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岁的他带中国往上飞,为中国付出一生,看完的人都哭了

为什么中国的五星红旗

越来越耀眼

因为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了

在这背后

少不了为国付出的科学工作者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

是一个带着中国往上飞的人

卫星之父-孙家栋

1929年4月8号

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

3岁随父亲迁往哈尔滨

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俄文

而孙家栋和航天的结缘

竟是因为一顿红烧肉

当时21的他本要回家过年

却听到学校饭堂分发红烧肉

这可是一年都吃不到的东西

因此他留在学校

刚好碰上中国第一批空军招募

二话没说他就开始踏入航天大门

在部队的孙家栋成绩十分优秀

更被分配去世界知名大学读书

学校的光荣榜年年是第一名

1958年祖国的大运动

孙家栋知道此刻的国家需要他们

所以毅然带着战友回国

回国后的孙家栋

见到了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受国家委托开始研究导弹

那时候还有苏联的支持

孙家栋等人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

但是他们没有人接触过导弹

后来中苏关系变冷

苏联一夜之间把资料专家撤走

一下子科学院慌了神

孙家栋说

没事,我们从头再来

就这样做了九年

后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钱学森点名孙家栋组建队伍

可因文*革,当时的队友都冲散了

孙家栋临危受命

一个个不远万里地去找

终于找到18名队友

组成了有名的“航天卫星十八勇士”

1967年孙家栋成为总设计师

因为当时的条件十分艰难

他们只能窝在棚子里拼命研究

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饿的时候也没有饭吃

都是拿酱油泡点热水

就这样吃了

他们也从来没抱怨过

终于在1970年4月24号

我国的第一颗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全国上下欢呼雀跃

可孙家栋顾不上休息

就投身于第二颗人造卫星的研发

可要发射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孙家栋大喊停止发射后晕厥了过去

几分钟后孙家栋醒来

开始修理卫星进行第二次发射

谁知卫星发射过程突然爆炸

几年的心血化成了灰烬

孙家栋带着研究小队没日没夜

在无边际的沙漠里寻找碎片

还因此落下了病根

知道失败原因的孙家栋

更加努力研究细节

一年后“实践壹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新的运载火箭和遥感卫星

也成功发射

1999年

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勋”奖章

而孙家栋却把它戴到了妻子脖子上

孙家栋的工作对妻子是保密

连东方红一号发射这样的大事件

妻子都不知道是丈夫的杰作

因为工作

妻子的两次生育孙家栋都不在身边

可她依旧默默支持着丈夫

直到1985年电视上的报道

一起生活了30年的妻子才知道

原来丈夫的工作是这么的伟大

1994年妻子突发脑血栓做手术

孙家栋也在工作时累倒了

为了弥补妻子他请求在妻子的医院休息

这是结婚以来第一次相聚这么久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

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上阵

那时的妻子又患上了重病

但却告诉他好好工作,我等你回家

2007年是探月最关键的一年

年近80的他全国会议来回的开

指导了无数次的演习

鞋子都磨破了好几双

当探月卫星出现问题时

满头白发的他依然第一时间

钻到里面去检查

在研究过程中

孙家栋病情加重得了肺炎

可他却不肯住院

尽管困难重重孙家栋也没有放弃

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前往月球发射成功

孙家栋在电视前流下了热泪

妻子看到电视前丈夫清瘦的身影

哭着说

老伴,这样的一辈子,值呢!

后来记者采访孙家栋

为什么会这么拼命去做这件事

孙家栋说

祖国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也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人物

看着孙老的一生

无数人流下了眼泪

是什么让他为之付出一生

是对祖国的热爱

祖国为什么能够腾飞

因为有他们的努力

在这里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42年为中国造34颗卫星,88岁还在航天第一线,是中国卫星之父
人物阅读素材:42年为中国造34颗卫星
[历史密闻]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锻造中国灿烂“星空”!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创造了航天神话,也收获了“神仙爱情”的北斗“总总师”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现如今健在的还剩3人,其中一人已101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