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夜秋黄,一岁秋晚

物道君语:

心中有黄色的人,总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高贵和优雅。

一到秋天,看到漫山遍野的黄色,不知怎么的,心里总觉得暖洋洋的。

深深浅浅的黄,是日光下最明亮的颜色:有大片大片的风吹稻浪,有菊花团团灿灿盛开,有银杏叶转着圈飘飞下来……

这些温暖的色彩,就像梵高曾说的,“在南方的太阳下,整个大地都在燃烧,淡黄色、硫黄色、绿黄色……都在白炽的天空下闪耀。”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喜悦,似乎从没有变过。

特别是于中国人而言,对黄色的感情,更为深重。

那是长久以来对土地的敬重,对自然的感恩,对审美的追寻。甚至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而在漫长岁月里,照亮每一个或高贵或平凡的生命。

黄,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传统东方色的代表。

在中国最古老的书籍里,自然的色彩有五种本源之色,于是便定下了,“青、赤、黄、白、黑,为五方正色”。

而其中的黄色,位于中央方位,代表着土地的颜色,“天谓之玄,地谓之黄”,承载着我们对生命最初的渴望、对天地最虔诚的敬仰。

《说文解字》中说,黄字,“从田,是田土沾于人身之色”。

想那远古风沙,扬起干枯贫瘠的黄土,一粒粒飘落沾到人的身上,便有黄皮肤的先民顶着烈日,躬耕于脚下的土地。一日日,一年年,看着它如母亲般孕育出庄稼、粮食、瓜果,喜悦于它把人畜养育得日渐肥美、壮大。

所以古人也认为,黄色是“土德之色”。人们开始敬重黄色,认为如同土地这般的颜色,是上苍对东方人施予的德行。


据说,最初的轩辕帝以土地般的德行治理天下,才被称为黄帝。之后的中国人便骄傲地拥有了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慢慢地,黄色越来越尊贵,后世帝王登基时便以黄袍加身,甚至只有帝王宫阙才配用黄色,以示最高的礼制。


所以住在故宫的末代皇帝溥仪才会说,“每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脑子里便浮起一层黄色,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腰上带子、瓷制碗碟……无一不是黄的。”

漫漫几千年,这一抹亲切的色泽,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居所,也让我们知道,心系黄土的人,才能永远保持最昂扬的高贵。


黄色,在中国人的眼睛里,是秋天最明媚喜人的色彩。

处暑之后,粒粒稻谷便开始成熟、饱满,秋日大地到处一片金灿灿。古人看到这样盛大的秋意,满满田野皆色如郁黄,便把这种让人欣慰的颜色命名为,“秋香色”。

这样的秋黄也可以很婉转多情,当它在树上随风飘落,便是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山黄叶,或如银杏、或如梧桐,秋来纷飞,秋心也被吹散,总在念念归期。那也无需悲戚,因为有故乡可归的人,是幸运的啊!

更明媚的黄色,会盛开在秋日枝头,便如同黄巢笔下的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仿佛开满了金黄的铠甲,那样冲天的气势,简直是秋天才能独有的璀璨夺目。

或者如李清照所说的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不是浅绿也不是大红,我偏要开出金黄色。当幽香沁透秋的夜,谁能不说这点点黄,是花中第一流的美色呢?

图|昔物所 ©

而等到霜降之后,秋色渐深,所有的蛰虫开始潜伏起来。草木黄落,大地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样貌,最终又归于一片沉郁的黄色,秋天便成了古人眼中的“沉香色”。

此时,岁月酿成秋果熟,便是苏轼眼中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纤手繁忙,把橘子装了筐,就可以送给惦念的人们,以晚秋这份缤纷明亮的黄,作为自然的终结,亦是感恩生命之中的种种馈赠。

