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的“万剑归宗”和“独孤九剑”。
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体裁,也是中考作文的首选文体。如何确定记叙文写作应有的价值取向?下面这一组习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
一、精巧的故事
写人和叙事是记叙文写作的两大主体内容,也是其文体特征的鲜明标志。
而无论是表现人抑或凸显事,都需要“故事”来支撑。因此,“讲一个好故事”成为记叙文写作的首要取向。
在有限的篇幅里讲故事,必须在精巧”上下功夫,力求使习作内容做到既精细——简约而不复杂,又巧妙——读起来有意思。
请看习作 《我最亲爱的朋友》是如何讲述精巧故事'的:
“我”因故休学,一直不被“我”看好的“他”每周六坚持陪伴“我”进行户外活动;暑假“他”应邀和“我”一起去烟台玩,宁可自己被晒伤,也坚持陪着“我”游泳和海钓。
这篇习作的故事取材于少年之间的交往,由身处逆境中的“我”娓娓道来,读来倍感亲切和温馨,也能使人领悟到“朋友”的真正含义。
二、精微的意蕴
这里的“意蕴”指记叙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初中生由于认知所限,习作所要表达的“意蕴”忌大而失当,宜小中见大地生发与闸释。另外,从性质上看,所立之“意蕴”必须充满正能量,力求以积极向上的理念打动人。
请看习作《那个眼神》所表达的“精微意蕴”
中年男人为了给生重病的妻子筹钱,周末带着孩子在广场上卖唱。但是。当 “我”把一百元钱放在他的盒子里时,他眼神中有感激,但并不显得“卑微”,他依旧认真地唱着歌,歌声里充满坚定和向上的力量……
至此,习作的“意旨”得到了凸显:人可以贫穷,但人格不可以卑微;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强地活着。如此意蕴从笔下倾泻出来,无疑会使习作具有一定的深度,更会增添“励志”的芬芳。
三、精细的缀饰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记叙文无疑应以“记叙”为主,如此方能突出其文体表征。但是,如果一味地叙述,会使习作变得平淡无味。因此,我们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适度穿插一些细腻的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些精细的缀饰会给习作锦上添花,成为夺人眼球的亮点。
比如习作 《那个眼神》 中对中年卖唱男人的描写:
他很瘦,脸色不好,穿着一件旧皮衣,袖口都磨白了 ;皮衣里面的格子衬衫却干净又整齐……
此处对人物的神色和衣着的描写,间杂于叙事之中,文字俭省而细腻;虽寥寥数语,却使中年男人的形象跃然紙上,提升了习作的表达效果。
四、精要的点示
这里所说的“精要的点示”,指记叙文主体叙述“工程”完成后,在一定位置(多为结尾处)插入必要的议论,抒情文字,把自己本次写作的意图巧妙地揭示出来,“抖”给读者,让他们迅速领会文章的主旨。这样的点示类似于“画龙点睛”典故中的 点睛”,对记叙文来说不可或缺。
比如习作《最动听的声音》的结尾
好好努力,我们也能听到这声常!为了使生命有意义,人人都应追求这最动听的声音……
如此点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读者意识。她缘事而发,将感悟浓缩为一句警语,镶嵌于结尾处,旨在向读者传递全文想要表达的要义,那就是——积极努力和不懈追求。
如果以上内容是无名的“万剑归宗”,还觉得不够细,那接下来看看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带你感受“艺术效果”的“一招一式”怎么来。
艺术效果,有时竟是由极细小的细节刻画产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先生读文章时:“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笔就传神地写出了寿镜吾先生的读书神态。
《台阶》中,作者将镜头定格在父亲头发上的水珠——“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父亲艰辛劳动的场面。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细节不大,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在生活中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往往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
我们该如何将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通过捕捉细节,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以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呢?
