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情画意话残荷---暨陈启智、孟宪维、孟宪奎诗、书、画合一的意境

      古人云: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所谓“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

      引:昨晨,于小区遇友邻刘文娟女士,其手盈握干枯莲房,问购于何处?答曰,宁园今清荷塘,挑捡而得。我欲去被阻。言天雨地滑,并慨然分吾半数。

      吾终究难敌诱惑,冒雨寻觅,历时良久,又得船工相助颇有斩获。虽汗浸雨淋,然心愉悦。此亦富情趣之雅事也,故留题一首。

东邻遗我褐莲房,

遂晓今时清北塘。

密雨有如催发箭,

翻堆浑似急成章。

船工未必存情雅,

怜我居然赠谢芳。

美艳凋零何太速?

幸凝仙骨护余香。

(注:引,为陈启智先生自述)

       因:前两日,顾问陈启智教授在天津孟子文化促进会微信群中分享了自采残荷制作瓶景的一段雅趣,并赋诗一首以寄情,深得大家喜爱,常务理事、书法家孟宪维先生更是和诗一首,赞陈教授这份文人情怀。  

      经: 陈启智教授原文如下:

     前二日,津门阴雨,吾专为得枯荷而赴宁园。受赠、冒雨寻觅、复求船工相助。二船工见吾诚挚,专为吾选採数枝送岸边……归家先后作诗二首以记行、寄情。再晾干、整理,存优去劣,选花瓶、摆造型,终如愿以偿,欣成一景。过程虽辛苦繁复,然心存愉悦。

《题本人采制干荷瓶景》

陈启智

秋风薄幸芳心苦,

日渐枯干弃如土。

雅韵风情寓破残,

瓶间回梦犹歌舞。

       孟宪维先生回文如下:见启智老师集残荷瓶花有感此文人情怀,倍显高致也!也成打油一首,向启智老师学习!

沧桑阅尽更具态,

中直有曲挂伞盖。

污泥不染斗风雪,

敦颐有文欠赞爱。    

(注:因,为孟宪维先生提稿)

       果:随,孟氏宗亲名誉副会长画家孟宪奎老师以诗意作画,雨中残荷作品。

       2022年12月9日上午原天津文史馆书记刘志永,孟氏宗亲会会长孟宪立,陈启智教授,孟宪维书画家一席人来到了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运河画院孟宪奎老师的家里做客。做为书画媒体人的我,天津书画艺术网主编王贵来应孟宪奎老师邀请也来到了现场采访记录。

      现场陈启智,孟宪维把他们诗句佳词题写在这幅雨中残荷作品上,完成了一幅诗、书、画合一传世精品佳作。

孟宪立、陈启智、孟宪维、孟宪奎合影留念

      悟:通过陈启智、孟宪维、孟宪奎诗、书、画合一的意境佳作,把诗情画意给人一种读书般的收货。

     此前我给孟宪奎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画家孟宪奎与冯晨益小画家合作大写意残荷神韵无穷》报道,此文章被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并出版,其网络的浏览量超过300万。

      通过这幅陈启智、孟宪维、孟宪奎诗、书、画合一的意境佳作我又有了新的开悟。

     “诗画合一”的方式是在画上题诗文。此种方式可使诗与画相互解释、相互评论、相互补充、相互映衬。

     在这幅画作中,画家孟宪奎老师以诗意作画,雨中残荷作品。但如果没有题诗的话,我们只能欣赏画技的高超,不可能领会到画家的深意,在此,诗为画面作了注释。同时,单纯的诗歌毕竟是想象,在画上题诗文,对画面的形式也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孟宪奎老师在画面中之所以出现了题诗的空间,他想通过题诗来再现文人画的风骨。不论原因如何,构图之演变的结果使得画面上有了题诗文的空间。这种创作方式可以使诗与画相互作用,画作因为题诗扩大和深化了原有的内容,在

      画作中题诗又使得画面更为丰富。画给了诗一个理想化的境界,使诗的想象落地,诗又扩大了画的意境,它们彼此相加的值大于它们中的任何一种。

      此幅作品“诗画合一”的方式使得作品的绘画中的物体成为一套符号,这些符号背后各有其所指的含义。直白地说,很像一套内行人才能解读的“密码”,而所谓内行人就是能领会这些象征意义的画家及欣赏者。

      由之,此幅作品“诗画合一”的方式使绘画中的符号系统,大大扩充了绘画的表现范围。使绘画成为非“所见即所得”的,并承担了文学才能承担的功能。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中国文人画的灵魂,孟宪奎老师一直都在追求“境皆天就,不类人为”的艺术效果,他不但注重一般的技巧,更注重构思和想象。 此幅作品注重诗画合一,提升了作品审美意境,使得画境之美得益与诗结缘,也展现一定的意境和审美能力,展现审美情趣。

      诗歌和绘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但是诗歌和绘画可谓异形同心。中国优秀的文人画要表现意境美感,注重画境和诗境的完美融合,我国南宋著名艺术家吴龙翰指出:“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同时,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凸显艺术魅力,让中国绘画艺术更具审美情趣。

残荷听雨

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

将枯败蜕幻成了风骨。

反复吟读,反复咀嚼,

才得其深味。

那池残荷,

让人去审读这种枯瘦清冷,

可有谁知晓如莲的心事?

历经凄风冷雨的打击与磨练,

真正没有枯萎的,

却是它坚韧饱满的,

潜藏在孤独美感后的铮铮傲骨。

哪怕身形憔悴枯槁,

傲人的风骨依然如画如歌。

生命尽头呈现的是美和精致,

与哀伤无关。

残荷是生命的记录,

如诗如画。

残荷之美,

别有韵味!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真卿《祭侄文稿》 孟宪维
颜真卿《祭侄文稿》孟宪维
华世奎再传弟子,21岁获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精研颜楷40多年
飙风过水 巨涛激浪──姜维群与孟宪维对话天津颜体书法
诗一首 孟宪纾
名家孟宪维书法谈:书法功夫重在积累,必须以敬畏之心终生苦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