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二)


张树荣老师20170819讲课笔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是张树荣。今天,我还想接着上一次课,把构图再讲一讲。上一次课讲了一个小时的构图,还有一点需要再总结一下。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因为体裁的关系,不论是整体形势,还是细部地经营上,都跟山水画、人物画构图不一样。但是,作为工笔花鸟画来说,把它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全景式、半景式、整枝式、折枝式和特写式五种。

第一种构图方式:全景式构图形式。在古典作品中经常看到,一般的都是视野比较宽广,内容比较丰富,画幅之中有花、有鸟、有树、有石、有溪水、山崖等等,这些景物配在一起构成一幅画,这种画叫全景式的。这种画在形式当中,被不同的画家演绎成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有几十种植物,还有山水、花鸟,篇幅比较大,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热烈的,这种画幅我们就叫做全景式构图。

第二种构图方式:半景式构图形。它的内容比全景式要少得多,一般的有两三种花、鸟为主,其他陪衬一些石头、土坡,或者装饰一些地皮配成一幅画,这种构图比全景内容就少得多,但它在处理色彩、物象中,要比全景构图的景物刻画的要细致多,这种构图方式就叫做半景式构图。

第三种构图方式:整枝式构图。一般的是用几棵枝子或者是一棵树,放在那画面之中,再配上禽鸟。它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枝干、花叶的安排,都刻画的要仔细的多。背景一般是把树干的根部的去掉,描写一些天空的景色,如云、烟、月亮之类。这种画幅,古今作品都比较常见,也是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比较简洁,刻画的比较细微,表现的内容比较丰富,人们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构图。

第四种构图方式:折枝式构图。这类构图比较简单,形式上比较简约,层次也不太多,一般的就是摘一花一叶放在画面中,在几个枝条方面的刻画,在花、叶之间的安排,都比较清晰,不反复。有的配上一些虫、鸟之类,这种折枝的画法,现在也多见。

第五种构图方式:特写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是把花、叶无限的放大,花瓣、叶子的表面刻画的比较精细,很少再配草、虫、鸟之类的东西。在刻画景物当中,刻画的气势非常入微,好像是把花儿搁在我们面前去把玩一样。这种东西在现代比较常见,古画中见的比较少。

构图出枝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上升式、下垂式、侧出式。(上一次发的构图表,画井字格的图。)侧出式构图比较多,上升式、下垂式也比较常见,这也是我们现在人经常用的。


在这个构图表当中,要尽量的采取“三七开”的位置,这样的出枝有一种美感,不至于呆板。希望同学们看看这个构图表,用三种出枝方式,就能够画出很多的构图形式来。

下面主要讲一讲构图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定宾主的方法。定宾主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构图的时候,先把主位定了以后,宾就可以围绕着主去安排,可以藏,可以露,可以离的远一点,也可以离的近一点,按照构图表安排构图。

以花木为主的,一般的先画枝,因为花、叶都是随着枝去生长,枝在构图当中起着一个定式的作用。把枝干定下来以后,在上面添花加叶就比较好安排,这是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先画花头,后安排枝干。这种画法一般的花头都比较大,叶子的也比较大,安排的枝干比较少的时候,就先安排花头和叶子,把花头和叶子安排好了以后,再穿插枝干,这种画法也是可以的。

刚才讲了两种定宾主的方法,一种是以花木为主的先出枝的方法,一种是先画花头、叶子再去添加枝干,这两种方法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不同,所采取的不同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它是不一样的,但这种画法安排的主导思想比较突出,宾主之间的关系安排起来不会发生太多的偏差。

(二)画面中宾主之间的均衡关系。在画面当中,如果是端庄、适中的话,就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如果失去端庄和适中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在画面当中如何处理好宾主的均衡关系。否则,画面就不均衡。画面失去了均衡,艺术平衡就很难找到了,画面也就失去了美感。

