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博士后出国后失联20年,母亲病危盼见最后一面,他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王永强,你在哪里?

77岁的郭巧娣一直有一个心结,她希望能够再见到自己的小儿子王永强最后一面,1999年,王永强从北京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出国,自此与家中再无联系。

母亲和他最后的通话,是因为家里困难不得已向他要钱,“无论怎么样,希望他能够和家里联系,也解开他妈妈的心结。”王永强的舅舅郭学武说。

近来几天,很多热心网友为了帮助郭巧娣老人完成心愿,提供了很多王永强的相关信息。其中在美国亚特兰大工作生活的“Yongqiang Wang”,各方面的信息资料,都与老人的儿子王永强高度吻合。

今天,这位亚特兰大的“Wang Yongqiang”终于有了回应。

郭学武说,魏村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与他取得联系,称他的亲戚在美国和王永强熟识,今天王永强请这位亲戚向小舅舅郭学武转达:希望家人不要再通过媒体寻找他,而对于是否会和母亲相见的问题,他只答复了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对此,网友愤怒批评:

还有人苦口婆心:

出身贫寒,学业有成,出国后失联二十年

王纪生郭巧娣夫妇家境贫寒,育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1969年出生的小儿子王永强天资卓越,从小就是个学霸,全家微薄的收入都花在了重点培养小儿子上。

王永强也不负众望,先是从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取了中科院博士,后来又考到北京大学当了博士后,未来可期,让全家人倍感骄傲。

可是1999年年底,王永强博士后毕业选择出国后,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了踪影。

王家人表示,王永强在出国前一直和家里保持每月两通电话,另外还常常有书信寄来,而且从他信中称呼家人的口吻可以看出,他尊敬并爱戴他的家人,也很担忧他们的身体状况。

王永强到达日本后,第一时间给他打来电话报了平安,但之后就没再主动联系过。最后一次通话中,郭学武回忆说:“王永强说以后这边电话少打,我说小强你慢点,你爸爸妈妈在这边,要跟你通电话,他说不用了,不跟他们通话了,把电话一挂,我也想不通,不知道怎么回事。

从此,王永强彻底没了音讯。

现在在全国人口信息库里已经没有这个人。没有身份信息,意味着在国内已经无法找到王永强的下落。

郭巧娣天天思念着王永强,她一直说:“我生前要见他一面,不管他走多远,他是我的儿子。

哥哥王国强坚信,20年不回绝对不是王永强故意为之:“我弟弟从小品学兼优,我们全家都不相信他会抛弃这样的家庭,所以我认为他有难言之隐,作为我是他的哥哥,只希望他在母亲有生之年,这样一个病重的时刻,渴望他回来见母亲一面!”

经过网络大量转发,有人痛斥:

有人以自身遭遇为例表示理解:

王永强与原生家庭失联20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很关注。

但是我们寻找王永强的初衷是为了帮助郭巧娣老人了却心愿,让她的儿子回家,我们并不想借此揭开一个家庭的伤疤和撕裂他们的亲情,作为旁观者,应该少一点猜测,多一些善意,少一点评判,多一些体谅。

现在,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我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快快乐乐的,现在很多父母在逼孩子,这种教育会导致孩子到后来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相当一部分父母存在误区,把培养孩子当成一件苦差事,当孩子长大后动不动就说自己在抚养他们是多么辛苦,一定要孝敬自己。如果养育孩子这么功利,与买卖何异?亲情何在?

养孩子是因为陪伴他成长时的快乐,共度人生的美好岁月。很多人只看到了抚养孩子的辛苦,却忽略了一同成长的收获。

幸福的家庭,不一定出高精尖的人才,不幸的家庭,也未必没有温暖。

心理学家认为,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它对孩子以后建立其他社会关系、情感及认知有深远影响。

在漫长的一生中,人所有的思想、言行、其实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好的家庭关系,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呢?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自由的、也是自在的,家庭氛围非常轻松,孩子可以随意地和父母开玩笑,家庭中没有什么禁忌的话题,孩子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小秘密,和父母相处得像朋友一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居高临下、为人父母的权威。孩子和父母之间相互信任、坦诚,互相尊重,父母了解孩子并理解孩子,而且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性,不会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想要决对的控制孩子。

当父母全然接纳孩子,孩子与父母能轻松自在的相处时,彼此之间有爱和温暖的包围时,对孩子的教育就藏在父母与孩子日常的相处中,并不需要再刻意的教育孩子。

如何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呢?

  • 一、是经营好夫妻关系,好的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定海神针。
  • 二、父母要做好自己,自我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如何做父母的一个过程。关注自己的成长,比督促孩子成长的效果要好得多。
  • 三、做孩子的朋友,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观察者和引路者,而不是设计者和掌控者。
  • 四、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好的方式是做孩子的玩伴。
  • 五、允许孩子叛逆,叛逆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当父母能以包容心来对待孩子,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欣赏孩子。

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生命,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呵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孩子的权利,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认同。

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用自身的品格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人。

编辑:朵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博士后出国“失联20年”,母亲病危想见面,他却只说7个字
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王永强已经找到:人还活着,就是不愿再见面
北大博士后赴美失联 20 年另有“隐情”:他想要逃离“吸血鬼”父母
母亲弥留之际的牵挂的幺儿,北大博士后原来只是一个凤凰男
那个销声匿迹20年、不管亲妈死活的博士后王永强, 并非忘恩负义
北大博士遭遇“血缘绑架”,旅居美国20年不敢回家,母亲重病也不管,背后内情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