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12种东西,关系再好也不借!因为借给别人,你丢了健康!

1

帽子和梳子




家人或者朋友都很健康,也许共用梳子和帽子不会有事,但如果家中某人患有头癣,其用过的梳子和帽子让健康的人接着使用,就有可能将头癣传染给健康的人,造成真菌传染


此外,帽子和梳子都会直接接触我们的头部,头会接触枕头、床单以等地方,会沾染螨虫,也会一起交换了。


不过,还好现在头虱很少了,不然……


指甲刀




家里共用指甲剪其实很普遍,但建议每个人有自己的指甲剪。如果剪指甲时不慎弄破皮肤,共用指甲刀就可能感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如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而且,共用未消毒的指甲刀、锉刀等,容易发生真菌感染,患上手癣、灰指甲等疾病。出去做美甲的时候,也应该询问对方公共用品是否消毒。


3

牙膏




有些家庭全家共用一支牙膏,殊不知,很多口腔疾病会因此交叉传染。比如,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时,感冒病毒、口腔细菌很容易残留在牙刷毛缝中,在牙膏口与牙刷相互摩擦下传染给其他人。


而且,每个人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口腔状况,有针对性的选牙膏。比如,患有牙周炎或牙龈炎的人,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牙膏或含抗炎成分的牙膏;如果有龋齿,可选购一些含氟牙膏;牙过敏可用下脱敏牙膏。


4

拖鞋




脚气也可以通过拖鞋传染。由于拖鞋与脚直接接触,患有脚癣的人在穿了拖鞋后,真菌很可能会留在拖鞋上面,其他健康的人在穿了这双拖鞋后,足部很容易感染上真菌


5

耳机




耳机,尤其是入耳式的,用久了会有很多灰尘和耳屎,还有你耳朵里的细菌。互相借耳机就可能把别人的细菌带进自己的耳朵里,可能造成耳内感染甚至其他疾病。


所以不但不要和别人共用耳机,还要经常给耳机消毒,每周至少一次。要擦掉粘在耳机上面的污垢、残余耳屎,并用棉花棒蘸点消毒酒精擦拭耳机,但不要损坏耳机的内部线路。


6

化妆品




虽然唇膏、睫毛膏之类化妆品大多都含有防腐剂,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共享较为安全,但也不排除使用者有红眼病、流感、结膜炎、肝炎、痢疾等疾病传染病,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传染。


商场里的试用装,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可能带来疾病。因此建议试用化妆品时可以先用纸巾蘸酒精清洁试用装表面,在试用唇膏、眼影类化妆品时,可以使用一次性棉签,而不要用公共化妆刷。


7

剃须刀




剃须刀极易划破皮肤,会有肉眼看不到的小创口,沾染上血液,共用很容易传播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因此,凡容易见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后要注意消毒。


8

耳钉




女生们之间喜欢互换耳环等饰品佩戴,如果在耳洞干燥的情况下一般没事。但如果耳洞出现破损,就易通过血液传播各种病毒。建议耳环取下后要进行清洗消毒。


9

筷子




筷子其实一般不会共用,不过很多人会给别人夹菜,表示热情。其实“病从口入”少不了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触筷子,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互相夹菜,容易产生细菌的交叉感染。比如,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这也可能就是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80%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所以,建议聚餐时最好用公筷。


10

毛巾




用久了的毛巾会沾染上人体分泌物,其中不乏有许多致病性微生物,且容易产生黏腻感。家庭成员共同使用一条毛巾,或者洗脸、洗澡等用同一条毛巾,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用毛巾要做到一人一条不共用,不同部位分开用,勤换勤洗勤消毒。


11

牙刷




我们的口腔有很多的细菌,共用牙刷会令刷毛沾染的病菌经由口腔感染,尤其当使用者牙龈或口腔有伤时,刷毛易沾染血液,加大了传染的危险性。


12

老花镜




有的老人会选择和老伴共用一副老花眼镜。但其实老花镜片应依照各人的不同视力分别配戴,随便带别人的老花镜很可能不符合自己眼睛的具体情况,戴后不但视物不能持久清晰,而且会增加视力疲劳,甚至会促发某些眼病




延伸阅读:


30 条医生才知道的健康小知识,看完就能用上


有些话,医生们一直都想对大家说。


无奈患者太多,医生太少,每次看病都没时间细聊。


今天整理了 30 条医生才知道的小知识,看到就是赚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 (ID: DingXiangYiSheng),  原文首发于2017年12月22日原标题为《量血压选左手还是右手? 30 条医生最想告诉你的小知识,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内科





1. 量血压时,最好把左右手都测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个为准。


当然,一次测量也是不够的,要多测几次


2. 每天梳头 100 下并不能「健脑」


学一种乐器,学一门语言,学一个新手艺……这些对大脑更有好处。


不过梳头 100 下也有好处,毕竟常用那只手会更「壮」一些嘛。


3. 每天一杯红酒,心脏也不会真的变好


大鼠实验表明,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能对心脏有益。


但如果把动物摄入量换算到人身上,相当于每天要喝 1 000 升左右的红酒。


谁喝得下?


