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需要养心

教师需要养心

  心是什么?它不是物质意义上的那颗拳头大小如桃型的东西,而是一种念。所谓心不净,就是说它如同患了多动症的孩子,没有一刻安宁。甚至在睡梦里,它也能给人一些离奇古怪的意象,让人们疑惑不解,乃至想入非非。在一个人形单影只的时候,它更是异常活跃,杂念丛生,直至可以把人逼到精神分裂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养心对于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北京故宫有个“养心殿”,让皇上在这里养心——安神养心、修身养性。因为心智的培养乃是人生的必修课。上至天子,下到平民,无时无刻的不在为安定自己的一颗心做着努力。“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其实说的是战胜自己的那颗心。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养心”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一颗不够丰润、宽广和深邃的心灵,自然不会演绎出教育的精彩。所以,养心是必须的。
    一、师者为何养心
  弘一法师曰:“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心灵财富的重要性,开发它,保养它。我们经常劝别人要保重身体,却很少想到要保养心理。实际上养心比养身更重要,因为心理的建设、心理的健全,能增加身体的健康,所以如何养心呢?以和平愿力来养心:我们的心里,要有和平的观念,要有悲心愿力。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工厂,你有和平、愿力,自能用和平的心,用愿力的心去造福别人;以般若福慧来养心:如果我们的心里没有般若智能,没有福德善念,就像一个工厂没有资源,没有原料,就不能生产好的产品。假如我们的心中充满“般若的泉水”、“智能的泉水”,就能涓涓不断地流出智能和福报;以菩提禅净来养心:人有时候有妄想,有烦恼,有是非,有差别,所以要有菩提正觉,要用禅定来养心,要用念佛的清净心来养心。就如一缸浑浊的水,把明矾放进去就清净了。对于我们妄念杂染的心,要用正念去清净,用菩提去清净,用念佛去清净,我们的心自然就清净了;以空无包容来养心:有时候我们的心量狭小,不能容物,假如心胸像虚空宇宙,就能包容世界万有。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要能容纳异己的存在,这样心胸才会宽广。
  老师是个普通的行业,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传道授业,两袖清风。只有他们,固守一间教室,放飞一群又一群小鸟,唯留守巢的自己,任春秋更替,华发早生;只有他们,唯有守住自己,将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浇灌成树木,以恒久不变的姿态,目送他们渐行渐远,在往复的岁月中,收获意义,继而心生欣慰。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纯真、质朴、人格、尊严……原本人类一些本真的品格,似乎,正在逐步流失。浮躁的空气,浮躁的是心灵,力不从心的疲惫,正在日益困扰着老师这个群体。甚至一些老师,原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堪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之先锋,却在声名雀起之后,一改往日之清高风雅,著书立说,四处走穴为稻粱谋,沦为金钱的走卒;甚至一些老师,原本为老师之楷模,学习之榜样,其品如清风而不染尘,然开山立派之后,任由身边聚拢一群小人而不察,如众星拱月般阿谀奉承而毫不自省。当今社会周围纷纷扬扬的铜钱雨,让这份原本高尚的职业,也被冠上了“清贫”的定语。天空光怪陆离的繁华美景,世间灯红酒绿的纸醉金迷,似乎,已经让一些人的目光变得迷离和暗淡。他们的双脚,也正在逐渐远离教育这份热土,摒弃了原本热爱的育人之业。要在躁动的社会中,能守住自己,则重在心灵品格之导向。诸葛亮《诫子书》中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这是一种圣人的境界。因为心灵之淡泊,方可沉淀出生活之浮躁不安与人性之浅薄粗俗;因为心灵之宁静,方可繁华过后,依然故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作为老师,我们不期望自己成为万人注目的圣人,却也不可缺少圣人的些许情怀。守住自己,内心方可存一份宁静,方可以清醒的睿智与博爱的情怀,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勤勤恳恳地讲好每一节课程,认认真真放飞每一个希望……我们必须要守住自己。守住自己,则要保持清醒之头脑。淡泊名利,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勇改革,不忘本职,不弃理想;立足高远,目光如炬。如此,方可为杏坛春风化时雨,为育人大业献己力;守住自己,不是固守书斋,两耳不闻窗外。“变则通,通则久”。守住自己,也要学会改变。社会瞬息万变,新的教改措施,带来教育之新象,唯有不断创新,方能不断浇灌润泽一片教育之热土。守住自己,不忘自己昨天从哪里来;守住自己,才知道明天自己该往哪里去。
  二、师者以学养心
    朱熹说过学习可以养心。他说学习养心,既养心情,又养心性,更养心力。清朝的一位学者也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发理以养。一日不学习,心臆无佳想。一月不学习,耳目失清爽。”说的就是学习能陶冶情操,学习能改善性情,学习能使笨者聪明,使幼稚者成熟,使单纯者老练,使急躁者心静,使怯懦者坚强,使狭隘者达观,使粗俗者文雅,使高傲者清醒。学习是修心养性、营养心灵最直接最要好的方法。很少受到时空的限制,打开一本是古今中外的文人贤士的书,你可以随意而入,和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人生、辩论是非。在书中,人们才是最平等的,抛弃人世的种种地位、虚名,赤诚相待,敞开心扉,让你的人生溶入进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习惯,像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一样。只有这样的学习才可以在不经意中磨练我们的心境,来拓宽我们的心胸,来提升我们的人格。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学习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有时我们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鹜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如今媒介众多,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等,但仔细分辨一下,就会感觉,广播显得有些嘈杂,电视过于喧闹,而报纸则欠缺厚重。