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准物业”解决老旧居民小区难题
    低收入群体占比超六成,居民小区无法推行正规物业管理怎么办? 廉租房小区 居民互助+服务外包安置房小区 自办物业公司改制企业家属区 社区自管+政府扶持
□本报记者 张通
    8月15日下午,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廉租房小区,66岁居民李有兰拿起扫帚打扫小区卫生。半个月前,该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攀枝花首家廉租房小区物业自治管理组织,430名居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了9名物管会委员,55名居民自愿参加志愿服务队,李有兰便是其中之一。
    河门口街道是西区沉陷区、采空区搬迁移民和廉租住房居民重要安置点,近年接纳了2400户7000余名安置居民,加上多个破产改制企业遗留职工,辖区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占常住人口的63%,大部分居民小区无法推行正规物业管理,小区脏、乱、差等问题突出。
    经过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河门口街道探索实行小区“准物业”管理模式,成立居民准物业自治管理组织,按照低于一般物业管理标准的物业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
A
样本一:廉租房小区问题:居民承担不起物业费办法:居民互助+服务外包
    8月15日,河门口街道廉租房小区道路干净整洁,机动车停放有序。小区所在的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德育介绍,半个月前,小区还是垃圾遍地,公共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变化得益于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河门口街道廉租房于2010年开始建设,共安置低收入居民571户1580人。
    河门口街道探索在廉租房小区推行社区“准物业”管理,突出居民互助,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经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小区成立了保安、保洁两支志愿者队伍负责清扫保洁、治安巡逻等事务。维修维护方面,则由街道、社区向专业机构购买服务,费用来自廉租房的部分租金。“廉租房居民大部分没有正式工作,我们将他们发动起来,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从而降低了小区的治理成本。”张德育说,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评比,嘉奖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准物业’管理以有治安防范、有维护维修、有绿化保洁、有停车管理‘四有’为标准,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英说。
B
样本二:安置房小区问题:居民与物业公司互不满意办法:社区居委会自办物业公司
    河西锦苑是西区政府投资建设的棚户区安置房小区。两年前,西区扶贫移民局在该小区开展商业化物业服务的尝试和探索,在小区内安置摄像头,增添文化健身器材等,并引入商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但结局却是“两头不落好”。
    业主认为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财务不透明、侵占公共区域、维修公共设施不及时。物业公司则认为物业费低、业主欠费多,物业管理无法运行。街道社区屡次调解未果,居民与物业公司矛盾日益恶化。
    随后,物业公司从小区撤离,不少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影响。社会管理不可“中断”,街道、社区在“逼上梁山”过程中,试行自办公司、自办物业、自主管理,让物业管理由“公司事”变为居民“自己的事”。
    2013年11月,攀枝花市首家由社区居委会投资兴办的企业——攀枝花市嘉惠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在河门口街道挂牌成立。该公司由河门口街道高家坪、北街、南街3个社区共同出资注册,股东是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经营社区居民服务相关项目。
    公司成立后,根据居民需求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开发出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物业管理等近百个岗位,提供给辖区就业困难人员。“我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安置房小区提供服务,每平方米仅收取0.3元。”公司项目经理周贵斐告诉记者,物业管理其实是“亏本”买卖,公司经营爱心超市、午托班等项目来弥补物业管理的成本。
c
样本三:改制企业家属区问题:设施老旧,非经营性资产闲置办法:社区自管+政府扶持
    在河门口街道高家坪社区,记者看到,小区居民楼大部分是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红砖房,居民自行搭建的棚屋随处可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帮建介绍,高家坪社区是名副其实的改制企业居民生活区,由于改制引发的矛盾长期积淀,一度成为全市影响稳定的“火药桶”。
    为此,高家坪社区协调区相关部门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使之具备“准物业”管理的基础。随后,小区按照居民住房面积,分别收取每月每户10元、20元、30元三个档次的费用,委托由社区居委会投资兴办的公司开展“准物业”服务,确保辖区清扫保洁、绿化管护、基础设施维护正常运作。
    同时,社区多方向上争取资金,带领党员干部投工投劳修广场、修便道、安路灯、建养老中心等,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这种社区自管加政府扶持模式,注重发挥社区骨干和积极分子的作用,动员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小区管理。”李帮建说,同时政府将企业移交的非经营性资产交由街道、社区管理,政府给予部分支持,为“准物业”管理提供了必要保障。
    赵英介绍,“准物业”管理模式已承接了河门口街道3个改制企业居民生活区、2个移民安置居民生活区、1个廉租房生活区、1所学校以及4个企业厂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范围覆盖5200户19000余名居民。
准物业管理模式:是指由街道办事处成立物业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根据辖区老小区低收入家庭多的实际情况,确定物业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
快评
补上城市管理的“短板”
□张红霞
    城市是一部人居的历史。在各个阶段,通过建筑和居住形态留下标记。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攀枝花产生于各个时期的老旧居民小区,无疑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短板”,决定着城市品质和人居幸福感。西区不惧困难重重,大胆探索,对廉租房、安置房、改制企业家属区分类实践“准物业”管理,发动群众,开启民智,找到了适合的管理办法,印证了那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老话。
    未来依然会有许多难题,但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找到光明、与时俱进。(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颠覆!板桥这个安置房你进不去
【帮您忙】物业撤出有点乱 居民盼能有人管
“1+2+2”,破解失管小区物管难
有一种''共享'',叫“共享物业”...
关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和九亭镇镇长对话,动迁安置房、农民自建小区、中心绿地,这些热点问题都有回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