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大学霸,带你文综飞到240 ,高分秘笈就在这几点

一、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积累

作为文科生,我认为每一科的几本书是相互关联的,每一科也是相互关联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像拼图,记忆的时候按知识单元来(可大可小但要保证完整性)拼入知识体系对应的地方,应用的时候顺藤摸瓜。

文综的基础一定是记忆,从这个层面来讲,重点熟背非重点熟悉就是最好的办法。

老师勾画的、考试常考的重点就是复习和记忆的重点,原则性的问题就是要记清记准绝不出差错,比如地理的洋流季风地图、政治的方针政策、历史的年代和措施等。

非重点就是书本的边边角角提到的内容、考试上遇到的新常识等,不要求记死,但要熟悉,在类似的情境中可以回忆起来就足够,这些东西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许就是多看了几眼就会在未来的考试中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系统性的梳理应该在一轮复习中就完成,然后在后面的复习中查漏补缺,但是在现在的冲刺阶段,再去细细品味肯定来不及,所以要把题目做精,从题目去反过来追溯题型和知识点,去总结自己的套路,如果来不及在错题本上归类也要在头脑的知识体系中归类,让每一次的练习都不是零散的。

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觉得文综难背、题目难以理解思路那就是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记忆中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方式而不是一味枯读苦背,有的人喜欢思维导图,有的人喜欢知识框架其实都是可以的。

个人来说地理更适合图像记忆历史更适合线性记忆政治更适合关键词+谐音词记忆,而针对不同科目的不同模块,在知识体系后开启的小专题也是记忆和答题的好方法,小专题会整合相似或相关知识。以政治为例,都是主体,同一个主体在政治生活会有什么措施,在经济生活会有生么措施,整合一下思路会更加清晰,再深入一步,这些措施哪些可以用在地理和历史答题中呢?所以文综不是孤立的,处处充满巧思。

理解题目也是一样,为什么别人就能一看“显然错误”,而你不能想明白“显然”在何处的时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回归课本,看看是否是知识性错误,而自己恰巧忽视了这一点;二回归常识,也就是结合实际,地理结合自然实际、历史结合时代实际、政治结合原则实际;如果这都不能明白,三就是要“臆造”这种“显然”的原因,看看这道题有没有什么可识别的特征,将这个“非真理的真理”当作“特例”记下来,下次遇到同样的题时将这个题作为一个判断的标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法官判刑时参考以前的案例是怎么判的一样,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

三、关于作业和加练:学会审题,快准狠

很多同学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审题不准造成的,看题慢、审题慢、抓不住重点,就会找不到思路,在选择题中犹豫,在大题中无法发散答案。

如何审题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我要提醒的就是学会圈画关键词和记录联想知识点,拿到题目一边看一边把关键词圈出来,定位知识点选择题排除错误说法,大题就联想答题点。这一部分需要在练习中掌握、形成习惯,最后在每一次练习中强化,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准确度。





四、熟悉答题模板套路,学会变通应用

每一科大题的万金油要记住,万能答案学会用

书上的知识背熟背牢是基础,答大题先审设问,看用哪一课的范围,问什么,再回去看题目,一句一句看,圈关键词,能不能和书上联系起来。再前后看,前后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再整体看,整体有没有表达出什么概括啊,趋势啊等等。

一定要结合材料,有些点是材料引申的,宁可多写。

五、限时短炼

文综怎么练、练什么?我觉得主要是选择题

选择题的目标是控制错误个数,日常考试训练能保证在4个以内,整体分数才有保证。练习建议分科进行,以1题1分钟来看,每科每次用10~15分钟来完成一次练习,一天一科,做完即对答案

这样就可以抽一个大课间或者睡前半个小时完成一次练习,既能够将压力分散保证其他科目的复习,长期坚持也能比一次花1个小时磨一套选择题更有成效。当然除了知识性分析,技巧性分析也不可少,通过这样的碎片化练习来解决细碎知识点,提高审题、做题能力。

六、忠于书而不困于书

做题时究竟何时用书何时不用书,相信这是大家每次改选择题答案改错都会思考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回答,但并不是不能解决。

首先,如果你的知识点记的够牢,但仍然选错了,千万不要怀疑为什么没有用,可能是知识点没有理解,或者没有注意到题目和知识点的限定条件而使用错误。课本上的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它可以帮你做对大部分题目,但是考试就喜欢考特例,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怀疑自己学习和努力没用,而是去识别这些特例的标识正确的使用课本知识

其次,题意指向答案与课本知识不符合,答案到底该不该改?曾经的历史老师告诉我:“你想改就改,年轻人不要那么怕死,万一你改对了呢?”大家都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改答案,但是心态不是理由,你要敢但是要有理由,这个理由不是“我觉得可能这样”,而是在课本和题目打架时“题意准确指向这样”,所以,综合起来就是以知识为基础,但是用题意做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安徽中考历史复习指南及应试技巧
23心理学考研 | 强化阶段高效背书、刷题技巧!
谈谈使用anki搞定中学教师资格证两学笔试的经验 | 古意人
写出我心615:中考历史实战指南3
高考复习计划
高中历史的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