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教学生“偷”文章
我教学生“偷”文章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偷”文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广泛阅读,不自觉地“偷”。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充分利用校图书室的藏书,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通过念儿歌,吟诗词,诵散文,读故事,使他们不仅认识了丑小鸭、美人鱼和白雪公主,还发现了弹琴的蟋蟀,唱歌的蝉;不仅知道了风霜雨雪的产生,还欣赏到了春华秋实的美丽;不仅会朗诵《荷塘月色》和《春》,还会吟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通过博览群书,陶冶了情操,汲取了语言的精华,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便会不自觉地“偷其字”或“偷其意”。

二、先读后写,有目的地“偷”。

有一次,我们要写一篇《春天来了》的作文,在作文课前的一个星期,我就让学生吟诵描写春景的古诗,搜集描写春景的课文,欣赏描写春景的散文,摘录出好词佳句,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头脑中有丰厚的表达积累。再让学生投入春的怀抱,去看返青的麦苗、缤纷的野花、归来的燕子,去嗅泥土的清香,去听溪水的欢唱,去体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去品味“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才让学生动笔。学生在写作时,文思便有如“清泉石上流”,而且有目的地“偷”来了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三、深入揣摩,创造性地“偷”。

著名戏剧家曹禺曾说过样一段话:“我是一个忘恩的仆人,我抽取了主人棉被上的经线、纬线重新设计、组成了我现在这件丑陋的外衣,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我主人家的衣服。”这段话不仅阐明了借鉴与抄袭的区别,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创造性地“偷”文。即不能光“偷”作品的皮毛,而应“偷”其作品的精神和骨髓,深思之、揣摩之,使作品成为自己写作的“营养液”,使其为我所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尝试
[转载]引导学生批改作文的十点要求
学术写作方法
【心思语志】作文作品
殷志斌:开心,学生作文上报
作文启蒙步骤 - 日志 - 松间玄鹤 - 家长100社区空间 - Powered by UCenter Hom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