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汰浴
个人资料
程乃珊

汰浴

(2012-03-11 12:45:12)
标签:

休闲

家居

分类: 日常随笔

    洗澡,广东人称“冲凉”,上海方言为“汰浴”,老上海则惯说“淴(音huo)浴”。“淴浴”一词源自苏州话。一向以来,语言包括方言、口音的走向与地域经济绝对相关。苏州一直以来是公认的生活精致、历史文化悠久、物产富饶的地方,故而老上海闲话中很自然地就会揉入很多苏州方言。于是带一口苏州口音的上海闲话,要比带一口苏北口音的上海话层次高多了。听老人说,旧时的一些名妓都操一口滴糯稔熟的苏州话,其实她们多半不是苏州人。改革开放初期,南方经济发达了,粤语补习班在上海风靡一时,而带广东腔的上海话也时有所闻——每句话后面都加一个长长的“啦”。八十年代开始出国热,ABC重新夹杂在上海话中,特别年轻白领,喜欢言语中时不时插几句英语,连名字都流行起个英文名。

    老上海人多习惯将卫生间称为“马桶间”,因为在洋人未入上海之前,上海城内还没设下水道,再讲究的公馆住宅,都没有盥洗间,讲得通俗点,就是没有抽水马桶和浴缸等设备。即如著名的已拆除的赫赫有名的黄陂路贝家百年大宅,听我先生的外婆(贝家九小姐)说也是没有洗澡设备和抽水马桶,后来才补装的。所以,上海人家厕所惯称为“马桶间”,就是名副其实地放一个马桶和一个洗手盆。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抽水马桶和浴缸等设施才开始进入一小部分上海人家庭。以致我父母这一代的老上海就改称“马桶间”为“汰浴间”。称之为“卫生间”,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才有的新名词。

    话说回来,开门七件事里并没有提到洗澡,但洗澡确实在民生中占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八十年代以前,煤卫齐全还是众多上海人对居住条件的一种期盼。至于煤卫独用,那更是一种奢望。那时能住上钢窗蜡地、煤卫独用的居所的上海人,几可成为“贵族”水准了。

    一度,对上海人来说,在家里洗澡、洗头这些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琐事,都是不容易的。夏天还好办,冬天就麻烦了。所以那时公车上总有一股氤氲味还有头发臭。车厢又拥挤,不时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和你相近的乘客雪花一样撒在双肩的头皮屑。我在做中学教师时,经常要带学生去工厂劳动,称为“学工”。学工有个,可以每天在厂里洗个热水澡。我曾带着好奇心进过厂里的女浴室,但见水汽朦胧中,淋浴房是没有任何遮拦间隔的,各种年龄肥瘦不一的人一丝不挂却态度自如地洗衣服、谈笑风生来回走动,我吓得逃了出来,从此再也不敢涉足,还不识相地将这种感受随口告诉同事,结果成为工宣队点名批评的典型。

    广东人称“冲凉”十分形象。我自幼在香港长大,住在有小上海之称的港岛北角,那都是与上海相仿的有独用浴间的公寓房。但香港四面环海,淡水供应十分紧张。五十年代时,广东东江水尚未向港九开闸,所以香港实行“制水”(即每天分时段供应淡水)。为节约用水,再加上浴缸为蓄水所用,我们就学广东人的冲凉方式洗澡,即舀几瓢水先淋湿身体,擦上肥皂,再舀水冲掉,这种冲凉的方式确实比盆浴节约很多水,洗得也煞爽,而且卫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话不为人知的历史,为什么上海人那么热爱说本地方言?
李大伟:上海话的几个特征
关于太仓,你必须知道的十个事实
中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排行,你的家乡上榜了吗?方言排榜
同为吴语方言区,苏锡常方言能否互通,能否跟上海人做基本交流?
《繁花》变身评弹季播剧,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说得源源不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