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7-9年级常考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收藏了!

古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每次考试的必考题型,这次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初中语文7-9年级常考课外古诗词赏析,这些古诗词考试经常出现,同学们收藏起来平时多看看!

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诗人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赏析第二句中“入” 和“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快。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经常。几度,多次。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直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一词有什么寓意?

“落花”一词寓意很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

我登高远望,望向我遥远的故乡,想必故园的菊花,虽然主人不在,但一定也不负秋阳,在一片战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竞相绽放。

2.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思”即“思念”, “思”不只表达了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赏析“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和“尽”的表达效果。

“一夜”是指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此从时间上说;“尽”是“全、都”的意思,是指征人无人不在望乡,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有着不尽的乡愁。全句抒写了成边将士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征人浓烈的思乡怀亲、满心的哀愁的思想感情。

3.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秋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

“排”,推开之意,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邀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运用反衬手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时空交错,虚实相应,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今夜离别的愁苦,使抒情更加强烈。

2. 这首诗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觉得有何作用?请赏析。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渴望团聚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

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请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简要的赏析。

一语双关,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成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拟人,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作者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暗”“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触动听者的思乡之情;“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湿湿,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园东里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表现的画面。

东望故园,长路浸漫,亲人远隔,不禁泪雨滂沱,打湿双袖。

2.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表达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描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呈现出一派暮春的生机勃勃景象。表达了诗人珍惜光阴、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的人生态度。

2.“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用得很好,请简析其妙处。

“斗”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竟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和悲凉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

运用曲笔,这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讽刺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慨。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唱”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面上是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之恨统治者者的愤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全诗采用怎样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采用借古讽今(或先扬后抑)的写法,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离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一句中的“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皇帝殷切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而是鬼神之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顾百姓苍生的批判以及嘲讽,同时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写出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谈一谈“家家”这一叠词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的妙处。

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下意识敲棋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含蓄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怅惘与无奈。

3.第二句描绘了处处蛙声,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运用了“以动衬静”(衬托或反衬)的手法,通过热闹的蛙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表现了诗人的寂寞与无奈。

八年级上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女主人独赏美景的孤寂;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对丈夫(亲人、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横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老骥伏析,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喻,写出了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霍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用了衬托手法(或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傲雪凌霜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表明了自己坚贞的志向,并勉励从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3.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战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作用: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请描述诗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中的“妻子”的形象。

诗中的妻子与儿女“寄身于草野”,他们衣不蔽体、蓬头垢脸、与世隔绝,过着像野人一样粗俗艰苦的生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处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轻舟短掉西湖好,绿水透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简要赏析“惊起沙禽掠岸飞”。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衬托出西湖的幽静,表现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悦闲适之情。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上阙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一句中“簪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3.“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悲伤的新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表达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词人早年生活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自然的感情。

2.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八年级下册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2.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调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

②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字形象地写出三秦大地辅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属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

运用夸张的手法,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一扫送别诗伤感、低沉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真挚不变的情谊,以及诗人开朗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示例二:“蒸”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上雾气弥漫之态,“撼”与出波涛汹涌的状态,化静为动,写出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博大气势。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而从政的心愿。

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是报国无门,渴望有人引荐的思想感情,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步曲”
八上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中考课内古诗词鉴赏常考题目都在这了,还有详细解析,解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五」 赏析写法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点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