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犹见当年追梦人

图片说明:太原鼓楼街上的唱经楼

袁敏晶

为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深挖文物背后价值、追寻我市历史记忆,实现我市对外开放文保单位解说词全覆盖,太原市文物局、太原日报社于4月10日联合开展“讲太原故事扬晋韵唐风——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征文活动,面向社会为全市166处尚无解说词的文保单位征集解说词。活动中,共征集稿件311篇,最终产生25篇优秀作品。即日起,本版开设专栏“讲太原故事扬晋韵唐风”,选载其中的优秀作品,以飨读者。——编者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文化底蕴十足的唱经楼。

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需要岁月的打磨,并最终铸成城市的品格。太原,古称晋阳,享有龙城的美誉。4700多年发展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晋韵唐风,锦绣太原,正是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太原城独特的品格。斗转星移,时代变换,见证太原历史的文物几经改变,能够保存至今的都是宝贵资源。其中,有一座唱经楼依然矗立在老街深处,见证太原数百年的发展变迁。

唱经楼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鼓楼街中段,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始建于明初,重修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后世屡有修葺。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与通廊、正殿、春秋楼相组合,构成一个“工”字型院落。

唱经楼是与科举制度有关的礼制性建筑,国内现存的唱经楼仅此一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科举的唱经楼和划拳的五魁首

初闻唱经楼,大家可能以为是唱诗诵经之地,其实并不是,太原的唱经楼更具世俗文化意义,是和科举考试有关的礼制性建筑。唱经楼是明清两代乡试放榜前后宣唱“五经魁首”的地方,即在正式公示成绩之前,相关人员就登上唱经楼,高声宣读考生的名次和籍贯地址,唱完第二天发榜,发榜完毕,相关人员再登唱经楼,高唱五名“魁首”的姓名并表示祝贺。在只需网络或电话就可以查询高考成绩的今天,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唱经楼对于古代读书人的意义。“十年苦读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表现,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起源于隋朝,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大考。简言之,乡试为省级考试,考中者称举人,即为中举,第一名称“解元”,唱经楼即宣唱乡试五经魁首之地;其后各省举人再到京城参加“会试”,属国家级考试,中者称“贡士”,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最后的殿试是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登上读书人的荣誉殿堂,进而步入仕途,获取功名,远比想象的要艰辛。驻足唱经楼前,我们可以要遥想古人奋发图强、努力追梦的身影。

乡试是选拔举人的制度,每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自然,山西的乡试就在太原举办。贡院,是古代乡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山西贡院,始建于明初,是明清两代全省考生进行乡试的场所,而乡试10天后,官员在唱经楼宣布考生名次,即为唱经。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在现今文瀛公园文瀛湖南边一直到起凤街的铁路宿舍,占地近50亩,可同时容纳5000名考生,规模庞大,气势不凡。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贡院的历史也就此终结。

说完了科举的唱经楼,再来说说划拳的“五魁首”。你一定听过“五魁首”“六六顺”酒令口诀,这里五魁首就是五经魁首之意,明清时期,科举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取士,每经第一名称经魁,又称魁首。古人苦读五经,期待夺得魁首,获取功名。“五魁首”“六六六”酒令,其意思通俗讲就是祝愿考试第一,事业顺利。

二、历经沧桑古建筑,不曾废弃仍屹立

大家初来唱经楼,一定会被隐于高楼大厦中的唱经楼震撼,周围建筑这样弧形排列,只为保护古建,称得上是现代城市的一道奇特景观。

鼓楼街属太原的传统街区,唱经楼能历经沧桑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下面我们来了解唱经楼的过往曾经:始建于明代初期,具体年代不详,但距今足有五百余年。重修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明万历三十七年 (1609) 左布政刘鲁组织扩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增建了春秋楼,清道光八年(1828)重修。20世纪初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曾一度荒废,新中国成立后由居民占用。1983年,唱经楼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太原市政府组织全面维修唱经楼。2004年,唱经楼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后经过多次修缮,唱经楼恢复往昔的风采,以光鲜亮丽的面貌矗立在鼓楼街上。2013年3月,唱经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愈发彰显它的价值。

