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庆伟丨人生草木之间

人生草木之间

文丨陈庆伟

其实,我是不喜欢喝茶的。渴了喝水就是。喝茶太麻烦,罗里八嗦,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去做好多有意义的事了。

小时候,特别是夏天,在街上跑的满头大汗,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厨房,掀开水缸上用高粱杆编织的盖子,持一把自家生产的葫芦瓢,伸进缸里淘出一瓢来,伸着脖子咕咚咕咚一阵痛饮。甘甜的水顺着脖颈流将下来,顿时生出“一口饮尽西江水”的豪情来。水是纯净水。彼时没有工厂,地下水用压水机压上来就喝,清凉可口,比传说中杭州虎跑寺的泉水还要好。

大人也一样,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在饮食方面始终保持着底层劳动人民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类似喝茶这样耗费金钱和时间的事,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才需要履行的一种仪式。喝什么茶叶,客人不会计较,更别提什么茶具和那些现代茶艺诸多的讲究了。条件好些的家庭,会有成套的瓷器茶具——壶是大的,杯也是大的。对生活质量要求没那么高的,就从厨房随意摸出一只吃饭的大海碗,碗沿还有磕碰的痕迹,痕迹里有陈年的污垢和经年的沧桑。往碗里扔一把茶叶碎,提起竹蔑编织外壳的暖水瓶,胡乱注入开水,就是大碗茶了。主人自己往往是不喝的,既不渴,就不需要浪费,这是他们朴素的生活观。客人也不计较,彼此说着客套话,一边端起碗来,把大半天的光阴一口一口喝下去。

老家的语言很有趣,习惯于把白开水叫做茶,真正喝茶又叫喝水。假如第一次坐客,一定会被主人的热情绕得一头雾水。这个美丽的误会,是否有什么典故和故事,不得而知。孩子们依旧渴了趴到水缸上驴饮,或者冲着妈妈撒娇:妈,我渴了,要喝茶呢。

老家最常见的是茉莉花茶,便宜,出味,一杯入喉,齿颊留香。而有资格且能心安理得享受一壶好茶的,大多是农村常见的木匠、泥瓦匠或者建筑工人,他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终日游走在那些零碎而平凡的日子里。我的好友玉文君曾是一个职业木匠,上世纪90年代就买了一台由柴油机作动力的带锯,给附近十里八乡的同行们提供大型木材分解工作的同时,还承揽了一些农村常见家具的打造工作。那时的家具讲究美观的同时,更加看重实用性和耐久性,木料大都是自家种植或购买的榆木、槐木,拉到村口池塘,先在淤泥中浸泡多年,让质地更加密实,防止曲翘变弯。在一条圆木变成家具之前,主人家大多会揣上一包好烟来找玉文,先是无关痛痒地拉一些家常,之后递上好烟,渐渐转入正题,说明来意。玉文君就会跟随他们去相看木料,根据实际提出自己专业化的建议。达成共识后,圆木就被玉文君拖到带锯承木架上,拿把卷尺和墨斗量来画去,偶尔把夹在耳朵上的铅笔摸下来作记录。耳朵除了夹铅笔外,更多的时候是夹着客户敬上的好烟,两个耳朵夹满了,就取下来放在一边。

如需要上门加工成品家具,玉文君就像城里的老干部一样,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带上吃饭的家伙什,准时正点到主人家上班。这样既方便主人家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缺什么材料的时候,可以吩咐主人家及时采购——那时候的木匠除了带上工具和一身的技艺,其它所需均由主人提供。当然,茶和烟,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缺的。

有段时间我闲着没事,跟着玉文君跑家串户地玩了一阵子。那时候许多工艺尚未机械化,需要一斧一凿地手工完成。比如刨平,原本高低不平毛毛糙糙的一截木头,要卡在一条长凳上,找一把合适型号的刨子,调整好刀片的角度和长度,弯腰弓背的手工作业,不一会儿就四处酸疼,手上起泡更是每个学徒必须经历的过程。刨上几下,还要闭上一只眼睛校正一下,如此反复,一片片卷曲的木屑从刨口飞出来,原本粗糙的木料逐渐平整光滑起来。凿榫眼是力气活,用直尺画好位置后,一手握凿,一手抡斧,口念口诀,凿一凿跟一跟,越凿越深。榫眼有单面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打穿,工程虽小,当不同方向洞穿的同时,对我而言,喜悦心情和打穿过山隧道时却是一样的。

更多的时候,玉文君眯着一只眼睛专注地工作。有人说男人最性感的时候就是专注于工作时候的表情,诚哉斯言。我也学着他的样子闭上一只眼,拿根木棍瞄来瞄去,却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倒把眼睛累得生疼。帮不上什么忙的时候,就跟着玉文君学唱当时流行的歌曲,周华健的《花心》,李春波的《小芳》等。当时的通讯方式并不发达,以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小芳》是玉文君自己创作的“淫词艳曲”。歌曲写得太直白太露骨,哪怕后来知道了这是描写知识青年爱情的一首歌曲,我仍然认为歌词实在难登大雅之堂。那一段时间,我存在的意义就是陪玉文君解闷,顺便学习一些木工的基本知识。有时候伴着咝咝锯木头的声音,斟满一杯主人家沏泡好的茉莉花茶,挥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青春时光。

