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脂肪瘤[痰核]

                             脂肪瘤[痰核]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部分病例发生在四肢,主要在皮下,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患者年龄多较大,儿童较少见。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侵犯邻近骨骼。脂肪瘤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
         
      脂肪瘤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结构中,但以体表及乳房最多见。多发生于较肥胖的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
      主要表现为单个,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边界清晰,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应彻底,若有残留,必将造成复发。切除组织应送病理检查,以免合并其他肿瘤而漏诊。    
      据了解,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一般的外科医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确诊断率。 “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相对较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总之血管瘤手术前要准备充分。  
      如何判断脂肪瘤良性还是恶变   
      不想做手术,体表肿物留在体内又会怎样?据了解,体表肿物多数不会无限制地长,但有些体表肿物可能会出现变化,如何判断其吉凶祸福. 看肿物的生长速度:肿瘤细胞有生长的趋势,良性的肿瘤细胞长得慢,肿物一旦出现生长速度加快,短期内,比如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比以前大多了,成倍或几倍地长大,可能是恶变的表现。这个生长速度没有绝对值,主要是相对以前的比较。
      摸肿物的形状:肿块形状规则,边缘清楚,大多属良性;相反,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表面凸凹不平的,多为恶性。
  如乳房上的肿块,是纤维瘤还是癌,纤维瘤摸上去光滑、完整,推得动,跟皮肤不粘连,癌肿表面不光,形似毛刺状,肿块跟皮肤是粘住的。
    看肿物的硬度:肿物越硬,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
  看肿物的活动度:良性肿物活动度较大,即与周围组织分离,比如脂肪瘤,很软,用手推得动;而恶性肿块活动度小,甚至不活动,与皮肤及基底部粘连。
  看肿物表面有没有溃烂:体表肿物若发生破溃,除了结核或伴局部感染,应怀疑恶性肿瘤。
       对照以上几种方法,如果有疑问,就要引起警惕了。 
       此外另有一类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脂肪瘤,常见于四肢、腰、腹部皮下。肿瘤大小及数目不定,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迫时疼痛,因而称为痛性脂肪瘤或多发性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好发在四肢、躯干,一般无疼痛等不适感觉。脂肪瘤生长缓慢,多发性脂肪瘤一般瘤体较小,质地较软,可有假囊性感。脂肪瘤常在多个部位发生,有家族史。如无明显症状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只有在出现如下情况,并有恶变可能时,才需要手术切除:局部有疼痛不适;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瘤体影响了四肢的活动功能;瘤体生长加快、增大,怀疑有恶变;单发性脂肪瘤长在较深部位。 
       脂肪瘤不是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生长迅速,瘤体较大,质地较硬,多为单发
  浅部脂肪瘤如无明显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可不作处理,有的可能自然消失。如果长得较大、感觉疼痛或影响美观时,则可考虑手术切除。
      深部脂肪瘤则有恶变的可能,即变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观察,定期B超复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应手术切除并病理切片检查;若已变成脂肪肉瘤,术后还应考虑化疗或放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1、瘤体的蔓延性:脂肪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间久了会越长越大、越来越多,逐渐蔓延至全身长满脂肪瘤,治疗难度增大好几倍,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2、瘤体的压迫性:脂肪瘤的危害在于瘤体对身体以及神经的压迫性,有的瘤体长在身体关键部位,特别是按压有疼痛感的脂肪瘤,会随着瘤体的长大而压迫关键部位的神经和血管,最终威胁人的生命。
  3、恶化癌变:脂肪瘤在某些情况下会恶化成脂肪肉瘤,也就是癌,危害较大。比如:辐射作用、化学物质刺激、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脂肪瘤恶化。
  4、影响美观:身上长了脂肪瘤对患者的美观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多发性脂肪瘤,身上很多地方都长了瘤体,非常难看,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自卑心理,择偶困难等。
               
  脂肪瘤不仅会长大增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脂肪瘤患者在某种特定的致癌引述的环境下会发生癌变,威胁生命,因此及时治疗才是预防脂肪瘤病变的关键。
  1、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头颈部、四肢、背部、腰腹部等皮下组织。脂肪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需及时治疗,以免发生病变。
  2、多发性脂肪瘤。瘤体数目在两个以上,甚至上百个。症状表现大小不一、自觉无痛感的皮下结节,部分呈对称性生长。在生长快速时会有胀痛感,经常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
  3、单发性脂肪瘤。患部症状表现为形态不一、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质软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
  4、血管脂肪瘤。具有典型脂肪瘤特征,多见男性中青年,有家族史会遗传。好发于前臂、腰、股部,伴疼痛感。
            
  脂肪瘤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原因是什么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此类肿瘤好发于富含脂肪的部位,因此肥胖患者就要比一般的患者发病的机率大一些。
  2、中医认为脂肪瘤的产生与肝脾有关,因此经常生气,烦燥不安,忧思过度的人比较容易患这类疾病。
  3、日常饮食不规律也会伤及肝脾,尤其是长期不吃早餐的患者和长期吃一些高胆固醇类食物的人最容易患这类疾病。
      何谓痰核?
      朱丹溪说:“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
      刘河间说:“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须溃发,但热气散则自消。”
    二者阐明了痰核流注的表现和原因是因火气热甚郁结,,结核不散形成的如核状物,发生的部位在颈、项、臂、身之皮里膜外,无明显的红、肿、热、痛。
      治疗原则是消散痰热。
      朱氏据此理论。创制一方,试用于颈、项、腋下的淋巴结核,慢性炎症和臂部、下肢、躯干的脂膜炎,风湿结节、脂肪瘤等无红肿热痛的核状物,常常使结核好转或消退。
       
      钩藤30克,地龙13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
      枳壳10克,木瓜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
      丝瓜络10克,桑枝30克     
     10味药组成,惜作者未定方名。
     为便记忆,不妨以消核汤名之,痰热阻滞,脉象弦滑,为本病辨证要点。
      诀曰:消核勾桑量最多龙橼佛枳木瓜芍。
            丝络连翘十克共弦滑痰热细斟酌。
   
  另外一些中医开的中草药方也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药用:
  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
      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
  大枣7枚。
  功能主治: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2、用:
  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
  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
  大枣5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3药用、
  白术10克、 云苓15克、  浙贝12克、   桔梗12克、
   夏枯草18克、  昆布15克、 陈皮6克、 枇杷叶12克
   当归10克、  黄芪18克、    党参15克、  淮山18克、 
     薏苡仁18克.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 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 莪术12 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 神曲15 广藿香10
  脂肪瘤除了积极的配合治疗以外,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偏方1
  ①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每日1剂,煎2次分眼。
  疗效:按本方疗多例,疗效显著,1例服药2.5个月治愈
  ②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疗效:青岛白求恩医院用此方治愈皮肤癌13例。
  偏方2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②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中医药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具体的还是要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自己胡乱喝中草药,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体表炎性肿块神效验方
长满全身的脂肪瘤,不致命也要好好预防!
胡毓恒先生治疗体表炎性肿块验方
胡毓恒主任医师经验方:治疗体表炎性肿块有奇效
常见的体表肿物,你能分辨吗?
身上长了上百个脂肪瘤,切还是不切?会不会癌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