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言杂语90——古代的谥号

古人用特定的字对死者生前功过品行给予概括称“谥”,所用之字即谓“谥号”,其规制曰“谥法”。《说文》曰“谥,行之迹也”,即指死者生前的行迹。给死者加谥始于西周时期。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三》云:“今世传《周公谥法》,故自文王、武王以来始有谥。”至秦朝,谥法中断。秦始皇灭六国后称皇帝时说“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汉兴,谥法复行,一直延续至清代。

其实现在也有谥,惟今人用谥而不言谥。比如“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伟大的某某某家,这些冠于死者名讳前的文字,其作用与古代的谥无甚区别,只是字数多意思直白。谥号与谥法是古人对死者论定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不存在是非对错。弃“谥”之名而用“谥”之实,似乎不必。况且现在这些文字到底叫什么,亦未见十分切恰的定义。毕竟周公以降三千馀年,谁也未找出比“谥”更好的称谓。秦始皇除外。

                

                                                      谥法

 

1、生有爵,死有谥。

宋人魏了翁《古今考.卷一》云:“周人以讳事神,谥法所由立。生有爵,死有谥。”古人封爵多在生前(亦有追封者),加谥必须是人辞世以后。凡生前加在名讳前面的字曰“徽号”或“尊号”,死后用字方称谥号。《清史稿.后妃传》:“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成宪恭懿至德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这段说的是顺治皇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生前,顺治、康熙二帝皆多次给她加徽号。她死后,雍正、乾隆又多次追加谥号而不再称徽号。有趣的是电视清宫剧文皇后自己说“我孝庄”如何如何,听着怪吓人。岂知“孝庄”二字是谥号,死后才有的。尤其“孝”,徽号里亦无此字。活人自称其死后谥号,编、导、演、审大概都没搞清谥号与徽号为何物。

2、加谥乃贵者之事。

魏了翁云:“(谥)贵者之事也,乃贵称。”早期只有帝王死后加谥,随后王公卿、后妃、大臣等加谥。清王弘撰《山志.初集卷四》云:“谥法制于周公,暨后之为谥法者,共十五家。美恶兼用,虽臣子,有不得私其君父者,所以示公于天下,传信于后世也。”宋人黄震认为,上古尧、舜、禹三字皆为谥号。其《黄氏日抄.卷五十一》云:“《史记》谓禹名文命,古史删之。按讳名而用谥法始于周,以尧舜禹皆为谥。而反用《尚书》所谓放勋、重华、文命为三圣之名,盖汉儒之未考古史删之为是。”《史记》载:尧,名放勋;舜,名重华;禹,名文命。清人段玉裁《说文注》云:尧,高也;舜,至大也。有虞氏以为谥者;禹,夏王以为名,学者昧其本义。段玉裁对禹字未作结论。尧舜禹之后,周天子文、武、成、康、昭,汉代皇帝文、景、武、昭、宣等字皆为谥号。

王公丞相谥,如汉朱虚侯刘章封城阳王,死后谥“景”,称景王。丞相陈平封曲逆侯,谥“献”,称献侯。蜀汉丞相诸葛亮,谥“忠武”。西晋司空刘寔谥“元”,唐朝宰相魏征谥“文贞”等。

3、皇后有谥始于东汉。

     《山志.卷四》云:“后之有谥,自东汉始。”西汉恢复谥法后,至东汉时皇后亦加谥。史家把皇帝谥号加在皇后谥之前以作分别。如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氏,其谥号为“烈”,称“光烈阴皇后”。明帝刘莊皇后马氏,其谥号为“德”,称“明德马皇后”。和帝刘肇皇后邓氏,谥号“嘉”,称“和嘉邓皇后”。

4、加谥者类别。

至宋代,谥法已有明确类别。分类以身份职官为依据,目的是对用字加以规范及限制。大致有以下几种:(1)皇后谥。如宋仁宗皇后曹氏,谥“慈圣光献”。(2)妃谥。如真宗妃沈氏,谥“昭静”。(3)太子谥。如太宗次子赵元僖,追赠太子,谥“昭成”(初谥“恭孝”)。(4)诸王谥。如太宗子楚王赵元佐,谥“恭宪”。(5)公主谥。如太祖女大长公主,谥“贤肃”。(6)宗室谥。如申王赵德文,谥“恭裕”。(7)宰相谥。如赵普谥“忠献”;王旦谥“文正”(8)枢密使谥。如吕公弼谥“惠穆”。(9)参知政事谥。(10)枢密副使谥。(11)使相谥(挂宰相衔而不任实职称使相)。(12)文臣谥。(13)武臣谥。(14)外戚谥。(15)内臣谥。

5、谥以尊名,节以一惠。

       古人谥法从宽。《礼记.表记》云:“先王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谥以尊名”指尊重逝者名誉,而使之传于后世。“节以一惠”指逝者生前善行虽多,惟节取其大者以为谥,使其善有所专。比如周文王并非不能武,而谥曰“文”。周武王并非不能文,而谥曰“武”,皆为取其大者而谥。