花茶应该也分好多种,至少应该分级,就像父亲当年拉到棉花站售卖的棉花一样,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价格。乡下人喝的茶应该不会太好,或是生长在茶山上地势最矮的那株茶树,缺少了高山云雾的滋养,少了灵润之气,不怎么养人,所以价格也便宜。茶虽便宜,喝茶的人却从不计较。拾到篮里就是菜,丢到水里就是茶。能让水变个颜色就好,他们在意的不是喝茶的过程,而是被人请喝茶过程中获取的存在感。随着刨刨凿凿的声音,茶水喝了又续,家具也逐渐有了雏形,一个人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玉文君休息的时候,往往一边眯着眼欣赏自己的杰作,一边敲着空空的茶杯,扯着老师傅般的腔调对我喊:来,把茶续上!

于是,茉莉花也跟着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在最后一位,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却不可或缺。如果把京剧书法等说成是中国国粹,茶,和扬名海外的丝绸、瓷器一样,也可以作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文化名片的。让全世界的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到茶,一喝到茶就想起中国。

我喝茶的时候,往往会想到我远在昆明的表哥。

在世俗眼里,表哥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甚至有些好高鹜远,经常做出一些不被别人理解的事来。他原本在老家有个安稳、体面的工作,和所有城里人一样,本应该按照既定的程序买房买车,娶子生子,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但表哥胸有鸿鹄之志,不想过安逸的生活,也不想被程式化的生活规则束缚手脚,竟辞了工作南下昆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昆明虽是省会城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但毕竟是远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昆明,让人想到抗战、李庄、西南联大,以及民国时期一连串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师的名字来。比如汪曾褀先生,他的文章中不仅有西南的风土人情、令人垂涎的美食,还有昆明的茶。抗战时期他在昆明呆了七年,差不多天天泡在茶馆里。昆明本地人喜欢茶,到处开有茶馆,西南联大以抗日救国为己任的爱国师生们,也常常身在茶馆,不忘忧国。喜欢喝茶的表哥,大概也会到他们经常光顾的茶馆,沏上一壶陈年普洱,在渺渺茶香、茗韵悠悠中与大师们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抑或用茶浇除心中的抑郁和块垒,为早日实现心中理想作下步打算……

有一天,我收到表哥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有一摞他自己出资印刷的《玉历宝钞》,书中夹了两饼昆明产的普洱茶。书的内容是佛教知识,大都是以实例举证宗教的伟大与正确。我不信佛,就按照他的意思,四下找人把书散了,独留下普洱茶。

普洱不同茉莉花,随便找个器皿冲泡一下即可入喉。要配以专业茶具,茶针,茶壶,茶杯,茶海,等等。泡功夫茶的小茶壶气宇轩昂地独立于各种款式的茶海中央,壶周边环绕着若干个小茶杯——民国时期的文化名流辜鸿铭对传统的妻妾制度情有独钟,曾用一个茶壶配多个茶杯比喻一夫多妻制度的正确性,读来令人喷饭。

泡茶前,要按照叶片的纹理,轻轻把茶饼撬开,讲究些的还要用专业的电子秤秤一下重量,像煎熬中药一样把一张张叶片投入茶壶,注水。水也是讲究的,没有山泉水,至少也要桶装纯净水,茶叶的生熟度、生产年份,对水的温度也有相应要求,否则不足以体现泡茶人的专业。第一壶茶是不能喝的,要先洗茶,顺便把茶叫醒。不同的茶泡出的汤色也不尽相同,我独爱琥珀色,晶莹之中泛着光,让人不忍下口。

喝功夫茶必须要配以公道杯,这是最具有文化质感的一个名字。其实就是一个把茶汤从茶壶过度到茶杯的一个容器,分派茶汤的时候,公道杯以匀速的方式在每只杯子上面宠幸一遍,不分亲疏,没有厚薄,共同沐浴几乎相同成份的茶汤。分派的姿态也有讲究,什么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诸如此类,一边品茶,一边听主人讲着闲话,漫漶的光阴就在一杯杯香茶中流逝。

关于茶的一些知识大多受教于表哥。他后来也来了广州,在此工作、结婚、生子,过了一段相对安宁惬意的日子。每逢周末,他都和我聚在一起,东扯西扯,更多的时候是聊茶。更多的时候,我俩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像两尊活通透了的肉菩萨,一杯接一杯地喝茶,一直把太阳喝下去。

表哥是极懂得疼人的,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礼物,并且大多与茶有关。紫砂壶,茶叶罐,茶宠,知道我喜欢篆刻,还特意买了两枚内蒙产的巴林石给我。他曾送我一个锻泥做的茶宠,一个笑容可掬的老和尚,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每当浇淋茶汤的时候,老和尚咧开的嘴巴里就会吹出泡泡,有时候眼睛里也有。表哥给它起名坐地生财佛,说可以给我带来财运。后来果真应验了他的话,当时参加一个篆刻比赛,竟然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奖金。我高兴地请他吃饭,最后却又被他抢先买了单。