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份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份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这份美感,不是电视之类所能达到的,且书籍本身的形式就很特别,既可随放随收,又可随读随歇,不受限制。“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生活中的积淀,它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还在于主题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在这里强烈地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到的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醒世哲理,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一生再忙,也从未忘记学习;即就是平民百姓人家,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样也有不少人离不开书本清香的熏陶。人们从学习中受益匪浅,明白了真理,增长了知识,懂得了历史,了解了世界,陶冶了性情,修养了道德,滋润了丹心,充实了人生。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学习是高尚而神圣的,因为它可以优化一个人的人格,并且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大境界。当然学习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说到底,要因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创作意图。真正会学习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不会学习的人,有时会从健康的思想中滋生出邪恶的想法去逐渐吞噬自己的灵魂。学习要读好书,好书可修身、可明志。但学习也要得其法,一味地做书虫、读死书又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学习高”的穷酸秀才。
  学习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老师淡泊心境、远离浮躁的必然选择。智不在高,多读养心;身不在富,有书就成。老师要坚定自身的教育信念,立志通过学习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老师的专业成长,实现老师的人生价值。让生命因学习而美丽,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唯有学习才能养心,其一、老师要把学习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学习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学习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要热爱学习,从书籍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充实头脑。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习,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他说“学习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老师职业就是伴随同学们一起成长的职业,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提升自己要有养料,要学习!学习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其二、老师要善于选择性学习,学习那些有闪光思想和美好语言的书,学习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学习贴近你的生活能唤起你的生活感受的书,学习那些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你的求知欲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效果也明显。学习要选择好时间,老师们每天上课、改作业、备课,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同学们每天上课,写作业,学习的时间从那里来?殊不知,学习的时间是省出来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就能省出一些时间来学习,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知识的大海。学习不是捧本书摆个架势,学习要看到文字,闻到书香,品尝到文字汁水,吸收到精神营养。学习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会学习则是一种享受,一种超然。学习善于吸收,才能从书中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学习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学习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学习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学习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学习就是寻觅心灵的栖息地,打开精神合拢的羽翼。所以要珍惜一切学习机会,要利用好一切学习时间,踏踏实实走好老师的学习岁月。
  温家宝总理说得好:“学习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学习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学习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当今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要终身学习,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多学习,读好书,将学习融入生活。
  三、师者以淡养心
  百岁老人陈立夫总结健康秘诀时说: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他认为,“欲多则仁心亡,欲少则仁心存。”
