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
议论文阅读
一、论点
定义
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分类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无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
如:《敬业与乐业》中,文章首段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直接揭示了全篇的中心论点;然后提出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升华文章主旨,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特征
一般是非常明确的判断句(包括肯定的判断与否定的判断)或肯定的陈述句,标志是有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论点应是正确、鲜明的。
位置
①文章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如:《谈读书》,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③文章结尾。如:《谈创造性思维》,结尾归纳全文,指出任何人只要具备关键性要素,就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④文章中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中的一句话:“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附:论点与论题
联系
作者所议论的问题称为论题,论点则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同一论题,可以得出不同的论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区别
①定义不同。论题就是议论类文章中的“话题”,如“论教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如“'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形式不同。论题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如“马说”“怀疑和学问”,也可以是一句话,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点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③位置不同。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点的位置较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文末。
二、论据
定义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事实
论据
内容: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据等。用来作论据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可以具体、真实、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道理
论据
内容: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用来作论据的言论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
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加权威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准确、严密。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
论证
内容
运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
使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标志词
常含有“如”“比如”“……就是一个例子”之类的词句。
道理
论证
内容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
作用
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标志词
多用冒号、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曾说过”之类的提示语。
对比
论证
内容
拿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以使是非曲直明确,突出强调观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标志词
常含有“反之”“但是”之类的词语以及反义词。
比喻
论证
内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
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使论证更加鲜明生动。
标志词
常含有比喻词:如、像、仿佛、犹如、比方说等。
四、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结
构类型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⑦~⑱段详细论述了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方法:盛放爱恨、盛放事业、安放自身,这三个方法是平行的、并重的。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陪衬、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在议论文中更多地体现为正反对比论证。如:《论教养》中第⑤~⑩段论述了“无教养”的表现,第⑪⑫段论述了“有教养”的表现,正反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层进式
即“层层深入”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如:《敬业与乐业》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证: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总分式
分为三类:总分、分总、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文章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的论题;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论述;最后用“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怀疑与学问》运用“总分”的结构行文:第①②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③~⑤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⑥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鲜明性
特点: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准确
严密性
特点:①概念明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概括性
特点:①用比较抽象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②语言高度凝练。
如:《谈读书》中“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生动形象性
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考点1 概括中心论点
教材探源
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一)
2.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思考探究”一)
方法指导
◆考向1:提取、概括中心论点
第一步: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论点或提示了中心论点、议论范围。
第二步:看开头、结尾。有的文章开篇点题,直接提出论点,或通过生活现象、诗文名句等引出论点;有的文章篇末揭示中心论点。因此,要格外留意一些表总结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因此、总之、我认为”等。
第三步:找直接表述句。有的文章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到能体现作者完整或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尤其是一些过渡句,较全面地总结了作者的观点。
另外,对于一些文中无明确语句可作为中心论点的文章,则要分析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得出分论点,然后从中提取、整合得出中心论点。
◆考向2:辨析中心论点(针对选择题)
辨析中心论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心论点一般是表判断的陈述句,在结构上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中心论点要有明确的态度,且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达,不会是片面的观点。
3.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前者是对全文的概括,后者是对部分段落的概括。
4.注意区分论题和论点,前者是作者要论述的问题,后者是作者对问题所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考点2 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材探源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二)
方法指导
【答题模板】
考点3 论据
教材探源
1.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四)
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积累拓展”四)
方法指导
◆考向1:辨析论据
第一步:分析所给材料,弄清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其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
第二步: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各段的分论点分别是什么。
第三步: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进行比较,若观点一致(相似),且能支撑文章论点或分论点,则可以作为文章或某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论据。
【答题模板】这则材料可以作为文章(某段)的论据。因为材料讲述了……事例(道理),表达……观点,可以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支撑文中(某段)……论点。
◆考向2:补写论据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看要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若有示例,则要按照示例的形式补充。
第二步:围绕论点补写。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按“人物(谁)+事件(怎么做)+结果(如何)”格式概括表述,注意人物、事件要对应准确,不可张冠李戴或无中生有;补充道理论据,则直接引用具有一定权威的名言警句、诗文名篇、俗语、谚语等,注意引用应完整准确,不可断章取义或曲解原意。
第三步:检查是否符合题目字数要求等。
考点4 论证思路及论证结构
教材探源
1.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九下《短文两篇》“思考探究”二)
2.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二)
方法指导
◆考向1:分析论证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是分析全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的论证思路,然后通读指定内容,勾画出表示论点和论据的语句,初步划分段落层次。特别注意能提示层次结构的标点(如冒号、分号)或词语(如关联词、序数词)。
第二步:具体分析论证过程,概括层次大意。对每一层次指明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了什么论据,具体论证了什么观点。
第三步:表述时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将论证思路连缀起来。注意使用一些能体现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如“提出、论述、强调、阐明”等。
◆考向2:辨析论证结构
第一步:概括全文或指定部分中各段的段意,划分层次结构。
第二步: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按照议论文常见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论证结构的特点进行判断。
◆考向3:段落能否调换/删去
第一步:表态,一般不能调换或删去。(如段落间是并列关系,且文中没有暗示各并列层次的先后关系,则可以调换。)
第二步:阐明理由。概括该段或这几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前后段落间的关系。常见的段落关系有并列关系、照应关系、递进关系。在论述时应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第三步:运用答题模板,概括作答。
温馨提示:如段落间是并列关系,且文中没有暗示各并列层次先后关系的句子,则可以调换。
【答题模板】
记叙文答题模板: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16.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1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8.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19.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0.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21.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古诗文阅读:
▼关注小编,给您好看▼
部编本中学语文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语段阅读试题的解题规律及技巧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周突破阅读,一考就拿高分!丨No.6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