花儿在雨中悄悄地开放,已经开始枯萎的草也趁机吐出了最后的新绿,再也没有了秋天那种生命停滞、万物枯休的感受,而是在小雨中迎来了又一次的生命萌发。

除此之外,还有氤氲了中华山的桂花香同样让我陶醉。

在走进中华山之前,我已经被凤冈县县城处处飘逸着的桂花香所感动。没想到,走进中华山,极目便是成片成片的桂花林,更有一棵硕大的大桂花树耸立在中华寺山门之右,如是一尊佛前的罗汉等待着我的归来。朦胧的秋雨中,大桂花树翡翠般的叶片儿悬挂在枝头,如是观音菩萨手中的柳枝滴洒着来自佛国的净水;那些琐碎的花儿也随着细雨不停地洒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恍若佛国净土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有丝丝的花香随着秋雨中的细风飘逸而来,在鼻翼的两侧萦绕着,让人陶醉不已。看那些正在洋洋洒洒飞落大地的桂花瓣儿,突然明白这氤氲了整座中华山的花香就是桂花,忍不住附下身来,深深地呼吸上一口,那桂花香和青草香立时透入七窍,让人浑身通泰,精神为之一爽。

不知道当年天隐禅师第一次走进中华山时是否也遇到了一场秋雨,是否透过绵绵的秋雨看到了中华山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量,是否有桂花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我相信天隐禅师走进中华山时,定是因缘聚会,瑞兆显现,才让他下定决心在中华山开刹梵寺传播佛教临济宗法,也就是在中华山这座名山圣水的滋养下,天隐禅师才修得无上成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

2015年的秋天,追循着天隐禅师的脚步,我离开遵义市,开车沿杭瑞高速公路一路东行,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凤冈县。稍做停顿后,我开车再转向省道S304,七拐八拐的,拐了无数个弯,在蒙蒙的秋雨中,我走进了心仪已久的中华寺,走进了天隐禅师开山立刹的中华山,走进了一段桂花飘香的时光里……

从中华寺走到那座镌刻有“万古徽猷”题字的岩壁前,要经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道路的两旁种植着包谷和水稻诸般农作物,或许是山间气候偏凉的缘故,包谷的缨穗儿还没有完全干枯,依然是生机勃勃地在飘扬着,如是一个个等待出征的战士,英姿飒爽地等待着将军的检阅。水稻也开始扬花了,秋风秋雨中,一串串的稻花儿顶在头上随风摇曳,却看不到秋的萧瑟更多的是生命的自在。有青蛙在稻田中跳过,溅起了一个个水花,慢慢地在水面散开了去,留下一个个荡漾的涟漪。田角地头上,有瓜秧儿茂密,青翠的叶子,稚黄的喇叭花,还有隐身于秧蔓中的笋瓜,如是吃得肚圆的孩子,又似天府蟠桃园内的桃子,青涩的皮儿落满了雨水珠儿,风吹了过来,那雨水珠儿轻轻地击落到水面上,引得水下的鱼儿往来翕忽,似要抢食这人间的仙丹雨露。

在一片树花树后,就是那块写有“万古徽猷”四字的岩壁。在蒙蒙的秋雨中,在落英缤纷的桂花中,我站在这块石壁前倾听着那段历史的回响,感悟着佛家的玄机妙语。石壁由一个个佛前罗汉样的石柱排列而成,远远地望去,这岩壁如当年佛祖压服顽猴的五指山,在空旷的山野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石屏。石柱与石柱之间长满了杂草和荆棘,有一棵柏树从石缝中突兀地长了出来,很是招摇。这样的岩壁在中华山中并不多见,所以就有些了突兀的感觉,犹如平地起高楼,高楼上偏偏又长了一棵柏树,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儿,“山高人为峰”。在这里,却是山高树为峰了。烟雨朦胧中,那石壁就有了奔放的生命,不由人浮想联翩,不知道这鬼斧神工般的岩壁成长于何时,怎么历经千年也没有丝毫的损毁,任由我们这些后来人不远万里前来瞻仰。

刻在石壁右侧的“万古徽猷”四字是浅阴刻补的梅花篆字体,在雨水的湿润下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红色。每个字大小约60公分,远远望去显得非常醒目,三百多年的风雨没有销蚀去书写者当年挥毫的余韵,到如今依然能看出其苍劲有力,更见其专注与认真。常言道,雨润笔墨重,雾透色欲奇。在一派雾蒙蒙的氛围里,“万古徽猷”四字却出奇地清晰,远远地望去,如是暗夜中的一盏明灯悬在空中,照耀着人们前行的路,不由得感慨古人的想像和创造,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的神奇?

