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祖先为何以龙为图腾?专家发现这一国宝,揭露了真相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所有炎黄子孙都知晓的一个常识。但在国际史学界并不承认这种说法,也不承认中国夏朝的存在,因为没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商朝有殷墟、有甲骨文,而夏朝只存在于古籍记载中。为此在2002年,国家开始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4年艰苦的考古工作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一万年前的栽培稻、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年前的七孔骨笛、东北辽河地区出土的C形龙等等,证明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虚言”。

而河位于南洛阳地区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目前学术界多数学者倾向于二里头是夏王朝的一处都城遗址,有人称之为“夏墟”。在二里头遗址中,有许多青铜礼器和玉器相继问世,而在2002年发现的一件距今3700年左右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更是在考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它由2000多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绿松石龙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龙头呈扁圆形,梭形眼,眼珠为圆饼形白玉,鼻梁由三节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雕成,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堪称绝世超级国宝。

二里头绿松石龙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学者们纷纷撰文讨论,他们都认为这件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总负责人许宏先生则说,这一件出土于“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的绿松石龙,才是真正的“中国龙”。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早在尧舜禹时期就有“豢龙氏”,夏朝孔甲时期有“蓄龙氏”更是说明古人或许曾经养过龙,而随着内蒙古红山文化碧玉龙、东北辽河C形龙、安徽凌家滩白玉龙、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等,再加上此次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绿松石龙,专家推测,龙应该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经过夏商周的不断发展,到了秦汉时期龙的形象也基本成型,而龙所代表的高贵、智慧也更加深入人心,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龙的传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从未中断的文明丨“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夏代遗址出土绿松石制成的国宝,证明古人曾经蓄养过龙?
腾讯新闻
世人终于可以一睹中国第一王朝的真实风貌!
河南4000年前遗址出土一条“真龙”,专家激动欢呼:夏朝真的存在
龙的发现证明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