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复习整理(三)——思想文化部分
思想文化部分
一、夏商西周的思想文化
从夏商到西周时期社会思想的趋势,是从重视神事向重视人间事物的方向发展。其思想文化由氏族社会后期的以巫术文化占主导,发展为殷商时期的以祭祀文化为主导,再发展为西周时期的以礼乐文化为主导。
1. 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社会思想主要包括祖先崇拜和天命观念。
2. 商朝:其社会思想主要包括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商人相信鬼神和祖先会在冥冥之中干预人间事务,因此经常进行祭祀和占卜活动,以祈求鬼神和祖先的保佑。
3. 西周:其社会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念、敬天保民明德思想和礼乐文化。西周也发展出了一套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包括礼仪、音乐、舞蹈、戏曲等,强调君臣父子之礼、长幼有序之乐以及等级制度。
二、春秋战国思想
(一)、百家争鸣
1.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学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是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政治力量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中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等。
2.原因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3.百家争鸣主要代表思想
主 要 思 想
地位、影响
政治:提倡“仁”和“礼”、“为政以德” ;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是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对世界文明也做出贡献。
(荀子被视为是儒家的异端)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
哲学: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政治:礼法并施,以礼为主;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哲学:“道”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精华)任何事有对立两面又可互相转换。
政治:无为而治  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齐物”:万物本质相同;
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人与天“不相胜”,要顺应自然,不应破坏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显学,工商食官政策打破后抑商政策此思想衰落
战国
主张法术势三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革,反对儒家“是古非今”
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后两千多年与如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战国
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4.意义: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秦汉的思想
(一)、秦朝:
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禁止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思想专制,文化高压。
(二)、汉朝
1、西汉初年黄老之学
(1)背景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的政策需要。
(2)内容     黄老之学主要内容包括治身(养身)和治国。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尊重自然归路反对盲目行动,有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积极无为”。
(3)影响     使得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增强,为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2)内容
A、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为君权神授找到理论依据;
C、把宗法观念发展为“三纲五常”;
D、发展儒家的仁政,限制兼并轻徭薄赋。
(3)影响   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其他成就
数学
数学研究:西汉:《周髀算经》记载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标志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原因:①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需要.我们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天文学。②封建王朝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
表现:①世界最悠久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  ②最早的星表:战国《甘石星经》→唐《石氏星表》(现存最古老星表) ③    进天文观测仪器:浑仪(西汉)、简仪(元,郭守敬) 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
历法
发达原因:①古代农业发达,农业发展的需要。②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
成就:①夏;《夏小正》②商朝“殷历”(采用干支记日法)③秦汉越来越精确。汉武帝颁布太初历  ④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
农学
西汉《氾胜之书》--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四民月令》中也有较多农学内容
北魏《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记录农牧业的成就)
医学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末年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法)——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规律,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阶段特征】李小琴:高中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特征归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尊的是五经,意在复兴被中断的三代文化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