一位年老的山民冒雨来到了岩壁前。在一块突出可以遮雨的岩石下,山民点燃三炷香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对着岩壁上的“万古徽猷”四字行佛礼。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仪式,若不是有紧急需求或是特殊约定,谁会冒雨来到“万古徽猷”岩壁前燃香礼佛?山民礼佛完毕,和我谈起了这“万古徽猷”四字的来历。说中华山中过去有怪兽出没,并且专挑阴雨天气或是浓雾不开时出来伤人,自从天隐和尚在岩壁上写了这“万古徽猷”四字后,中华山中的怪兽才绝了踪迹。所以,这“万古徽猷”四字有一绝妙之处:遇明朗晴天颜色便会暗淡下去,遇阴雨天气,才会如此红得发亮。不仅是站在远处可以看到,即使是迷雾重重,也会透雾而开,一览无余。这是书写者天隐老和尚施了法力,为的是驱兽避邪护佑乡里。

经过专家学者研家发现,“万古徽猷”四字确实是临济高僧天隐禅师所题,所留题款已经被岁月的风雨蚀去。概因《辞源》解“徽猷”二字为“高明的谋略”,又因书写者为临济高僧,所以有专家们认为“万古徽猷”四字是指“佛光不昧,照彻世间,乃美善之道”,即是佛家所言,“神光独耀,万古徽猷。体露真常,即如如佛”的意思。其实,对道德高僧的偈语来说,我们后辈所有的求证和解释都是多余。佛法的基本理论就是普度众生、利益天下百姓,如眼前这些芳香扑鼻的桂花树,无论是怒放也罢,含苞也罢,其最终都是奉献给了人们一段愉悦的时刻。我倒是同意老山民的“辟邪”一说。因为,避邪,是人们朴素幸福观的体现,毕竟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人自然的反应和需求。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说尽了天隐禅师所题的“万古徽猷”四字之所以受到人们尊崇的根由,更是佛教在中国传承近两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根源。


在中华山开山弘法的天隐禅师是临济正宗三十一世破山和尚的再传弟子,其师父是破山和尚的大弟子敏树如相禅师,所以天隐和尚是临济三十三世弟子。

在中国的佛教文化史上,禅宗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即是禅宗经过发展演变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个流派。其中,临济宗始于唐代临济禅院(在如今的河北省正定县)住持义玄法师,曾有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偌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说的正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临济宗旨。明末清初时期破山和尚在中国的西南一带传法临济,如今,破山和尚的灯系依然遍及贵州、四川以及云南一带。被世人津津乐道的“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佛偈即是破山和尚所留,这足见他在佛学文化中的造诣和影响。破山和尚的大弟子敏树如相禅师以棒喝出名,动辄便要棒打弟子,以激发他们的灵性。天隐禅师24岁时拜敏树如相禅师参禅悟道,没有少挨敏树如相禅师的棒打,却一直是只知其痛不得其悟。后来,天隐禅师在师叔象崖性挻禅师座下参了几年,再次回到敏树如相禅师座下时才得正果。

当年,中华山称之为昆卢山。清朝康熙初年,天隐禅师来到昆卢山传法,发现昆卢山山顶像一座莲花台,而周围的五座山峰则如莲花一样紧紧围绕着昆卢山的山顶,天设地造之宝地非常神奇。佛教经典中,“华”字“花”字为同一个意思,所以,天隐禅师在昆卢山开刹梵寺时就取了寺名中华寺,昆卢山也依中华寺之名,改名为中华山了。据历史记载,天隐禅师在中华寺引教开宗,接引信众,名噪黔、滇、川三地,中华寺也因此被众信徒和显贵达人奉为皈依圣地佛国净土。

