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云水禅心访祖庭/王国庆

阳春三月走宜春,万千清净汇心头。久闻宜春的禅宗文化积淀厚重,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必躬行。当得知沩仰宗祖庭栖隐禅寺就在城南20公里时,一念闪现:跟着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济群法师修学多年,仰慕祖庭久矣,行程再紧也须参拜。

松风栩栩拈禅意,梵音袅袅涤俗尘。湘赣交界溪流遍布,绵延千里的罗霄山脉北段在此又称武功山。从古至今武功山与庐山、衡山并列江南三大名山,素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称。仰山作为武功山的一脉,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心怀执念之识,拜谒仰山之麓。古往今来凡到过宜春的文人墨客,没有不到的仰山畅游的。因当地百姓自古就有仰山神崇拜,这儿还是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繁衍之地。回眸流金岁月,古道目睹记录了多少高僧大德潜心传道的历史轨迹,见证接迎了几许鸿学宿儒或谒神观光踏青访友。他们的赋诗撰文使宜春不断在中华文明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积淀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仰山文化。

名山胜水必有智者潜藏,洞天福地定有高人隐居。据史载,西汉文帝刘恒在位时的“仰山古庙”,不仅是古时饮誉遐迩的仰山龙王香火地,还是国内各地龙王菩萨的发祥地。仰山风光以其温泉飞瀑、奇峰怪石、茂林修竹的神奇秀丽,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东汉以来仰山就以祭拜山神著称,东晋道学家葛洪在仰山最高峰的集云峰顶炼过丹;唐代大文豪、哲学家韩愈则于仰山神祠,为百姓祈雨祝福而写过《祈雨告仰山神》;唐代名相李德裕为仰山写过《山凤凰赋》;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过《赠仰山简老太师》的诗句;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骖鸾录》有“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坂上皆禾田,层层而上及顶,名梯田”的描述,使仰山梯田成为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梯田。南宋第一大词人辛弃疾、大理学家朱熹均到此遍游,朱熹难舍这儿的人文兴盛之地,在禅寺的四藤阁开坛讲学,使仰山成为全国士子云集之地。

心无尘劳走故道,旷无他念访祖庭。从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前往,一路小溪流水淙淙,随着山势,流水时宽时窄;青山翠竹掩映下,水声不时变换调性,路边五彩缤纷的树木花草,像家有小女初长成般的美好。转出山口,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坡地,小溪沿坡地两侧淙淙而下,汇流在坡前的峡口,又穿峡奔流而出。耸立在四面环山怀抱的古刹赫然称羡,禅音渺渺,水声潺潺,凸显栖隐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鲜明而独特风格,展示出无限的般若魅力。

方圆默契,俯仰皆禅。山门殿正中悬挂着蓝底金色字体“建敕仰山栖隐禅寺”的牌匾,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的亲笔手书。走过山门殿,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迎面墙上“方圆默契”的四个大字,这是沩仰宗的宗风,方是指事情,圆是指道理,奉行不说破原则,交流时少用语言,多用圆相,传达一种智慧与默契。伫立在韦陀殿前,倾听声声梵音,享受微风携带习习禅意,似乎能让人顿悟万类方圆契阔,真可谓“名山名树护名寺,亦佛亦仙亦圣贤”。

慧灯妙明缘般若,心量广大接虚空。在韦陀殿看祖庭,古寺明清建筑风格一览无余,室外采用花岗岩石板,室内陆面采用金砖铺地;错落有致的建筑美学,按照地势变化,依次递进,一层高过一层的五进大殿,层层高耸,气势愈加不凡。这样对称的建筑格局,规范地用在祖庭殿堂上,更显得壮观宏伟,添加一种更加磅礴的气势。明黄的砖墙、暗红的窗棂、灰色的瓦楞,衬托着祖庭的雄伟庄重,有如琼楼玉宇的亭台楼阁,好似灵山梵宫的雕梁画栋,以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庄严地迎接着每一位到访者。

芳菲时节禅意浓,如梦似幻银杏绿。天王殿左侧两棵已经有1200年历史,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苍天银杏树,相依相伴,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傲然矗立在禅寺中,成为见证祖庭遐迩闻名的象征。我绕着古银杏树转了三圈,感受银杏树卓尔不群,不比竹争先恐后,不似兰深居幽谷的气质;体悟古银杏以愈发苍郁挺拔之茂,任凭朝代更迭,遗世而不避世,独立而不孤芳的清雅淡俗。相传这两棵树都是当年慧寂祖师亲手种植,若说祖庭是一块风水宝地,千年古银杏就是“盛世禅都,天下福地”的最好见证。