三、工型院落显精神,小巧秀丽蕴气势

了解完唱经楼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回归到唱经楼建筑本身。

先给大家介绍整体情况。唱经楼临街而建,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规模不大,却小巧秀丽,独具特色。

唱经楼是山西境内不可多得的工字型布局建筑,之所以称工字型,是因为主体建筑两层的唱经楼,与通廊、正殿、春秋阁相组合,整体俯瞰像个“工”字,整齐有序。

首先来到院南端的唱经楼主体。正如我们看到的,唱经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主体风格为明代特色。一层称为五魁厅,面宽进深各三间,最中间的这个屋子,称为明间,设有卷棚式抱厦垂花门,大家可以看到有四根小柱垂在半空中,并雕有精美花图,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五魁厅原来是唱经官员们的临时休息地,现在是接待游客入口之一以及看门人的休息处。二层为唱经阁,进深面宽各一间,从五魁厅内部的楼梯可以登上去,这里就是官员唱经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檐上栏板雕有游龙牡丹,大气精巧。再往上有“唱经楼”匾、精美图案和装饰斗拱。最后纵观整座唱经楼,脊兽、琉璃瓦、隔扇等等,处处体现工艺的精雕细琢和独特大方的造型,呈现出独特的形制美。

下面穿过五魁厅,向北走就是通廊。通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构造简练,承担唱经楼和正殿之间行走的通道作用。通廊间设隔扇,有利于利用空间。

走过通廊,来到院北,进入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旧时为府县官员在唱榜前后用来祭祀的处所。正殿从左至右供奉的分别是武圣关公、掌管爵禄的文昌帝君、先师孔子,他们都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历史文化意义深远。

另外,在殿内两侧绘有当代壁画名家描绘的百家朝拜关公以及孔子杏坛讲学的精美壁画。这两幅壁画在特定有限的空间里展示了超越时空的情节,大家可以一饱眼福。

走出正殿,往东走几步,面前这座两层建筑叫做春秋楼,建筑年代要比唱经楼晚,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增建的,但仍保留明朝风格。春秋楼为二层建筑,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一层窑洞式建筑的三清观,里面供奉的是道教三位至高尊神: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墙上绘有道教二十八星宿神像和天界的值班神仙四值功曹,气势恢宏,与三清天尊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道家的清净庄重之感。

最后请大家抬头看正殿屋顶正中,可以看到左右两象和正中狮子皆驮一宝瓶。这样的形制有什么讲究呢?其实这在古代建筑中常见。您看,大象驮着宝瓶而来,就是太平有象(平与瓶同音),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意。而狮子和大象同属瑞兽,驮宝瓶既盛平安又盛财富。人们的美好祝愿都融在了这宝瓶里。

初见唱经楼,惊叹于它处于闹市的古朴气息;走进唱经楼,折服于它纵贯古今的文化气息;走出唱经楼,又感动于它的历经沧桑而弥坚。相信唱经楼之行,一定会给您留下难忘记忆。

站在唱经楼前,遥想当年唱经场景,众多读书人们紧张、期盼、憧憬地想象着自己的名次,一如我们等待高考成绩揭晓时。不禁感叹,求学的路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

介绍完唱经楼的深厚文化、悠久历史和建筑特色后,我们的唱经楼之旅也就结束了。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唱经楼是山西大地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颗闪耀明珠,愿曾经的五魁宣唱之地,给您带来金榜题名般的人生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迹史话」紫案焚香暖吹轻 百年风霜唱经楼
全国唯一的“唱经楼”——太原唱经楼
山西古建筑太原唱经楼——古代金榜题名的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唱经楼
【山西:太原唱经楼】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唱经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