一、用放大镜观察,以小见大,把细节写“真”
诗人陆游说,写诗“工夫在诗外”。写作文也是如此,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其次,写作时要定格情境画面,细察纹理,捕捉微小但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放大“影像”,以小见大,找到情感的生发点,选择细节描写的角度(外貌、服饰、语言、行动、心理、场面等细节),抓住典型细微之处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老王》中,当病后的老王站在“我”面前,其近乎可怕的外貌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作者将观察视角定格在外貌上,对老王的面色、眼睛、身体形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老王已经病入膏肓了。
再如,学生这样写妹妹刚睡醒的模样:
妹妹在与我拉拉扯扯了近半小时后,终于从躺着改为坐着了。可看她那样儿,似乎一点儿也没醒:压得像鸡窝一样的乱发下,两只眼睛紧闭着。我试图用手把她那粘在一起的眼皮扒拉开,可妹妹的眼皮像坏了的窗帘,拉上去又掉了下来,怕是用火柴棒也难以撑起。过了良久,才见她的眼睛睁开如棉线粗细的一条缝,然后像慢动作似的睁开了。或许是没睡够的缘故,原本一双黑珍珠般的双眸显得有些无神。那些翘着的睫毛挤成了一束一束的,甚是可笑。她呆呆地看着我,目光像空气一样四处游散。她迷离的目光聚在闹钟上好一会儿,才缓缓吐出五个字:“才十点半呀!”
睡觉醒来,一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却通过仔细观察,从这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捕捉到创作灵感。
作者采取白描的手法,将镜头对准人物的眼睛,如同放大镜似的,把妹妹睁开双眼的全过程细致入微地摄录出来。
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将动作拉长,如“紧闭、扒拉开、拉上去、掉了下来、挤成、游散、聚”,把妹妹睡眼惺忪、懵懵懂懂的模样描摹得惟妙惟肖,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通过想象,形容“眼皮像坏了的窗帘,……怕是用火柴棒也难以撑起”,在不动声色中把妹妹困得睁不开眼的可爱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的分量虽轻,能量却大。再没有比细节描写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手法了。平凡的事本身不平凡,是平凡的心让我们无视它的意蕴。没有饱含感情的人,写不出动人的细节。留心观察生活,怀着感情写细节,可以化平凡为不凡。
二、巧用显微镜思维,揭微显隐,依本质延“深”
细节要真实,更要典型。细节描写并非越详细、越复杂越好,也不是记流水账。只有独具代表性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凸显作品的中心,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想要确保文章中的细节具有典型性,就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事件特点、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尽量选取关键处、转折处、重心处、情节跳跃处等。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的两处描写: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就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第一处“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典型化的动作细节描写可看出阿长的睡相粗俗,令少年鲁迅苦不堪言,心生厌恶。而第二处中写长妈妈并不知道《山海经》这本书的正确书名,所以才说“有画儿的'三哼经’”。长妈妈连书名都不太清楚,那么她去买这本书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她终究是把书买到了,这凸显出长妈妈对“我”的关爱之情。
鲁迅特意这样写,其实是要表现成年后的他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此外,适当“细心地”经历生活,感受人、事、景、物的微小变化,在合适的时间用显微镜般的视角去观察、思考正在经历的事件,明确本质和冲突,才能使自己的细节描写更有力地触动读者。
三、选择多棱镜视角,灵活生动,让人物“好看”
一个人处于不同场合、不同环境的时候,他的表现可能是不一样的。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复杂,人在社会中是有多重角色的。所以,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要关注多重角色,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选择恰当的角色,并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为什么有人说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所有描写鲁迅的文章中最好的?那是因为当时的鲁迅展示给大众的形象大多是这样的:夹着烟,凝着神,横眉冷对千夫指,冷峻,严肃。而萧红对于鲁迅的刻画,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作家身份外,还从鲁迅生活中的多个角色里看见了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一个更真实的鲁迅。这样的“看”是多么难能可贵。
由此可见,要使人物鲜活、立体起来,应将人物放在多棱镜下,让人物投射出不同层面的形象。
作家池莉说:
我们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再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抓住细节,让普通的人、平凡的事、短暂的瞬间展现出最亮眼的神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丰富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名师课堂】表现人物犹如“打烧饼”
[转载]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独孤求败到底是谁?原来《天龙八部》中的第一个高手就是他
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指导
论细节描写在文学文本审美建构中的作用(于永顺 张弛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