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图工坊】这样读书最有效!

思维导图书籍阅读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哪怕一天挤出半个小时,即使读上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互联网时代,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阅读书籍将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有很多人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会高质量阅读书籍呢?因为我们一生中,如果只靠自己的社会体验是很苍白的。一个人不读书,境界会越来越低。我们有那么多的先贤,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给我们写下了那么多的精华,我们不去看确实是很可惜的。只有读书才能解决“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问题,在读书中才会有学有思,才会减少自己的盲目性。所以,读书是一个思和学的结合,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填补自己大脑空白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提高理解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书籍不仅能带给我们新鲜的资讯,也会给我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会更为广泛。




说明文阅读    作者:刘艳




议论文阅读   作者:刘艳



科普类文本阅读   作者:刘艳



记叙文阅读  作者:刘艳




新闻访谈阅读  作者:刘艳




人物传记阅读  作者:刘艳



散文阅读   作者:刘艳




小说阅读   作者:刘艳


 

读书的三境界: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为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读书的三类型:


第一种是积累性读书。不管这本书是不是需要的,都要拿来翻一翻,浏览不是全部都要看,而是需要的内容就要仔细认真的看。因为书里都是交叉性的东西,需要积累的东西光看封面是不知道其内容的。封面、主题、章节反映不了的东西,只有浏览之后才会深刻了解。只有有了积累性阅读,才会由专到博,才不会只盯着自己的专业书籍越走越窄,否则就会变得孤陋寡闻,就不会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利用碎片化时间多做积累性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因为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可以把我们大脑中现有的知识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如果我们本身不懂某方面的内容,是不能够一一清晰呈现的。


第二种是目的性阅读。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我们要学会带着目的去阅读。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整个过程比较单调,就好像在完成一项任务一样,读过后很难会再次重复阅读,在大脑中不会留下任何记忆痕迹,真正吸收到的信息极其有限。阅读一本书,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1、获取特定的信息;2、搜寻重要的细节;3、回答具体的问题;4、评价和应用阅读的内容;6、让自己身心愉悦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有目的性阅读,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调节读书的节奏,重视目标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直到理解为止。在绘制的过程中要有主动性,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和思想,使书中核心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可以随时提取出来使用,真正学会活学活用。


第三种为习惯性阅读。比如我们读《道德经》,是指你要反反复复的读,那里蕴藏着古人太多的智慧结晶,想要学习前人的思想精华,有些书就是要反复地读。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小聪明。因为经典从来都是用来反反复复地看,别轻易说懂,因为人不过是文明的过客。每天读书,我们其实都是在寻找和自己的价值观相匹配的东西,然后在生活中践行,反省,消化,长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的嘴里表达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平时都在思考些什么,这才是一个人的厚度。


这三种类型的阅读,我们都应该有,习惯性的复读就是一个打基本功的过程。语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读书越多越好,一定要习惯性复读,案头上永远放本书,有时间就读,这些零散的时间都可以利用,不要总是想用整段的时间来读书。重复对大脑至关重要,每当我们接触一样新的东西,我们在脑细胞之间会创建一个新的记忆。在学习和思维的时候,如果有重复的次数,就可以增强我们的长期记忆力。比如在学习新的科目时,如果你有安排后续的时间做57次的复习,大脑就能很容易记下内容。大家平日一定要勤于动笔画导图,尝试用导图做读书笔记,因为只有这些导图阅读笔记才是超越时空的。学会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成就一个完整的思想,不要懒惰,要知道勤能补拙。


记忆阅读重点内容的方法:


当你阅读一些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时,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评估材料。定义你的阅读目的,明确你感兴趣的程度和材料的难度。

2、选择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技巧,这时可以运用记忆法和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尤其是运用导图做阅读笔记非常实用。

3、明确重点。让阅读目的决定记忆内容,运用导图的逻辑架构识别内容间的关联性,通过关联回忆细节。

4、巧记笔记。用思维导图整理关键内容,用放射状的结构模式表示内容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你的记忆力。

5、检查回顾。在你回想材料之前,起码复习三次导图笔记。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完成材料阅读的不久之后,第二次是数天之后,最后一次是需要回想材料之前。

6、学以致用。学习小组和课堂讨论就是让你学以致用的最佳机会。参加小组讨论会与他人分享,一张图一本书可以大大帮助你回想起学过的内容。


对于大家来说,阅读方面包括延展型的、鉴赏型的和知识型三大类。延展型的指那些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平日所学课文的理解;鉴赏型的指那些文学作品,有助于大家丰富底蕴、增进文学素养;知识型的包括语言、文学、读写听说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有助于大家增长知识,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哪一类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时都应该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借鉴那些对我们有益的内容。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思维导图版本的“阅读模型,便于大家根据不同文体,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聚焦核心,快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核心精髓,能够灵活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对速读记忆的重大作用--提高记忆能力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能记住内容,而有的人读过就忘了?
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好处
实用性阅读指南要点
《蔡博士超强记忆法》笔记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