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
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
2.“随着一声炮响,一纸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一声炮响”和“一纸条约”分别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3.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据此可知,这些将领( )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A.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开始向西方学习
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成为洋人的朝廷
6.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8.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0.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辛丑条约》的危害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1.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洪秀全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试图根据自己的设想重塑中国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具体反映洪秀全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时务报》
D.《劝世良言》
1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14.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15.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16.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
A.领导禁烟运动
B.倡导自强求富
C.签订《马关条约》
D.发起公车上书
1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兵工厂生产的武器,供应给驻守台湾以及广西、云南等前线的各路清军使用。煤矿、冶铁、纺织等领域建立的民用企业也逐渐改变着社会面貌。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太平天国分土地
B.洋务运动求富强
C.维新变法启民智
D.扶清灭洋御外侮
18.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了如下材料。该材料旨在论证洋务运动(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9.《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
B,日本制图技术高超
C.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D.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0.下图为电影《甲午风云》主人公邓世昌的形象。他的经典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表现了( )
A.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B.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D.坚持正义的可贵品质
21.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23.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24.东交民巷从 1860 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1901 年,东郊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 )
A.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使得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 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项内容表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进外国器物”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地位?
材料三 曾作为世界强国的清王朝,不仅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掠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而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帮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极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在该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
(4)材料四中的“故土新归”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鸥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2)写出材料一中“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的名称及口号,列举“这场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4919)》(第四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1898年的戊戌变法有何影响?
【答案】
1——5 CADAA
6——10 AABCA
11——15 BABAC
16——20 BBCDB
21——25 CCDDD
26.(1)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条约:《辛丑条约》
(4)历史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建省。
(5)历史任务:救亡图存。
27.(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2)名称及口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一例即可)
(3)主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其他著名维新人士亦可)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公众号:诗文我之爱
(ID:wqlqgm)
微 信:xytz2018
邮 箱:yswql666@163.com
以爱为名,陪您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