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天气血食补法”,助气血快速修复
深秋一到,借天地浓厚的敛之气,气血进入了“快速内收期”。
平时怎么吃,都补不进去的朋友。利用好这段时间,能让气血快速充盈,实现高效滋补。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套21天气血食补法帮助大家把气血补“透”,摆脱面色蜡黄,身子困倦的状态。
它一共有3个阶段:疏通淤堵——补益气血——边补边固。
每个阶段的时间为7天。在中医上讲,七天,通常作为人体修复的一个小周期。有助于身体更规律的适应吸收。
「第一周
喝这个通络茶,清经络又祛痰湿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经络是气血流动的重要通道。
这里结构复杂,分布广泛。各种邪气、淤浊最容易藏在角落,尤其是像痰湿这种黏腻的“钉子户”。
所以要想补足气血,得先把进补的路给扫清。
深秋一到,丝瓜就开始起络了。这是大自然里天生“清淤”的利器。
《本草纲目》中记载:“丝瓜老者,筋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入脉络脏腑,而去见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
丝瓜的络,位于皮和肉之间。外观就像人身体的血管网似的,随着脉络贯穿整个果实。
所以很擅长处理这些“犄角旮旯”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它不但平和,而且效用很广泛,不论是风邪还是痰湿,只要是经络“堵”住了,它都能疏通,真正做到“以络通络”。
为了更好的发挥它“清淤”的功效,我推荐喝这个茶饮:通络茶。
除了丝瓜络以外,用到的还有橘络、黄冰糖。
橘络同样有“清理”的功效,又因为它入肝、脾两经,更侧重清理“痰淤”。
《本草求原》里就讲它:'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搭配丝瓜络,能给全身的经络做一次大扫除。
冰糖的滋味甘甜、平和,喝起来不仅滋味更好。重要的是它还健脾和胃,增强运化的功能。
我用到的糖是黄冰糖,结出来的块不规整,很天然。不是经过化学漂染过的,更保留了建脾气的功效。
不太推荐大家使用红糖。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重点是“清淤”。它性质偏温,更“补”一些。


它的做法

材料:丝瓜络10g、橘络10g、冰糖5g
做法:
1、将丝瓜络、橘络、冰糖装入茶包袋
2、放入养生壶,加600ml清水煮15分钟。
放入茶包后,直接用沸水冲泡也是可以的,不过需要焖20分钟。上班的时候我很喜欢煮一壶喝,因为常常久坐不动,这个茶就能帮忙顺顺经络。
「第二周
「来碗“生血汤”,快速充盈气血
身体干净、清爽后。接下来的这七天,就进入了气血蓄能期。
这会儿跟着补血,吸收效率就会大大提升真的能补透。

各方面的状态也会好起来:皮肤变得更细腻、脸上痘痘减少、开始有一些红润的色彩。
说到补气血,一定要喝的就是五红汤。它是自古以来,民间口口相传的补血汤。
之所以能成为口口相传的明星汤方,就是因为五红汤的功效:全面、好吸收,给全身稳扎稳打地补血。
它的配方是:枸杞、桑葚、红枣、红皮花生、赤小豆。在此基础上我还加了煮鸡蛋,能更好的提取它的补血功效。
脾胃是气血之海,肾精能参与血液的生成。这个汤方也是从这两方面,分别补益。
红皮花生和红枣都是健脾的,养的就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先把生血的基础给打好。
划重点!一定要选择红皮花生——它外面的那层薄薄的皮,叫做花生红衣,本身就是一味药材,补血止血的功效很强。
搭配的赤小豆有清湿的作用,能减轻脾胃负担。这样整个方子有补有泄,身体更好接受。
枸杞和桑葚都是补肝肾亏虚的精。精能生髓,髓又能化血。

《滇南本草》记载:(桑葚)益肝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之所以说五红汤补得全面,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鸡蛋属于“血肉有情之品”,除了有补阴血的作用,吸附能力还很强。配合五红汤一起吃,效果可以加倍。


它的做法

材料:红枣10g 、枸杞 2g 、桑葚 4g 、赤小豆 20g 、红衣花生 9g、鸡蛋1个
做法:
1、把红枣、赤小豆、红衣花生放在养生壶里,按“煲汤”键,等它慢慢煮开;同时,清水将鸡蛋煮熟 。
2、煮开后,再放入枸杞、桑葚。将煮好的鸡蛋剥壳,也放进去一起煮5~10分钟就好了。
我很喜欢煮这个当早餐,吃起来有豆沙的绵密和甜软。天气冷了,吃上一碗,就觉得一天都暖起来了。
「第三周
乌梅桑葚饮,帮助气血收藏
现代人往往对气血的消耗>进补。
日常生活的熬夜、久久看电脑、劳神操心...都在吃掉大量的精血阴液。好不容易补进去的气血,没一会又得给耗干。
光补不行,最后这七天,重心在于减消耗,将补起来的气血收藏在体内,才算是真正的“养”。
中医上讲:人卧则血归于肝。补起来的气血,最后会回肝脏里。为了加强收藏的作用,我建议煮一壶乌梅桑葚饮。
乌梅的酸味最正,它的功效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就是:收敛。《广群芳谱》里讲: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气之正。就是这个意思。
难得可贵的是,它的收敛之性除了强大之外,还能肝、脾、肺、肾、胃、大肠经,全方位作用。
不论是脾胃,还是肾脏养起来的气血,都能固住。
桑葚,性味属甘,是女性天生的补益果。它的好处是重点养肝血,针对我们日常避免不了的熬夜消耗,它就能补上这个缺口。
和乌梅一起,还有酸甘化阴的功效,最后一个阶段也要赶上“补血冲刺期”。边补边固,实现最大化的滋养。
不用担心滋补的太过,会生水湿。饮子里还加入了茯苓和陈皮,能将我们多余的水湿直接排出去,只吸收我们身体需要的,让气血充盈的“刚刚好”。


它的做法

材料:乌梅3颗、陈皮3g、茯苓6块、桑葚8粒
做法:
1、把红枣、赤小豆、红衣花生放在养生壶里,按“煲汤”键,等它慢慢煮开;同时,清水将鸡蛋煮熟 。
2、放入养生壶中,加入800ml清水
3、大火烧开后,转至小火炖煮20分钟,再关火闷煮5分钟即可食用。
煮好后,果子的清香会在空气里化开。小口小口饮,滋味会更浓。不爱吃酸的朋友,可以加些冰糖调味,微微的酸中会有一丝回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风湿活络药之丝瓜络——用药分享
祛风通络调慢病 善用这个“厨房里的巧妙助手”!
痛风的邪正虚实转化复杂 中医治疗
刷碗用的丝瓜瓤入药,便宜好用!
中药知识必学:桑枝
治疗四肢、手指麻木,“群方之祖”桂枝汤是一把好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