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场 | 刘悦来:我们在上海建了30个社区花园,把景观营造主动权还给民众

 

如何看待国人对都市农业由于不理解产生的偏见?

到底都市农业在现代中国城市语境中如何实践?

张唐景观的精巧和自然野趣之美的小花园冲突吗?


小编就这些问题请教了同济大学的景观设计学者、四叶草堂的创始人刘悦来老师,他满怀着对自然的情怀,凭借着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底,在社区花园营造领域深耕细作。带领着团队在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慢慢创造出一片“食物森林”,使“归园田居”的梦想在都市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作者 | Zengpei Yu

编辑 | 艺梦



本期人物


 刘悦来


四叶草堂(全称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英文CloverNature School)是一家致力于自然教育与体验,永续设计以及社区营造的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NGO)。现已成为一家全国自然教育界知名的NGO组织。


四叶草堂微信公众号: 四叶草堂订阅号


刘悦来,博士,上海四叶草堂自然教育理事长,同济大学景观系教师,长期致力于可持续景观设计与社区营造。



以下为正文


A = ArchiDogs

L =  刘悦来



A: 刘老师您好,四叶草堂最近做了哪些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L:最近9个月,我们团队直接参与的社区花园的数量从15个增加到32个,也同步进行了系统的社区课程实验,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规模空前。成都有30个社区和社会组织来到上海进行学习和交流,将社区花园营造的思想跨城市传播。这种关于社区花园的培训,是通过学习的方式,使人们协同发展。理想状态下,自觉而有能力的社区越来越多,未来的花园数量可能会呈指数型增长


我们现在也在研拟城市、区县、街镇、社区不同层级的可参与型绿色空间的系统规划。在包括街边绿地、社区绿地、公园绿地和公共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绿地中,我们选出相对消极的空间,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归属权,进行空间优化,与城市绿道和社区规划结合,将社区花园形成城市级别的绿色系统。


日前四叶草堂与全球最大的自然环境保护组织 TNC 达成了社区生境提升计划,以社区花园为抓手,配合上海2040全球卓越之城行动计划,进行整个城市的生境改善,其中包括土壤和水的改善、植物昆虫的保护、家庭和社区有机垃圾的再利用等等,我们将联合更多力量自下而上的制定相关标准和措施促进上海社区生境的改善和提升。另一件事是去年我们和荷兰驻沪总领事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共同主办的“点燃城市温度”郁金香公益种植活动,其中3000株将种植在社区花园。我们甄选出不同的人来认养郁金香,认养的花儿种植在公共空间中,可以联合不同社区的人支持,关注自己身边的都市田园,已经形成超过100处迷你的小花园。


郁金香公益种植活动

 

 

A: 您们做社区花园有了几年的时间,对未来社区营造的愿景是什么样子的呢?您对未来城市中的都市农业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L:我们想呈现的理想状态是:社区景观,特别是家门口的小微园地,能实现真正的社区自治,从设计施工到维护管理,都可以由社区力量完成。当一个社区建造了美丽的花园,更多的社区能够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从而接触到,讨论到,学习到,在自己的社区建出更美丽的花园。以社区花园为载体,作为社会管理的抓手,自然教育的平台,成为共享天伦之乐的乐园。现代化的都市也可以有归园田居的闲适,身边有自然,都市有田园,城市人也可以体验耕种的快乐。人们从耕种中认识,熟识,分享,成长。     


每个社区和组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如某种特色的种植物或者设施。在城市范围内,在公共绿地的城市里,产量不重要,重在参与。社区主要是居住功能的,都市农园的主要作用是将社区的人和精气神凝结在一起。


四叶草堂上海植物森林地图,持续增长中


A: 在不了解社区花园营造的人眼里,大家自己建造花园似乎太过粗糙,不符合人们对精致的美的追求。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片菜地,既没有花坛的美感,又不能高效生产粮食,与城市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对于都市农业的效果问题,请问您怎么看?


L:景观效果有地域特点的局限,北方冬天不容易很好看,需要温室来种菜。上海的气候比较温和,一年四季都有绿色,做农业的景观也会比较好。北京的覆盖物做好也会很漂亮,选择适宜的树皮和草屑做覆层,既可以保温又可以创造出野趣的效果,更不会在没有蔬菜的季节看起来萧条。火车菜园冬天的油菜花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做都市农业的设计,不能指望像做公园广场一样。都市农园可以让大众感受到不同的美。城市中不仅仅会有姹紫嫣红,也可以麦田稻香。我们之前做的一个道路的方案虽然没中标,但是我们运用了最省钱的方法,不要做彩色的花架,彩色的地面,塑胶的跑道,很多花里胡哨的景观设施长远来看都存在不能程度的污染与环境破坏,这就是我们所坚持的。喜欢自然的人觉得即使枯枝败叶也是美,但是现在大众的审美还停留在对精致的追求。其实这是环境美学的审美观的不同,现在我们参与支持的社区花园采取一种折衷的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引导。希望能用更小的对环境的扰动,取得很大的效果。


对于效果问题,有两点建议:


1,在北方社区花园的设计可以用小灌木和有高度的植物或景观元素,在空地上做出有结构性的框架,这样即使在地被层的花和蔬菜没有长出来,结构性的框架依旧可以建构出美丽的景象。


2,花和菜间植,多年生的宿根花卉,与种植蔬菜配合,产生更好的景观效果。一年四季的颜色会更好,比如玫瑰,可以采摘与食用,既满足的景观的要求,又可以丰富菜园的颜色。德国在菜园有条例规定菜园中花与菜之间的比例,来提升菜园的景观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A:现在的地产商倾向于张唐那种相对精致的景观,而您们的社区营造的相当自然纯朴,您对这一点怎么看呢?土人景观也喜欢做一些农业类的项目,请问您们的项目和他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L:这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问题,但既然问到,就试着说一下,仅仅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这本质上是对当下中国景观生产方式的思考。张唐和土人都是本土景观设计业界翘楚,张唐有创意,设计精致讲究互动有特色。土人追求野趣做大地景观,关注人与自然,水土涵养与修复,我们的作品也很有野趣,也推崇自然复育,但土人场地尺度比我们的社区花园大很多。


坦白的讲,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团队的出发点,是一种自我反思。我们的反思是针对“精准景观”而言,这就是通过精确定位得出精准设计并进行精致加工实施的精美景观。这在中国当下景观市场普遍粗制滥造鱼龙混杂的大背景下难能可贵。这些精准设计,被政府和企业购买,人们作为用户有机会体验这高质量的产品,获得愉悦和满足,这也是每一种产品的追求。


张唐 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张唐 良渚 劝学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但我一直在想,一定还有另外一种相对的方式人们从一开始就高度参与的景观设计,从不完美的到日臻完美的过程。或许社区花园就是这样一种产品,从设计开始,策划、施工、养护等一系列过程都由现在或是未来使用人群带着对未来的预期来共同参与完成。这个全流程参与的过程可以成为高质量的体验,而不仅仅在建成后。这和前述的“三精”景观是两种不同的设计逻辑和生产方式。在精英决策商业运作大环境下,主流的景观生产方式就是政府和企业采购的景观。最终用户,也就是民众,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和使用,没有选择权。我们的设计和营造在找寻另一种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对的一种平衡。这种方式可以使景观作为一种优良的社会治理媒介,在空间生产中达到在地社区自我管理的状态,是对现行景观生产方式的补充或者说矫正:超越效率和消费,引导用户主动思考,参与到景观生产中去。真正的甲方不是出钱的开发商和拥有决策权的机构精英,更应是未来真正和场地息息相关的使用者,而这个过程的根本目标就是透过在地行动,参与者实现了转变:从单纯的景观产品的消费者变为负责而有生产力的人民


共治的景观工作坊 居民居委会协同工作探讨方案


社区互动日+社区景观互动坊进行意见与落实的工作


社区互动日+社区景观互动坊进行意见与落实的工作


从景观的生命周期而言,精心加工制作的景观尤其是人工构筑产品,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被动的受到外力的抵抗而衰败——事实就是越精巧的东西越容易出问题。这和车、手机等一样属于消费品。这些消费品,从开始启用的那一刻,它的精确,开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很多地产公司的购买的景观设计服务,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其房屋销售的道具而已,SHOW一下,只要卖掉了,管它后面如何——所以你会看到大量的售楼处景观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倡导的社区花园主要靠植物等有自然生命的元素透过用户的使用去一起协同生长营造属于自己社区的景观,这是一个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模糊到逐渐精确的过程。我们在探索前期对社区居民进行辅导支持,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使居民掌握基本的社区景观设计营造的技能,参与人员再去影响带动更广大的社区人群来共同营造景观。后期制定完善的自主管理制度规范整个流程。利用人群学习与合作的能力,相互带动。在此过程中,人群的花园营造技法不断精进,从而使空间景观从开始就通过学习迭代提升,生生不息


一米菜园小园主课程农友与小朋友传授花园营造经验


从景观的服务功能而言,越精准的设计,反而局限了使用者,你只能这样用,它实质上是封闭的。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这块场地,并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特别是人工构筑的景观,对这些被精确设计过的“物”的迷恋,对“机巧”的执着,不同程度上会降低对自然的反应。与之相对,社区倡导一种开放界面并湿度“留白”的设计,让人们自由地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我们参与者不断去调适,与自然生命共同成长,与社区共同成长,从中感知自己力量的壮大,这其中,随着动手能力的增强,身体在真实的生活中,人格也得以更加健全。


农园举办农夫市集活动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而言,集中式的设计营造的生产方式有着高效的特点,但是存在系统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导致结果的改变。社区花园作为景观空间的一种类型,采用的是distributing(分布式)的生产方式,把景观生产的不同环节和区块分摊给不同的人,这些人以互助的方式形成自治团体,大家协力为之,如果某一个小环节或者某一小块出了问题,不会导致系统的整体崩溃。当然集中采购、快速的生产效率在大部分时候是需要的,只是应该有另一种方式存在。


