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老教我如何教语文——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备课追记

近读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书简》,书中提到:“年来常与景山、二龙路、丰盛胡同三校之语文教师接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顿然使我想起1962年的一天,叶老亲自和我们三校语文教师一起备课的情景。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叶圣陶先生与张志公先生,亲自与我们三校的语文老师一起“备课”。之所以选择三校,是因为三者都是当时的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景山学校是中宣部的试点,二龙路学校是教育部的试点,丰盛学校是国务院二办的试点。我作为丰盛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备课活动。

“备课”选择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首先由老师们发言。记得我们主要是提出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体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如何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二是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大家发言之后,叶老谈了他的意见。

关于第一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把突出政治摆在首位。因而,我们认为,“三味书屋”的写作意图,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然而,叶老的谈话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研究课文的中心思想,要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而不要受当前政治形势的影响。他认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收于《朝花夕拾》,是鲁迅对有趣的少年生活的回忆,贯穿全文的,是一颗天真、顽皮、好奇的童心。以上所忆只是大意,叶老的原话记不清了。但叶老在《语文教育书简》中,却有明确的表述:“不可脱离文篇,做不相干之发挥,致违循文求义,练成读书本领之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具有深远意义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叶老的指导,对我们深刻地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论述,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当前,一些语文教育专家就指出:“阅读教学一般不需要语文教师在文本之外再做延展,尤其是在‘思想感情’方面”。(引自王荣生、宋东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固然,课标曾提到,文本的

解读,“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首先要正确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三味书屋”确有批判封建教育的蛛丝马迹,但不宜作为文章的主旨去理解。

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本以为叶老会花点时间做一番阐述。却不料他只讲了四个字,即“启发、指点”。这也使我们深受教育。当时,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在语文课上,主要是沿着老教师的路子走,基本是满堂灌。虽然也穿插一些提问,但还是牵着学生走,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听了叶老的教导,我非常兴奋,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决心在课堂上一试。初试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立即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此后的学习中,我对叶老关于“启发、指点”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他主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反对教师满堂灌;同时,他又主张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他曾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至于如何“引导启迪”,那就是“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需要指出的是,叶老并不是否定教师讲的作用。他曾说过:“当讲则讲,而且要讲透。把文章讲透了,就也是‘文’与‘道’兼顾了”。不过,叶老坚决反对讲得过多。他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哩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提高。”

叶老关于“启发、指点”的目的,早为大家熟知。即著名的“教是为了不教”。他说:“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一辈子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叶圣陶语

文教育论集》)“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老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意而得其要。此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

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里,把“启发、指点”的教学方法与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之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如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叶老的主张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在运用“启发、指点”的教学方

法时,一定要记住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叶老还提出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深刻领会的重要观点,即“例子思想”。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借这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材要能发挥例子作用,就需要凭借它总结出阅读同类文章的方法、规律。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自能读懂其他类似文章。正如叶老所说:“咱们读这一篇文字这一本书,目的固然在了解这篇文字这本书讲些什么,但同时也在练习一些方法,以便读其他的文字其他的书。(《阅读要“求甚解”》)由此可见,“启发、指点”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掌握读懂它的方法。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在论及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时指出:“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是通过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的过

程,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取向来看,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处在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而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则是为实现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铺路、搭桥的”。王教授所说的原生价值即传播

信息的价值,也就是教材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价值,也就是如何阅读和写作此类文章的方法。显然,这一论述,与叶老的“例子”思想一脉相承。

还有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即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是否都需要运用“启发、指点”的教学方法,详加研读,使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呢?这就需要了解叶老关于精读与略读的见解。他明确指出,语文能力的获得,仅仅靠精读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同上)关于精读与略读的关系,他指出:“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同上)叶老所说的略读,主要指课外的阅读。但其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当今教材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乃至于语文读本的关系,也有重要的启示。现在语文老师们,总觉得课时不足,我以为其原因之一,是把应当略读的课文当做精读课文对待有关。叶老说:“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选定一些教材来读,无非‘举一隅’的性质,都希望学生从此学得方法,养成习惯,自己去‘以三隅反’;故数量虽少,并不妨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据此,我们把讲读课文详加研读,阅读课文作为略读指导,语文读本作为课外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籍,当会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以上的论说,只是从笔者感受至深的“启发、指点”的教学方法说开去,距离叶老博大精深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挂一漏万。即使仅就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来说,许多丰富的内容,也远未涉及。

作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叶老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的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某些点上,往往不谋而合。仔细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不难发现,它与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我们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就必须认真研读叶老的精辟论述,深刻领会它,努力实践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引领学生学会阅读,让读书滋养学生的人生
叶圣陶先生论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文学鉴赏需要咬文嚼字——文本阅读理论读书笔记3
【语论撷英】198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论作文的批改──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笔记(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