因为各种原因,表哥的工作变化了好多次,后来足迹继而长春,又复昆明。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一次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满地跑了,嫂子没有工作,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家人不说,却在生活的角角落落表达着恨其不争的情绪。与事业爱情均大有成就的弟弟相比,他有些自惭形秽。那天他喝了酒,像个不被人理解的孩子,拉着我诉说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苦闷,临走还给我儿子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在用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以此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时代,表哥无疑是个失败者。他没有按照自己预先的设想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是以一种近似于灰头土脸的方式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时时想到他不甘的眼神,我都感到心疼。

令人欣慰的是,表哥依然带了一套他钟爱的茶具,还有一个精致的鸡翅木茶海。只要茶还在,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就不会泯灭。我相信,暂时的困苦无法剥夺他追求幸福的脚步,他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再次踏到家乡的土地上。

云南昆明,茶马古道,玉历宝钞,茶,这些名称揉在一起,构成了我对表哥的全部印象。

妻子是潮汕人。潮汕人喜欢泡功夫茶,茶多选用潮州凤凰山生产的单枞茶。和其它名茶一样,单枞茶也生产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壤肥沃,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品种多样。

有好事者在朋友圈罗列出喝茶的好处和喝酒的坏处,有理有节有据地证明了广东人聪明的经济头脑与其喜欢喝茶有关。喝酒,多与利益纠葛关联在一起,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领导同事,酒桌上总讲个座次,比如年龄辈份职务等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否则就会有人不开心。酒桌上的话,豪气干云的多,听听也就算了,不必当真,假如谁把领导酒桌上的话当成真的放在心上,多半是给自己过不去。喝功夫茶就不一样了,除了坐在主位的主人或茶艺师,其他位置多是不讲究的。几杯清茶入喉,人就神清气爽,思路也变得豁达敏捷起来,互惠互利的生意就在茶桌上了达成了共识。

在我看来,潮汕人所谓的功夫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夫茶,他们不会像茶艺馆那样把简简单单的茶事变成一个复杂的带有强烈仪式感的表演。对于茶的态度,更像他们务实的性格。茶叶一定要好的,除此之外,一切从简。去潮汕人家做客,更多的家庭只有简单的茶壶、茶杯,传统功夫茶应配备的闻香杯、茶托,还有茶艺馆装模作样铺在茶台上的蓝色印花装饰,这在一般家庭是看不到的。大道至简,生活何尝不是。该复杂的时候,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赓续传统,把脚步慢下来,看看道路两旁的风景。该简单的时候,就把那些给人带来烦恼的繁文缛节弃之脑后,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潮汕人极务实。面对多年未见的亲戚朋友,他们不会表现出夸张的热情,也不会以称兄道弟的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一贯的冷脸冷面热肝肠,请你坐下,打开茶具,冲上一壶不温不火不激不励的功夫茶,可以谈天谈地谈友情,也可以彼此无言,相对静坐。如碰到困难需要帮助,等你悄悄抿上一口酽茶,主人已经把钱取来放在你身边。我一直觉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大都是由南至北,应该与南方人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性、务实性和创造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潮汕人在喝茶上也有开创性,有一种有名的擂茶:把茶叶、芝麻、花生放在带有螺旋状纹理的陶瓷缸里研成粉末状,为了提炼香气,研磨差不多的时候再放入几片薄荷叶,之后注入开水,加上食盐,然后再配之以虾米、青菜等配菜,就是和亲友们聚在一起享受的擂茶了。因为擂茶要放盐,所以也称之为咸茶。我认为咸茶比擂茶好听,咸茶音好,字不好,如果改成闲茶,就更加有烟火气息和生活的味道了。

据说日本人也喜欢喝茶,并且形成了所有本国特色的茶道文化。茶和书法、武术一样,都是由最初的实用性过度到艺术性。日本的民族性比较复杂,就像我们共同追崇的道一样,有阴也有阳。他们能够把我们的茶艺变成茶道,可谓深谙中华传统文化三味,至少在喝茶这方面,达到了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了。

有天看到一个漂亮的女网友发朋友圈,图片上一茶几,几上一本线装书,书旁一盏现代技艺生产的兔毫盏,盏内一杯透明的白开水。图片上面配了几个简洁清爽的文字:读圣闲书,饮玻璃茶。

让我想起了禅宗那位高僧的一句名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美女喝玻璃茶的时候,一定是见水只是水了。

如此说来,我小时候趴在水缸上喝的凉井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茶了。

谁说中国没有茶道。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道——功夫茶图解
泡茶、品茶的过程详解_
“潮汕工夫茶”之工夫茶讲究独特沏泡技艺之优雅
中国茶道——功夫茶泡制图解
演绎中国茶道——功夫茶图解
【水煮清茶,具载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