均衡关系怎么在画面当中去平衡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构图应该有一个变化,不能把主放的画面的正中央,然后像机械制图那样两边去填东西,那样的画面不吸引人,也不美。在构图的时候,在边上三七的位置上出枝,它就有一个“奇”的感觉,在“奇”出来以后,再求“稳”,这个画面就容易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如果一上来就把“势”弄的非常的均衡,没有一点的“险”的情况出现,画面组织完了以后,画面就比较平淡。我们说的“三七”位置上,在西画当中都说是黄金分割点那个位置。我们老祖先们一般的就是在“三七”位置上去出枝,画面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这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画面来说,还能使画面生动,还可以在画面当中产生各种的顾盼之情,还有一些转折的情趣,画面的就不呆板,还有味道。画出枝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欲下先上”。比如画下垂式,枝干要想往下画,枝干一定要有一个向上的“势”,这样这个枝干就生动,画面还有一种奇的感觉。侧出枝的“欲左先右”也是这个道理。上升式也是这样,直接往上画,就非常的平淡,没有情趣,如果有一些转折,有一些向下的意识,然后再往上升,画面的效果会比较好。

(三)画面的节奏。我们知道,五音交替就产生了音乐,俯仰回旋就产生的舞蹈,这是艺术美。作为我们绘画来说,要有长短起伏、刚柔明暗、润燥驰缓等等,这些东西配合在一起就是节奏,能够产生悦人耳目的一种感觉,让人感觉到它有一个节奏感。节奏感是各个艺术门类的一个共同的美感,不管是哪种艺术,节奏感是非常重要。

工笔画的节奏感,不单单在构图当中,组织物象,要有疏密关系,要有主次,要有聚散这些关系。在色彩当中也要有节奏感,比如色彩当中的冷暖关系、明暗关系,色块的大小关系,方圆的形状关系,这些都产生节奏,这些东西在画面上就产生了不同的节奏,由于节奏的出现,画面就会产生一种节奏的美。所以同学们在绘画当中,一定要排除平淡,要注意节奏。节奏之美,是一幅画有没有味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当一幅画失去了节奏,就显得非常平淡乏味。如果节奏感特别强,又往往容易失去那种庄重的感觉。所以把握好节奏,也是画好一幅画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四)疏密和聚散关系。各类的艺术,不管是音乐还是戏曲,在这疏密、聚散的节奏关系当中,处处都能表现出来。绘画的疏密、聚散关系,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作品当中,如果把苏密关系、聚散关系忽略了,就会给人一种非常的平铺直叙的感觉,那就失去了欣赏的味道。疏和密之间,如果没有密就显不出疏来,没有疏也显不出密来。聚散关系也是这样,没有散就显不出密来,没有密就显不出散来。所以,同学们在处理构图的时候,在安排宾主关系、添加枝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疏密关系、聚散关系,只有把这些东西安排好,画面才生动,才耐人寻味,才给人一种联想的感觉。

人们常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这是一种形容。我们在控制密和疏、聚和散的时候,一定不能把它绝对,密的什么都看不见,所有的物像都把枝挡上不行,里面一定要有间隙,要有缝隙。疏的时候也要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物像的东西在里面,这样画面就有了层次关系,画面它就生动,引人入胜。所以,疏密、聚散关系,是我们构图当中做大文章的内容之一,希望同学们能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五)大小关系和曲直的关系。一幅画,比如说画牡丹,叶子不论前后、远近、大小都一样,这样的画就没有味道。画面一定要有大小的区别,枝干构图一定要有曲直的关系,如果都是直条的,画面不容易松动。所以,大小、曲直方面,同学们也要做足了文章。自然界的景物中,它本身就形成了大小的对比,就有了曲直的变化。我们构图,主要是把写生当中采集来的自然景物收集起来,把这些大小、曲直关系,在运用到我们画面的时候,根据画面需要,把大小、曲直的景物安插进去,这个画面就显得生动,也显得别开生面,而且还有出新的构图出现。

