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验 | 课文是习作的酵母

课文是习作的酵母

徐长进(江苏盐城东台中学)

导读

课文是习作的酵母,有无穷无尽的微生物供我们发酵。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发酵课文,引燃思维,寻找写作借鉴。深掘课文,让平常话题翻出无限新意;细嚼课文,让课文诸种兵法变幻为考场千般技艺。

一、在模仿中起步

模仿是使用陈年老酵。课文这块老酵中有大爱之情、有精妙之词、有行文之法。大师写作也常在借鉴中获得新的启迪:鲁迅借鉴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而作《狂人日记》,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结构——日记体小说;曹禺学习欧洲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方法而作《雷雨》,在结构上与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很相似。所以,学生作文在模仿课文中起步,不必羞羞答答,应当理直气壮。但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学习大师们观照生活、再现生活的方法。

二、在比较中提高

比较是探索发酵技艺。模仿课文写作是一把双刃剑,若机械模仿,会不堪收拾;而巧妙借鉴、旧瓶装新酒则会使入党得你睿智。其中的奥妙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人生思考,并懂得如何选用恰当的形式来表现。初学作文者往往感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与课丈作者相去太远,很快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敢于班门弄斧:拿自己的习作来和课文较劲,用比较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比较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同类课文的比较,习作与课文的比较,学生佳作与课文的比较。

三、在思考中成熟

思考是发酵的过程,必不可少。学生写作技巧提高易,认识事物的水平提高难,因为这不是语文一科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大家在作文教学中可能已经注意到,学生模仿课文和范文写过一阵子后,写作技巧提高很快,构思新奇,语言华美,但容易华而不实,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要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成熟。

这一点我们同样要借助教材的引领作用。首先,知人论世,分析课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出作者不平则鸣的理由,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明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只要有了喜悦、愤怒、哀愁,就可以作文;只要有了体验、感悟,就可以写出来告诉别人。其次,启发学生思考优秀作品留芳千古的原因:能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优秀作品往往是说出了别人想说而没说出来的话,说出了在特定情境下人们所共有的感受。最后,独立思考,借鉴而不盲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作出不同于别人的有价值的评价。

四、在运用中创新

运用是发酵技艺的花样翻新。以课文为拐杖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扔掉拐杖。我们要把模仿中学到的技巧、比较中得到的启示、思考中成熟的思想全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但要想运用得得心应手,甚至有所创新就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坚持运用已有的知识,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师不妨以必修教材中的“写作指导”训练和选修教材《写作》为蓝本,形成写作体系,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理科教学中的“一题多做”的方法:布置好作文题,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罗列出与本次话题相关的若干“思想火花”,但不急于形成统一认识;接着让学生作文,允许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但每个人的观点不准雷同,然后完成作文。最后,抓好作文评讲,让学生对挑出来的佳作进行点评,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聆听不同的声音,从中梳理出创新思维,由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反复发酵后,学生再写同题作文,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有感就发,随时把感性见闻上升为理性认识,写随笔就是这样一个运用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酝酿新思想的过程。但仅仅让学生写是不够的,我们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明白有感怎么发,什么样的感才对读者有启发性和感染性。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作文自然可以出新。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A》,201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论文汇编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作文教学反思三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