4. 得糖尿病并不是因为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比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等,跟吃糖没有必然联系


5. 贫血有很多种,但无论哪种,吃阿胶、红枣、红糖都没用


缺铁、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重金属(铅)、遗传……这些常见的贫血病因,吃它们都没法解决。


6. 没有解酒药,「护肝药」也不能解酒


酒精代谢速度主要看相关酶类的活性,目前还没有能显著增加这些酶活性的药。


即使是打着「护肝」旗号的药品、保健品,也做不到。


7. 打鼾不是睡得香


打鼾是呼吸不畅导致的响声,严重打鼾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很危险但可以治。


2

外科





8. 烫伤后只要记住 5 个字,别再乱抹东西了


这五个字是:


  • (冷水 / 自来水冲,不要用冰水);

  • (脱下烫伤处的衣物);

  • (在冷水中持续浸泡);

  • (盖上干净的纱布或毛巾);

  • (送往医院)。


江湖中流传已久的烫伤后涂牙膏、酱油、猪油、面粉……统统不靠谱。


9. 除了盐,其他东西也不能往伤口上撒


受伤后在伤口表面撒东西、涂东西,一可能造成二次感染,二可能加大医生清理伤口的难度,三可能提高疤痕增生的几率,简直是「一举多毒」。


10. 一天大便 3 次到一周大便 3 次,都是正常的


只要便便的样子正常,别纠结次数了。


11. 不管有没有高危因素,50 岁以上都应该去做一次肠镜检查


记得提醒爸妈。


12. 骨折的病人,反而不太适合喝骨头汤


因为最补的不是钙,而是脂肪。本来人家骨折了行动不便,吃胖了岂不是增加负担么……


想补钙,多吃深绿色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13. 吃「发物」不影响伤口愈合


真正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是:年龄、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吸烟……


各种「忌口」、不吃东西才会妨碍伤口愈合呢。


14. 要强健膝盖,每天坚持做一个动作——靠墙静蹲


3

妇产科




15. 吃短效避孕药,利多弊少


短效避孕药能缓解痛经、减少痘痘……可以说是「很好很强大」。


只要没有禁忌症,在医生指导下吃,就很安全。


16. 宫颈糜烂不是病


看到治宫颈糜烂的医生,最好掉头就跑,因为「宫颈糜烂」不是病,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正常的生理改变。


17. 孕期可以过性生活


只要是健康的孕妇,不存在各种怀孕的高危因素,那么怀孕期间就可以过正常性生活。


18. 没有「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说法


妈妈和宝宝的关系,当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所以,没什么好选的,交给医生来处理吧。


19. 传统的「坐月子」有害


产后的妈妈的确需要护理,但绝对不要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门……


4

儿科




20. 6 个月之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1 岁以内的宝宝也不用吃盐


因为母乳和婴儿配方食品里都有了。


21. 孩子也怕热,不用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


有一种冷,叫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觉得你冷;有一种「病」,叫做「穿衣强迫症」。


22. 宝宝感冒发烧,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捂得太紧,热坏了、脱水了,孩子可就更惨了。


5

口腔科




23. 对付磨牙,你需要一副牙套,而不是打虫药


磨牙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就算一时半会弄不明白,先戴上定制的牙套保护牙齿总没错。


24. 80 岁的老人也能有 20 颗健康的牙


是的,不要再觉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你定期看牙医,坚持护牙。


6

皮肤科




25. 住酒店不会传染性病


性接触才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


26. 吃再多胶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吃进去就成了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涂在脸上也没用,因为皮肤吸收不了这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


好好吃饭多喝水,这才是皮肤变好的基础。


27. 防晒不仅能防止变黑,还能少得皮肤癌


阳光中紫外线可能引发恶性皮肤肿瘤,所以,别晒太狠。


7

五官科




28. 关灯玩手机、看电视、看电子书……对眼睛伤害更大


既然关了灯,就安心睡觉吧。


29. 卡了鱼刺不要吞饭


试着咳出来、夹出来,不行就去看医生。


8

肿瘤科





30. 打疫苗也能预防癌症


一些病毒感染与相关癌症有明确的关系,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癌有关。


因此,及时打疫苗能够明显减少得肝癌、宫颈癌的机会。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张明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活】这些日用品不宜共用
十样东西尽量别共用
转这10种东西千万别和人共用!爹妈都不行,我是认真的
关系再好,这13种东西也不能借别人!尤其是最后一个……
这10样东西最易传播疾病,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公用!
人身上哪个部位细菌最多?家里这7类东西就别共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