构图时,在处理大和直的物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简单地处理,一定要考虑它的各种角度,它的互相遮挡,互相争让之间的这些关系要处理好。否则,给人非常平淡的感觉,画面也不生动。

再说说大小,有时候我们在画面当中处理那些零碎的小花头,比如小菊花什么的,就容易显得非常碎。在处理这个的时候,就应该在后面配上一个大点的石头,比较大一点的东西或者是土坡,把这些碎的东西归纳在这个框子里面它就不显得零碎,也不显得凌乱。如果要是没有这么一个大的面积的把它归纳在一块儿的话,这个零碎的东西就显得非常的散,画面也显得非常的凌乱,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一点。如果要是大的东西,要注意适当的把它破开,比如一棵比较大的树干,要适当的弄些枝条、树叶、花头把它遮挡一下,不要只有一个很粗很大的树干呈现在画面上,这样它就失去了美得感觉。也就是说,大的要让小的去破,小的要用大的去归纳。这个规律,希望同学们要很好的运用,这样画面就有一种规整的感觉。

曲直也是这样,一般在画面当中,曲是给人一种柔的感觉,直能给人一种钢的感觉。曲好像是一个圆,直的好像是方,方圆在画面当中的运用,也希望同学们在这里边做足了文章,不要简单的去用曲直关系,要把它做足学问,这样的曲直关系在画面呈现出来的就是钢直的关系,就比较好,不然的话,画面就显得比较滞塞,变化不大。希望同学们在这方面多留心看看,其他老师的画或者古画,它的曲直、方圆关系的处理。


(六)圆缺、参差关系。圆缺和参差,它在对比之下就产生了一种美感,如果画面上圆的太圆,比如画一朵菊花的花头,它有没有什么缺刻,没有什么层次,画的太圆,太归整,就太不美了。我们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下把这个圆,适当的让它有些缺刻,有一个层次,不能变成一个整圆,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参差方面,要注意大的参差和小的参差之间的关系。大的参差当中,一定要有小的参差的变化。在一个物像当中,小的参差看看有没有必要,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留下,不需要的话就可以把它删掉。有的同学发的作品当中,这方面有的就考虑的不是那么周到。这方面如果要是做足了文章的话,圆缺和参差在画面当中也会有很大的作用。对于那个画面中小的圆缺也应该注意。一定要注意大的参差和缺的东西,如果光做一些小的圆缺,画面显得非常的死板。在构图当中,注意圆的不能太圆,缺刻的地方,一定要做足了文章,一定要有大的缺刻,不然画面就显得扁平,给人的感觉也显得比较呆板。

(七)开合和呼应关系。作画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写文章有开始,有情节,有人物,最后各个情节都有一个结局,各人物都有一个交代,这篇文章就写好了。画画也是这个道理。画画一定先要有开,没有开就没有这些情节的发生,没有变化。有了开以后才能有合。合就是已经把这张画所要告诉读者的这些关系都交代清楚了,没有必要再继续往下说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收神、收戏,要把画结尾,这就是合。开合,听着好像是两个概念,一个开一个合,实际上它是一回事,没有开就谈不到合。在作画的时候,要根据画面的空间,所展现的内容,以及逐渐表现出来的物象的层次,它的结构,它的内容,如果要是都展示完了,这个画开合关系也就结束了。所以,构图中的开合,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花鸟画,总体上来说,枝叶是开的,它们之间又有纵横的关系,在画面上有漏、有遮挡,这些内容展现完了以后,画面开就打开了。当画面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收,这个收就是合,不能再开了,再开就散了。到这个时候,不管是枝干,还是其它的物像一定要收住,这张画的开合关系就能表现出来。开合,作为我们可见的形象来说,它们之间是有互相的呼应关系。对于这个读者来说,开合关系它是一种心理的效应。实际在表现上,它是一个呼应,它是一个开合,它是一个顾盼,他是这么一个关系。作为观者来说,一张画画完了,没有更多余的再在纸上画,这张画的开合河关系也就处理完了。

