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有道之六:收束结尾需凝神回眸(作文技法二十讲)

【道点简释

考场作文的结尾,应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正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考文收束犹如豹尾劲扫,干净利落,切忌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或呼应开头,凸显主旨;或联系自身,发声倡议;或揭示哲理,引人深省。结尾形式虽多样,但总体上说,还需凝神回眸,驻足敛声,对全文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集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力求简明扼要、精炼深刻、文采飞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期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

【惯用模式】

凝神回眸的关键在于聚焦,形式上简明扼要,内容上画龙点睛。“百字之间见精神”。语言运用要求精准恰当,形象生动。可采用引用式,以名句、诗词,谚语、格言结尾,使得文章简洁流畅,底蕴丰富,感染力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需要的是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在社会发展建设的道路上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得与失,是一个过程》)

也可采用对照式结尾,做到对比鲜明,瑕瑜互见,观点明确。

无可为,恐怕是给我们自己的惰性以借口;有可为,才是一个勇敢无私的人给自己的信念。从每一个可为之处认真做起,有为,就是我们的未来。 《处处有可为,人人可有为》)

要之,考场作文的结尾,与文学作品的结尾不尽相同,必定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凝神回眸”,既要归纳全文,又要呼应开头;既要韵味无穷,又要闪电斩断。切不可江郎才尽,功亏一篑。

【学仿有例一】

一.考题再现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深度解析

这是2021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考察点是对于“得与失”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题目是开放的,“终点”“起点”“过程”,三者选一,可为的空间很大。是不是还有其他认识呢?当然可以,因为大家不要忘了“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呢”这一句。所以这个题既考查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也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不妨把得与失看成“风景”,也可以看成“财富”。集中归纳出你的“体验与思考”,并且把这一认识写深、写透。结尾的写作尽量突出照应关键词,深化文章认识。

三.我来示范

题目:得失之途,你我皆行人

开头:王开岭曾感慨:“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行旅于人生大道的我们,常常视一时得失为始发处或终点站。殊不知,路漫修远,得失应成为行路风景。

……

结尾: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不要做一个只顾始终,匆匆离去的乘客,而要学会将得失作为风景,享受每一步前行。如此,心灵将更加丰沛,纵深处生活的波涛之中,也能同奥登一样,为自己呈上一支“肯定的火焰”。

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要放在一个系统中考虑。结尾要求“凝神回眸”,具体来说,就是与题目、开头相联系,脉络相连,一气贯通。结合本例来讲,题目、开头、结尾三者都建立在“人生如旅途”这样一个比喻之上,题目点明“得失”“行人”两个关键词,开头承题,点出“得失应成为风景”这一认识,这也是对写作要求中“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的回答,是对写作任务的很好回应。

本篇的开头,以名言开场,接着进一步阐释,用“殊不知”一转,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

结尾重申“行人”的定位,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展现出美好前景。再延伸一点,结尾层次井然,将苏轼的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化用为“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以此总结上文,切入结尾,接着以“不要……而要……”的句式点明我的选择,最后用比喻的形式,结合奥登的例子,展现美好前景,引导读者作出选择。如此结尾,理清法明,对我们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如行云流水,自然妥帖,体现出考生较高的语言运用水准。另外,名言的引用和化用,也体现出考生知识储备和转化能力以及语言应用的驾轻就熟。思路的井然有序,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分析,语言的娴熟应用,都体现出考生较高的语文素养,而这正是命题人和阅卷人希冀看到的。

这再次提醒我们考生,文章的结尾,如同孔雀开屏,才美要外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仿有例二】

一.考题再现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二.深度解析

命题式是北京高考作文的特色,这一点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本题紧扣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体现了新课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运用语言、辩证思考的能力,命题以“然而“一词为分水岭,分为鲜明的两层,核心是“科技潮流”,聚焦它的两面性,有利有弊,并以“多数与少数”启发考生去思考科技发展中的人文关怀这一主题。题目是“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而讨论的实质是“科技与人文的平衡”这一主题,把握住这一深层核心,写作就能有的放矢。

三.我来示范

题目: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

开头:总有阵阵潮流在急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前赴后继,而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来得更加汹涌。

……

结尾:何为一个好潮流?那便是一个有温度的潮流。汹涌奔腾中不失包容,席卷多数时也不会遗忘,相比浪潮,它更像阳光,洒向每一处工地,温暖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勇立潮头的少数人,去做为社会带来温度的那个潮流。

本例开篇即点出“潮流汹涌”,为下文留有余地,隐括下文,结尾呼应开头的“潮流”,进一步明确好的潮流的特质。并且采用层进式结构,一环紧扣一环,拟物、对仗、比喻,应用多种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凝神回眸,收束全文,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结尾处在思路上分为三层,先以设问形式回照观点,接着进行阐释,最后联系自身,发出号召。设问的方式,很好地起到归纳全文、引发读者注意思考的作用。阐释部分整散结合,整句富有文采,言简意赅,概括性、表现性俱佳。散句采用比喻式,形象而有温度。最后联系自身,立场鲜明,感情充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生语文得高分的关键是要让作文亮起来
教您如何写好作文开头、作文结尾、拟题目
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第十七讲 作文专题——中考考场作文技巧
议论文结尾说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