抬头再看时,秋阳西斜,暖黄色的日光依然温煦地拂过。因为这份动人的力量,今年的我们,始终愿意相信,哪怕日子起起落落,只要内心足够坚定,日子总能如常过下去。

黄色,在中国人的审美里,是瓷器上最娇媚的那一抹亮彩。

正如前所说,黄色是皇家专属色,明代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将这种美推至了顶峰。

弘治帝生性节俭,在这一朝,几乎能省掉的官窑瓷器都省了。但是黄釉瓷器作为执行各种皇家礼仪的必备品,是必须要烧制的,正好可以集中力量专研黄釉了。

图|故宫博物院 ©

那时候,因为父亲成化帝打下的底子,弘治对瓷器的审美也偏向有质感的简淡素雅风。

那时的工匠们,便发明了一种特别的制瓷技术,叫做“浇釉法”。

他们给一件素胎上釉时,直接舀起一勺釉料,淋一层薄薄的透明釉,再舀起一勺黄釉水,一浇而下,带着水光的轻盈,点点飞落,使得胚面匀称有致。

图|故宫博物院 ©

于是这只弘治黄釉盘,便有了一抹淡雅的浇黄色,细腻清亮,匀净明洁,因为太过娇嫩,人们亲切地唤之,“娇黄”。

仿佛秋阳吻过银杏的明黄色泽,消解了皇家富贵的威严和冷酷,反而充满着人间的温柔。

明 弘治 黄釉碗

而这只浇黄釉双耳尊,是弘治朝独有的宫廷祭祀器。别看它体型硕大,却丰满匀称,满浇了流畅的黄釉。

一眼望去,只见浑身清润光滑,晶莹透澈,有一种说不出的隽秀之美。

明 弘治 浇黄釉弦纹牺耳尊&浇黄釉弦纹双耳尊 动脉影-摄

到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不断模仿弘治浇黄的同时,也开创了更多更清透的黄。

特别是雍正时,在釉料中引入氧化锑,创烧出一种更浅淡的黄釉,唤为“柠檬黄”,深得推崇极简美的帝王所喜。

譬如这对雍正柠檬黄釉碗,釉质恬静,仿佛秋熟后挂在柠檬树上的可爱小果,泛着淡净的光。

清 雍正 柠檬黄釉碗 动脉影-摄

更经典的是,雍正十一年,年希尧奉命烧制出来一套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其中光是黄釉,就有四种模样。

黄釉盘,清亮鲜嫩,仿佛雨后绽放的一朵黄菊;明黄釉盘,鲜明炫目,菊意渐浓;姜黄釉盘,很像晒干之后的菊瓣,坚实沉稳;米黄釉盘,黄中泛粉,柔和得更加梦幻……

清 雍正 黄釉/明黄釉/姜黄釉/米黄釉菊瓣盘

也许在雍正帝的心中,最向往的事情,便是用这样的菊瓣盘,“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黄得纯粹,美,便有无尽的诗意。

黄色,落在瓷的暖色釉之美,成就了皇家独特的高贵,也挣脱镣铐,沾染上灵动的韵味。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轻盈自在的生命,才具有永恒的美。

清 雍正 黄釉绿彩海水纹盘 动脉影-摄

十月秋阳温柔,正是大好秋光遍地黄时,怎能错过?

当日子闷得透不过气,不如去乡间触摸一下黄土,感受土地那份永恒的力量;

或者站到山的高高处,把金秋的缤纷尽收眼底,让落叶、秋花和晚霞,一起冲散秋心的愁;

无法出门时也不必忧虑,置一尊黄瓶于窗前,插三两菊花,静候日子给出应有的答案。

不论如何,心中拥有一抹黄色的人,总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高贵和优雅。

很想知道,你今年见过最美的黄色,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

马未都,《瓷之色》,故宫出版社

郭浩 / 李健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信出版集团

大肉庄,《这位皇帝除了实行一夫一妻,还烧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黄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品鉴:黄釉花口盘
黄釉瓷的前世今生
明清“皇家瓷器”贵族黄釉瓷
这件瓷器 有点黄!
古瓷器鉴赏之~黄釉瓷器的尊贵(一)
黄釉瓷器拍卖价格值多少?黄釉瓷器是贵族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