(八)顺从自然。构图当中,要把写生的物像都安插在画面之中,来表达作者想表达的心境。通过写生收集素材,由作者自己立意。比如,想表现一种非常兴旺,去牡丹园画牡丹。牡丹给人一种非常兴旺、非常富贵的感觉。通过写生,把从大自然中搜集来的素材,描绘在画面上的时候,不管是哪个品种,哪个花型,是作者有意识的把它安排在画面当中的,它代表了作者的心意,作者的心思就在里面,它不代表任何人。一个画家在构图的时候,把立意和收集来的素材呈现在画面上的时候,画面里就有了他的思想。需要注意是,一定要注意和谐。比如,想表现富贵,鸟可以安排白头翁,富贵白头的寓意。其他的吉祥的鸟,也可以安排。但不管怎么安排,一定要跟大自然和谐,符合大自然的物理、物情、物态的规律。不能把冬天的景致跟夏天的景致安排在一块儿,那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这样就不和谐。初学画画的人,在安排物象时候,会在物象的各种姿态、形式上下很大功夫,去挖掘大自然的奥妙,描绘在大自然当中。但一定要注意,要符合大自然,不能超越,超越了现实就不好。根据物像的生长规律,去安排我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使它天衣无缝,这样的画面它就容易感动人,也容易吸引人。希望同学们在这方面多留心。

(九)黑白关系。我们中国画不同于西画,西画画面上的所有的空白地,基本上都有颜色。中国画,不管是绢还是纸,它的原来的本色,一定会和我所表现的物象联系在一起,给观者一种感觉,就是所看到的画面的白纸,它不是纸不是绢了,而是画面当中的一个内容,这个画面处理就比较合理了。

下面我想说一说怎么样处理这些关系。我们知道,黑的就是我们所描绘的各种物像,白就是我们所留的空白。像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我们看他那个白,就不会认为那是画面上的白纸,而认为那就是水。我发的《风雨归舟》,绢面上的白,那就不是绢面,而是风。这就是作为一个画者来说,如何利用绢和纸的空白,来充分的表现绘画的内容。而作为我们来说,注意这几点,就可以把物像和空白结合在一起。第一种方法,当画到最后一个层次的时候,一定要使物象的颜色接近于纸和绢面,这样画就跟卷面联系在一起。我看有的同学画的时候,最后一层野花的颜色非常深,这样就使空白和表现的物体脱离了,就不生动。第二种方法,把纸面或者绢面用一种颜色处理,做一个色底,在处理最后一层的时候,物象的颜色接近于空白的颜色,这样物像和纸面或绢面就有了关系。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

我们讲了这么多,听起来构图挺复杂,内容很挺多,也挺丰富。在练习构图的时候,希望同学们结合我们所讲的内容,以及上一些注意事项,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之中,巧妙的利用互相之间的矛盾,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构图我们就算基本上掌握了。如果还是照本宣科,按照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去做,这样不行,一定要灵活运用。

今天的课就讲这么多,基本上就把构图讲完了,归纳的比较整,有的地方讲的比较零碎,不知道同学们听懂没听懂。下面还有一点时间,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网上提出来,我可以给同学们作解答。如果要是我也不懂的那就再请教老师。

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儿,再见。


陈军老师点评:

 

张老师辛苦了!这两次完完整整的讲了构图的话题,由大到小,深入浅出,入情入理,非常好。在这里谢谢张老师了!

今天在这里简单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张老师。我们的张老师今年七十多岁了,但是张老师在各种方面都显得年轻,尤其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张老师年轻时拜了名师,学习了传统,在学习传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八十年代初,在我同张老师相识时就知道他的许多创作,这些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又有新意。这些年来在我们的交往中,张老师一直都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艺术执着和深入研究艺术及求新求变的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大家在学习中,我认为我们大家在这些方面的学习是更重要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课堂】写意梅花的画法教程
花卉线描构图应遵循的法则与规律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中国画构图
写意梅花的构图,成功与否关系到画的好坏!
中国画的构图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