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蜜蜂教案]《蜜蜂》教案

篇一 : 《蜜蜂》教案

13.蜜蜂

一、教材分析: 《蜜蜂》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教法:

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4.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猜谜语。[)看蜜蜂图。

2.导入揭题,简介作者。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3.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合作读,互相正音,检查是否读准、读通。

3.学习认读生字,说说识字方法。

4.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分段指读课文,读对,读通,读顺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

(2)按结构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3)选择容易写错的集中学习:袋、试、概、减。

四、整体感知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看课件提示说一说。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1

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

四.细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想做一个怎样的试验?

2.想一想:默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3.说一说:“听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指名把相应做法写在黑板上。

4.议一议:

(1)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2)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要的?

如:为什么要捉自家的蜜蜂?为什么要做记号???

5.引申:这些步骤可以减少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自家蜜蜂——做上记号——放进纸袋 ——走两里多路——女儿记时等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回顾上节课讲到的几个试验步骤。

1.思考哪些步骤可以减少。

2.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做试验的严谨认真。

3.你觉得作者做试验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三四组的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不读的同学要认真听。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两只,40分钟)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非常高兴激动,对他们说你们可真厉害)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十五只,一 2

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

天,十八九个小时)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准确无误,逆风而飞,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4、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

5、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想一想刚才讲过的问题,等一下老是还有问题要问大家的

问题:a.总共有几只蜜蜂飞回了家?(17只,并板书)

b.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扩展:蜜蜂音乐教案 / 蜜蜂 / 蜜蜂课件

2. 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 拓展:蜜蜂和鸽子等动物辨认方向的本能。

3

扩展:蜜蜂音乐教案 / 蜜蜂 / 蜜蜂课件

篇二 : 《蜜蜂》教案

13.蜜蜂

一、教材分析: 《蜜蜂》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教法:

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4.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猜谜语。看蜜蜂图。

2.导入揭题,简介作者。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3.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合作读,互相正音,检查是否读准、读通。

3.学习认读生字,说说识字方法。

4.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分段指读课文,读对,读通,读顺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

(2)按结构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3)选择容易写错的集中学习:袋、试、概、减。

四、整体感知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看课件提示说一说。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1

四.细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想做一个怎样的试验?

2.想一想:默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3.说一说:“听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指名把相应做法写在黑板上。

4.议一议:

(1)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2)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要的?

如:为什么要捉自家的蜜蜂?为什么要做记号???

5.引申:这些步骤可以减少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自家蜜蜂——做上记号——放进纸袋 ——走两里多路——女儿记时等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回顾上节课讲到的几个试验步骤。

1.思考哪些步骤可以减少。

2.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做试验的严谨认真。

3.你觉得作者做试验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三四组的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不读的同学要认真听。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两只,40分钟)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非常高兴激动,对他们说你们可真厉害)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十五只,一 2

天,十八九个小时)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准确无误,逆风而飞,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4、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

5、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想一想刚才讲过的问题,等一下老是还有问题要问大家的

问题:a.总共有几只蜜蜂飞回了家?(17只,并板书)

b.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 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 拓展:蜜蜂和鸽子等动物辨认方向的本能。

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年级语文教案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详案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优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