宋儒朱熹弟子问古人之谥,朱子曰:“古人有善虽多,而举一为谥。如有十事皆善,只举一善可以包之。如九事不善,只有一善,则亦可以一善为谥。”(《朱子语类.卷二十九》)谥号是盖棺论定,先圣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这是仁恕之道,儒家传统。

6、谥以表德,由尊者裁。

谥号是表彰逝者善德,有尊者裁定。《礼记.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这是一段完整的加谥过程。公叔文子即公叔发,又名公孙拔,卫国大夫。他死后,其子公孙戍向卫灵公请求谥号。当时大夫死后三月安葬,入殓之前须有谥。卫灵公以其以粥济民曰“惠”,以死卫君曰“贞”,以政为国曰“文”,遂赐谥“贞惠文”。后节取其善德大者曰“文”,称“公叔文子”。

后世谥号由礼部拟出几个字,呈报皇帝圈定。

7、私谥、小臣谥、妇人谥。

门生故旧为尊长加谥谓之私谥。战国隐士黔娄,汉代陈文范皆为私谥。明代有三品官以下“小臣”加谥。景泰朝佥都御史杨信民谥“恭惠”,天顺朝少詹事刘铉,谥“文恭”。清康熙朝御史陆陇其先任知县,后任监察御史,乾隆朝追封他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赐谥“清献”。

古代妇人加谥有两说。一为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四》云:“春秋妇人有谥。晋之声子,敬嬴之哀声,穆诸姜,宋齐两共姬,此国君夫人之得谥者。穆伯之妻敬姜,此大夫之妻得谥者。”一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五》云:“妇人古无得谥者。本朝嘉庆间,教匪之乱,滑县知县强克捷殉难,既赐谥忠烈矣,复特旨谥其子逢泰之妻曰‘节烈’。”

            

                                               谥之文字

 

上古时大多以一字为谥。战国后有二字谥,如周“威烈”王、“慎靓”王,秦国“庄襄”王等,此为二字谥之始。三字谥少见,前述公孙拔谥“贞惠文”是为一例。至隋唐,皇帝谥号经累加有四字、七字、九字不等。唐宣宗多至十八字,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宋代皇帝谥号多为十六字,神宗二十字,系蔡京拟定。明太祖朱元璋累谥二十一字,清太祖努尔哈赤累谥二十五字。多字谥已不合“节以一惠”古制,多谥反而无谥,似不足取。

谥法虽为表德,但古时亦有恶谥以作儆戒,后世因之。谥法用字从几十字至明清达几百字,字义训解皆有规制。同一个字因加谥者身份不同,喻意亦有所差别。以下据清吴振棫《养古斋丛录.卷十二》所载,择些谥法用字及训解。

1、皇帝谥。

圣:睿知通明、敬宾厚礼、神化难名。

神:安仁立政、则天广运。

文:经天纬地、修德来远、慈惠爱民、绍修圣绪、声教四讫。

武:可定祸乱、保大定功、刑民克服、德威遐畅。

明:照临四方、任贤致远、至诚先觉、远虑防微。

高:功德盛大、覆焘通天。

纯:至诚无息、内心和一、治理精粹。

宪:赏善罚奸、聪明法天、表正万邦。

2、皇后谥。

孝:慈惠爱亲、徽音克嗣。

慈:爱育必周、抚柔平恕。

懿:柔德流光、温和贤善。

贤:明德有成、内治隆备。

3、妃嫔谥。

淑:善行著闻。

惠:柔质慈仁。

端:守礼自重。

庄:严恪有仪。

4、王、贝勒谥。

忠:廉方公正、危身奉上。

文:道德博文、勤学好问。

敬:夙夜儆戒、善合法典。

恪:温恭朝夕、威容端严。

5、群臣谥。

诚:肫笃无欺、实心施惠。

勇:胜敌壮志、见义必为。

刚:强义果敢、追补前过、威武不屈。

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

清制,亲王谥一字,郡王、群臣二字。依例,二品以下官无谥。有德行有政绩者可加谥,礼部请旨圣裁。

    臣子谥号,历代以“文正”最隆。宋人费衮《梁溪漫志.卷二》:“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国朝以来,得此谥者惟公与王沂公、范希文而已。……此谥不易得如此,其为厉世之具深矣。”司马温公即司马光。王沂公是宋仁宗朝名相王曾,封沂国公。范希文即范仲淹。明清两朝,谥“文正”者亦屈指可数。所以凡谥“文正”皆由皇帝直接颁赐,吏部不敢拟“文正”二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记纵横九百字 略知上下五千年
谥号,中国皇帝生前唯一做不了主的事
一分钟看出古装剧的漏洞!明朝后妃的封号原来这样特别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
谥号、庙号、尊号、徽号哪些用在生前?哪些用在死后?传统不能丢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怎么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