叹银杏绽放之美丽,惜暇满人身之难得。站在虚怀楼前的平台,我内心感到一种出奇的平静,静得如同打坐时听到自己的呼吸,仿佛整个娑婆世界都肃静了,灿烂的阳光下,古银杏树梢的风也默不作声了。眺望周边翠绿的竹海、潺潺的溪流,迅间使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忘却生活的烦恼。天,如此的湛蓝;竹海,如许的碧绿;人的生活,原来可以这般安宁与俊俏。

静观万物皆具佛性,恭敬清净佛法无边。祖庭作为旅游胜地,山门殿外时常有导游高而洪亮的喊声响起,却丝毫惊扰不了古寺里的静谧。这也许就是祖庭禅韵:清静是如此寂寥,任何声响到这皆如雨落深涧,搅动不起一丝尘烟。修道法师寂然默守着祖庭道场的雍容气质,内心已修练得豁达如万顷碧波,可载舟船,可游鱼虾,既澄之不清,又扰之不浊。禅寺干净纯粹,心境空灵的岑寂,可使人安静而专注,景色秀丽可让人深思而领会,确实是个清净修禅的好地方。

历尽尘世千般苦,方知万法缘生心。穿过天王殿,迎面矗立的钟醒大梦,鼓击洪荒,遥相对望对称的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敬报佛法是祖庭僧人生活的标志,钟声促人清醒消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勇气。从祖庭山门到殿堂回廊,处处有对联牌匾;楹联语言简练、思想深邃,读来宛如春风润物,又似当头棒喝,催人警醒。凝神之时,一位法师从身边经过,步履轻盈,宛若一位得道高僧。上前问讯,恰巧正是参访联系人成才法师,等人之际就在大雄宝殿边听法师说起古寺历史。

据介绍,禅宗始于印度菩提达摩,主张修习禅定,经六祖慧能创立顿悟成佛的禅宗教义后,完成了禅宗中国化的改造。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慧寂祖师离开沩山,到仰山开辟佛教道场。四周山峦叠嶂,八方山峰蜿蜒起伏,交错重叠,形成一座天然的莲花宝座,祖师选址莲花芯建寺,在时任宰相裴休、江西观察使韦宙的发心支持下开山创宗。朝廷赐名以表其功,原山门匾额“栖隐寺”为唐宣宗亲笔题写,昭示着祖庭与众不同的身份。“仰山慧寂”领众修行,梵宇高耸,法炬明耀,傲立佛门,盛极一时;因祖师教化之德,世人尊称“小释迦”,二十年如一日弘扬禅法,名扬四海,参禅道者络绎不绝,远播高丽和日本。据《宜春地方志》记载,仰山栖隐禅寺兴盛于唐代,到了宋元时期越发鼎盛,最辉煌时,寺内共有殿、堂、楼、阁二十八座,僧人上千,曾被历代朝廷敕封者达数十次之多,这里香火旺盛,灵验异常,境如仙界,全国各地以及印度、朝鲜、日本等地僧侣纷纷到此参禅悟道,际会风云。

一心正念访祖庭,恒持正见种善根。人齐后,随成才法师进入弥乐内院,晋见大正大和尚,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茗。法师沏一泡野生仰山古树禅茶,借品茗之际,让众人享受着最惬意的午后时光。

于无形间亮功底,一朝修道拈花笑。在方丈室,众人身心宁静,专注聆听大和尚开显宗风,珍惜这次无比珍贵的了解沩仰宗缘起繁衍的机会。在用心品茗味,以禅构人生中,烦恼尘劳顿消。进而知晓当年博得天下敬仰的慧寂祖师,在仰山创立了禅宗第一家禅风谨严的“沩仰宗”,因其发源于湖南宁乡沩山,完成于江西宜春仰山,后人尊称沩仰宗。这既是中国禅宗五家中最先兴起的一家,也是菩提达摩所说的“一花五叶”中的第一叶。沩仰宗形成后,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四宗相继出现,禅宗迎来了开花散叶的全盛时期,造就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禅”在我国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随着大和尚的介绍,闻者无不生起洒脱、自在、了无牵挂的舒适感!好似露水转眼逝,昙花一现影无踪。原计划的礼节性拜访,因大和尚契理契机的说法所吸引,听得人人入迷,个个法喜满满,两个多小时转瞬而过,均感分外受益。

