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组地理分析题的审题及答题思路的切入比较

1.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强风(动力条件);

②沙源足(物质基础);

③大气状况不稳定(局部热力条件)。

2.中亚春季沙尘暴多发的自然原因(形成机制)?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春季冷空气势力强,风速大,风力强;

②春季处于气温回升期,大气热力不稳定,空气对流和能量交换频繁;

③春季地面开冻融化,植被少,裸露地面积广,沙地结构疏松,沙源足。

3.中亚春季白色盐尘沙暴多发的自然原因?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春季冷空气势力强,风速大,风力强;

②春季处于气温回升期,大气热力不稳定,空气对流和能量交换频繁;

③春季地面开冻融化,植被少,裸露地面积广,沙地结构疏松,沙源足;

④气候干旱干旱,蒸发强,盐湖萎缩,湖面下降,湖底出露,盐类物质多;

⑤人类活动过度开垦产生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类物质多。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沃斯托克湖,又称东方湖,它坐落在(77°S,105°E),距南极海岸线1500千米之处,海拔3500米。沃斯托克湖位于俄罗斯南极东方站冰层表面以下4000米处。科学研究证实,沃斯托克湖曾是地表淡水湖,后被封存在厚实的冰冠下至少1500万年。沃斯托克湖长约250千米、宽约50千米,平均水温-3℃,是南极大陆140多个冰下湖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淡水湖。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图8为俄罗斯南极东方站位置图和俄南极考察队探索东方湖示意图。

​(1)说明东方湖在南极大陆没有冰川之前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2)解释东方湖水温低至-3℃仍不结冰的原因。(4分)

(3)分析当钻穿4000米冰层时,东方湖的湖水迅速沿钻井上升了近500米的原因。(4分)

(4)推测东方湖从地表湖转变为冰下湖的自然演化过程。(6分)

试题分析

本试题的特殊情景是冰下不结冰的淡水湖。信息思路引导是地质史上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自然环境的变化,这包括纬度、气温、冰层厚度、湖泊埋藏深度、湖水温、湖水压力的变化。材料数据及图像显该湖曾是地表淡水湖,后被厚实冰川覆盖封存于4kM以下己1500万年。南极州大尺度时间及空间的演变过程形成今天东方湖的地理环境。因此,可依据概念及原理采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第(1)题

懂得外流湖概念及条件即可回答问题。没有冰川之前南极州在低中纬度。外流湖条件:①湖水量大→补给多→降水多,蒸发量少→气候湿润;②湖水外流入海,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外流区域。倒推整理答案即可。

第(2)题

湖不结冰→气温高→南极寒冷必保温→巨厚冰层有保温作用(普遍原理);一3℃不结冰→难结冰→冰点低→巨厚冰川压力大水压大(特殊原因可由材料情景推理得出结论)。再用倒推描述回答问题。

第(3)题

深4千kM又密封的湖泊水属承压地下水,压力巨大,钻井打通时水压力释放,导致湖水位迅速上升。

第(4)题

板块向高纬漂移→气候由湿热变干冷→湖泊由不结冰转为季节性结冰;位于南极时冰层越来越厚→湖被覆盖变为冰下湖。分析思路要沿时间及空间的演变逐步推理,材料信息为因,问题为果,通过时空演变过程将因果联系起来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

17.(20分)

(1)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外流区域。(6分)

(2)巨大冰层覆盖,对湖泊起到保温作用;湖水承受巨大压力水压大,冰点低。(4分)

(3)湖水属于地下承压水(深层地下水);钻穿冰层后,压力释放,水位上升。(4分)

(4)南极大陆原来不在南极,受板块运动影响,逐步向南极漂移;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步转变为寒冷干燥;湖泊从不结冰向季节性结冰演变,到最后完全封冻演变为地下湖。(6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极发现2千万年前淡水湖 ?
零下六十度不结冰, 南极不冻湖之谜
地理技巧|微专题---湖泊
南极冰封之湖:1500万年的冰下淡水湖(1)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世界最深17湖(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