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核心概念

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2、开元盛世  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食封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此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3、安史之乱  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4、藩镇割据

唐玄宗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二、核心问题

1、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影响

(1)造成了唐代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但延续了唐朝百余年的统治。

(2)唐末农民起义后,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藩镇逐步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后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

(3)藩镇割据,相互征战,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唐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但藩镇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力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LHQ优质教育课件PPT
简述唐朝的兴衰历程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