于点滴中显情趣,沿止观禅溯本源。大和尚从饮茶不为解渴的需求,表法“方圆默契”的禅机,从心境与品茗的融合里,阐释“禅茶一味”的宗风僧影。据记载,仰山禅茶始于唐盛于宋,随着“禅茶一味”传遍世界,中国禅茶也由此发端。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蕴显于雅。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袁界桥,其名甚著,今称仰山、稠平、木平者为佳,稠平尤号绝品”的记载。茶禅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也是茶与禅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影响而成。茶有性,山有灵,茶承禅意,禅蕴茶中,仰山禅茶粗而不老的随缘外形,入口甘顺、奇香多元、圆融生津的丰富内涵,既是沉淀千年“茶禅一味”杰出代表的标志,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史中的独特文化现象。

于细微处见慈悲,闻思修智除无明。大和尚将弘法度众的悲心,融入祖庭复兴之愿,从世界三大语言体系说人的思维习性;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强调禅宗“以心传心”的特质,解析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玄旨来源;以顿渐圆融的修行观,说明沩仰宗倡导“理事不二”的理念,讲究单刀直入的参悟,尽享行住坐卧皆是般若风光的法喜。这是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进而净化心灵,使众人在聆听中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领略了佛法的庄严与静美。

于无声里听大音,安然沉寂妙欢喜。听着潺潺流水、游客叙话、导游招呼,这个古寺并不安静,但行走在禅寺殿堂间,却让人内心无比安宁、寂静。聊到祖庭院内处处清净朴素,仿佛让人进入岑寂的心灵,产生一种格外舒服的安逸感时,大和尚笑着回答:这就是沩仰宗的禅风所示:不尚强辩,贵在小处见大,直截了当,处处体现出水的品性,惠及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圆融之美。大和尚的智慧闪耀出无限能量,点点滴滴均是自性的流淌。敬仰之余,带着依依不舍的心境与和尚道别,期待以后再次聆听和尚开示。

礼拜三宝敬大德,奉持所闻勤修道。沿着古寺边的青石板路回返,竟然发现栖隐禅寺奇特一景:小动物们总是悠闲自在、怡然自得地在祖庭殿堂间闲庭信步,许是长年听禅,沐浴佛光,更通灵性,丝毫不惧往来游人。在祖庭结善缘,净人心,体会百味人生;于仰山明媚风光中,悟佛语,解烦恼,感悟祖师西来意,不亦乐乎。

大圆镜智内心请,一念纯真慈悲现。返程路上,春风在栖隐谷徐徐吹过,微风吹动修竹而晃动着翠色,茶叶、竹叶、银杏叶都迎着风摇晃。回望群山围绕着酷似莲花座中,祥云绕祖庭、钟磬颂晨暮的瑞象,喧嚣尘世,清净有几许?  

内求诸己皆湛然,笃行世间即清欢。访祖庭、敬祖师、闻千年银杏树带来穿越时空的无限遐想!古寺人希境空,古树心空叶茂,这给人们传达着什么? 尚需慢慢领悟……

作 者 简 介

王国庆,笔名情感痕迹,山东招远人。喜爱读书、写作、以文字记录流年清苦、岁月芬芳,许你我人生无恙。

主要作品:理论文集《碟外沉思》;小说《失衡·湿痕》、《谁动了婚姻》、《爱情密码》;纪录片《中国特区》、《过台湾》、《严复》、《印象鸿山》、《海江禅韵》;情景剧《善待生命不杀生》;晚会总撰稿《“鸿山之夜”2020跨年慈善祈福晚会》、《南普陀寺第11届义工联欢晚会》、《流水三十年》;歌词《千年南普陀》、《华光法雨颂鸿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淮名刹——茅山景德禅寺
湖北浠水天然寺
重建南华寺,礼祖殿平风水、定规模伏虎患,虚老真是法力无边啊!
陈前金专栏 | 张公渡纪事:高僧登山(四)
中国禅宗“皖南第一古刹”
饶永豹 | ​游三祖寺(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