    孔子看不起那种“追求远大理想却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而耻辱”的人,认为不值得与这样的人交流商议,这体现了孔圣人做人是讲原则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他认为这种人心不淡,智不明,和这样的人交流商议也是瞎扯。
  古人说:“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一个人成天想着吃穿,没有心思学习干事,就空有一腔理想抱负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激素催出来的食品多了,肥胖的人也多起来,丧志不丧志且不说,人太胖了,形象总是不好看。
  “心以淡泊明。”一个“淡”字对人来说十分重要。吃菜淡了好,咸了不利健康;遇到矛盾能看淡,就会有人缘有朋友;把功名利禄看淡了,就不为其所累,做到得失坦然,去留淡然。
  一个“淡”字要做到绝非易事。从这个“淡”字就可以看出,各种欲望犹如火上加火,让你时不时处在炎热之中,只有随时用智慧之水浇灭心中的欲火,心才能淡下来,心淡智才明。
  古人讲: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剩则偏执。如果社会成了物质高于精神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该令人担忧了。如果新的一代不能做到精神高于物质,即便这一代人因营养丰富,个子长得比前人高了,但精神上比前人反而矮了,这个民族就有可能在其他优秀民族面前成为矮子。
  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心灵。阅读能滋养心灵、润泽生命,是一条抵达幸福的捷径,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成长是心的成长。人生航船只有抛弃所有不必要的沉重的负担,才好扬帆远航。我们既然选择了老师,就要淡泊明志,腾空心灵的空间,让明媚的阳光洒满心田,让春雨滋润心田,使自己老师人生四季如春。所以,老师要要静得下心来养心。要俯下热身子,静下浮心境,走进书中。纷纷扰扰忙忙乱乱往往一无所得,静下心来,就能听到最细微的声音,体会到最细腻的情感。学习的魅力在于宁静致远,在于心静神怡。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不再沸腾,减少煎熬,我们只能选择自己,选择自我。
  老师以淡养心,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唐代大文豪韩愈早就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素质造就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树立伟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奋斗。
    老师以淡养心,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挚的关爱,是师德大厦的擎天大柱。有人说,教育事业是关爱的集中体现,师爱是一切爱中最无私的爱。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爱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把“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作为自己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收获每一个学生未困难,老师就在生活上给予救济,在学习上提供一些学习用品,使其感到老师在关爱他,如果这些学生不努力,就会感到十分愧疚,从而发奋图强。说到底就是一个“爱”字,爱别人,爱学生,爱之如子。对生理上有残疾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老师都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关爱的温暖而没有受冷落、遭嫌弃的感觉,从而鼓起奋然前行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古人云:德者养心,仁者养心。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也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作者说:师者需要养心。培养一个人的品德,要从修身、养心,即思想修养这个根基着手,一个品正德高之人,要保持淡定、豁达的心境,就必须时常养心,通过养心,以“润其身,恒其志,贵其德”。养心可以明目,可以凝神,可以展颜。而淡泊和从容正是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所必需的素质。养心最终目的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和智慧;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情操;为人就是为普天下人去学习,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去除浮躁之心,多学习,做到有耐心、有毅力,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用心做好身边每一件事。不求完美,但求用心,做到以宽容之心待人,以公平之心对事,以辩证思维看待社会,以阳光的心态对待人生。通过养心使人达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在德化无力,理想信念教育苍白的今天,很有必要学习,很有必要养心。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这其中不乏有名利、荣辱、得失等人生大问题的精辟透彻的警句名言,潜心研读,大彻大悟。既开阔胸襟坦然面对“精彩的世界”,保持一颗平常心,又能在静心学习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修德养心,何不快哉!
    养心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也应该成为老师的一种工作习惯,它将为我们的事业插上一双远飞的翅膀。通过养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不断地让自己的心灵健康成长,让自己更睿智,更专心,更敬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生活 | 读书可以养生?看看古人为什么这么说!
古人关于读书的论述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师读书笔记: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利用好学生天性,让学生喜欢学习》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