如今的中华寺就掩映在那棵硕大的大桂花树后,安静地守护着中华山的这一方净土。寺墙是半人高的竹编篱笆,别说是防盗了,即便是阿猫阿狗的也很容易跳跃进去。不把任何一个生命拒之门外,正是临济宗“众生皆有佛性”的体现。一座四柱三门式的牌坊坊额上写有楷书的繁体“中华寺”三字,可见那应该是中华寺的山门了,却没有那种玄妙重重的偈语式对联粘贴或镌刻在牌坊的门柱上,都是直白白的木材。上面倒是用琉璃瓦做了三道龙脊,却没有磅礴的大气,犹如山村柴扉。走进山门,可以看到一排简单的房屋,如农舍无异,其中的一间农舍内还供奉了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和弥勒佛三世诸佛。尽管没有在门楣上看到标示的匾额,从其供奉的佛像看,这里应该是中华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观瞻参拜间,院中一座彩塑的观音菩萨像引起了我的注意。为写这部《行参菩提》的书稿,我参拜了一百多座佛教道场,所见观音菩萨塑像大多体态中等,手中多持杨柳净瓶诸物,意即是把佛祖的恩泽洒向人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意。但是,中华寺中的这尊观音菩萨像却是非常富态,双手合十在胸前,如是作揖样。正想着眼前这尊观音菩萨相和别处有何区别,突然心生一念,顿生万分的惭愧:佛家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观音菩萨为救人间疾若可现七十二相,我辈岂有福分一一拜过?如今我却如此这般地执著于外相的纠结,可见是真的被外相所迷惑,起分别心,有嗔怪意,如此怎么能修得无上觉悟?

看我一时深思不语,跟在我身后的那位老山民走了上来,为我解答眼前这座中华寺的由来。据他说,早些年间,中华寺已经在历次的兵燹匪患中损毁,不仅是佛前的清灯已灭,连那些殿宇佛舍早已经坍塌殆尽,只留下了这棵大桂花树见证着当年佛国净土的辉煌。也就是因为这棵大桂花树,有贤者辩出了村办小学建设在了中华寺的遗址上。待小学搬迁后,众善信们筹款建起这座简单的牌坊式山门,请来了年轻的宏威法师主持这座佛教道场。中华寺的佛家香火才得以再次燃起,从此中华山中响起了梵呗声声。

看着眼前的这棵大桂花树,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菩提树代表着佛国的智慧,这棵大桂花树不正是一位位传承佛法的道德高僧们缩影吗?正是由于他们的对信念的坚持和追求,才有了如这棵大桂花树一样荫及天下的佛家道场,佛法广传。想到这里,我点燃了三炷佛香供奉在观音菩萨像前,一是要感谢当年天隐禅师开刹中华寺为凤冈县的百姓营造了一方佛国净土;再者要感谢这一棵大桂花树历经风雨不离不弃的坚守,才让人们佛迹行寻,佛法得续;更重要的是要感谢这一个伟大的时代,若非有这样一个太平盛世,怎么能等来中华山的佛法中兴?中华寺的佛慧重开?

秋雨渐渐地停了,经过这场秋雨的洗礼,中华寺前的这株大桂花树一改秋日里那种枯黄和萎靡,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有鸟儿从远处飞了过来,在大桂花树上梳理着羽毛,嘴中不停地叽叽喳喳地叫着,以示对这场秋雨的感恩。大桂花树下,中华寺的山门旁,还有那条通往镌刻有“万古徽猷”四字岩壁的小道边,花花草草都挂上了露珠儿,有一条褐色的土蛇从草丛深处蹿了出来,沿着那些葳蕤的草尖儿掠过。如闪电一样的速度,须臾而过,竟然惊飞了树上的鸟儿飞起又落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脆弱,不由得感慨起如梭的岁月、无常的人生来。

老山民告诉我说,这棵大桂花树即是天隐禅师亲手所植,如寺后的那一园梅花,共同见证了中华寺的兴盛与衰败。在此之前,曾经有人盯上了这棵大桂花树,掏出二十万元的价钱收购,移到一处富贵人家的别墅去,遭到了村里几个长老的一致否决,认为天隐禅师种下的大桂花树定有无上的法力,不然,怎么能保佑得左右乡邻这些年来过来衣食无优的日子,幸福安康的生活?

确实如这位老山民所说,桂花树是吉祥宝贵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东城桂三首》中曾有“子堕本从天竺寺”、“落向人间取次生”以及“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句,可见桂花和佛教还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如今,桂花已经成了凤冈县旅游的名片,载誉的县花,不仅在中华山中生长着众多的大桂花树,行走在凤冈县的大街小巷也同样能品味到桂花的风情。当年天隐禅师在中华寺山门前种下这棵大桂花树,为了印证佛法赐予红尘人世的恩泽,如今,桂花树在凤冈县的普遍种植和推广,已经印证了凤冈县确实是富贵之地,吉祥之园。

离开中华寺,中华山捧出了氤氲着的桂花香真情相送。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雨
秋雨缠缠花落树,孤影独步寒山目
又到桂花香濃時。
别再总用"金秋送爽 丹桂飘香"了,选用这些诗句,致辞、通讯、领导讲话稿瞬间增色增意境
讲话稿.开篇对仗词句
浅秋印象:细雨、红叶、桂花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