市民参与打理菜园

 

从能源消耗与可持续而言,精准设计精巧实施的景观产品,整个设计、生产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特别是其降解,很多成为环境问题。这是资本推动的消费导向的空间生产的根本问题,目前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景观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片段而已。作为专业从业者,我们在汹涌大潮中需要保持警惕,任何旨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探索,都是值得的。社区花园系统,倡导充分利用在地的资源,特别是“废弃物”,设计看重全生命周期的考量,无疑是一种反思与补充。我们强调与自然充分接触,亲手感受泥土的温度,种子的重量和发芽的喜悦——我们曾经在一处学校景观的设计中实验运用香樟种子来种植香樟树,这个景观生产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值得期待的。这种“小”,和被动消费的“大”,是一种有趣的对比,这个过程对人的影响要数十年后才能看的出来。


最后,中国的景观行业尚处于发展期,旨在提升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的生活的需求所采取的任何探索,都是值得鼓励的。核心思路一定是多元的包容的。社区花园只是其中一种探索而已,前面对精准设计的反思,并不是否定专业的力量,恰恰相反,多元参与式景观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对美好生活本质的理解,对市民自我实现对价值观的深度理解。设计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美好生活的创造和创新中去,当下最宝贵的,是扎根在地社区行动和实践


A: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如何在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创造盈利的效果?


L:对于都市农园,成本可大可小,1万块钱和10万块钱都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双手变成很好的菜园。


我们现阶段项目多来自于政府支持,都市农园作为社区建设的修缮与补充,用人与人强化连接的力量来平衡社区原子化,将社区的一盘散沙聚集起来。用单纯作出具体项目的时候是不能赚钱的,土方,基础设施都需要成本,具体还是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但是做成系统之后,有可能会有好转。

        

某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在开展前置性社区营造,无论是政府和商业机构,都看到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潜力。(我们参与的绿城桃李春风小镇也是通过社区农园的建设来吸引业主倡导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现在主要的运营模式还是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并提供一定的运营补贴。运营团队无论是机构还是社区团队,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来聚集人气。运营团队通过举办workshop支持社区相互学习相应的技术。同时workshop不仅是惠及需要人群的活动,同时也是人员的培训和留下作品的方式。现在参与度很高,家庭主妇和妈妈团都是主要的人群。还有居委会和街道的支持,通过10年之内,政府支持,对社区建设的推动促进作用。

        

这些这需要时间的考验,很多的社区花园从开始的1个人到数十人,这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作为社区营造一个有趣的方式,以开放的界面呈现,走过路过的居民看到后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社区花园的建设中来。今天我出门的时候看到我家门口的苔藓花园里的花开了(笑)。


A: 在社区农园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提到居民素质的问题,如果有人偷菜,这是一件好事,这个怎么说?觉得劳动成果都付诸东流了?


L:对,有很多人都过来看。从人性角度来理解,你的东西被人拿走了,被偷了,都是好事。说明你这东西好,有价值,更说明人们喜欢这些东西。他不喜欢也不会偷,也不会拿。你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你的这些东西是好的,安全的,可靠的。

        

至少还有人可以关注它,总比被漠视要好。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感觉很生气,相反的是我会觉得很欣慰。与此同时,如果东西被破坏的话,你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设计和营造没有考虑好这种变化的需求?比如这块场地的被人们使用的频率很高而且缺乏设计的路径,于是出现某些区域的植物被踩死而形成新的路径。我一直认为几乎所有此类涉及“非正常使用”的问题都是设计层面的问题。比如,要解决类似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做很高的围栏或者“禁止入内”的提示牌就能解决的。,做一个不高不矮的东西,不影响视线,(甚至)小孩都不影响。他们可以看到花园但是又不至于翻过围栏踩到花。这是非常温柔的设计,就像刚刚说的,就是一种非常有弹性,有韧性的设计。你发现了他的问题,你有一个曲度,如果它破坏了就能恢复过来,就像自然被破坏了,就能恢复过来。


在朴门菜园玩耍的小朋友

        

我们现在规划学不是在研究韧性城市嘛,其实就是在研究破坏的问题,碰到破坏怎么办,做设计本身要留有这样的空间。比如说你要有育苗的地方,要有苗圃,要有做好准备的地方,尤其做农园,要有一个做好准备的地方。那些菜园中的小苗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来补一补。比如有人踩坏了菜园,你要及时的补上。所以对人性深入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其实你理解自然其实也是理解人,都是自然当中的东西。花鸟草木,其实人也一样,人一定不是一直处于巅峰状态,任何人做事不可能一直这么顺利,也不可能一直都是艰难的。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不是人们在冬天就会怀念夏天,然而夏天的时候,就会怀念冬天。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你对自然理解的越多,对人性理解的越深。这是一种大悲悯的心态。

        

记得之前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演讲时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次饺子,每人只有一小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的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莫言当时不能理解,但长大之后发现也许这碗饺子,对于一个穷途末路的乞丐来说,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我们也在努力,用一个小小的善意之举去改变些什么。我相信,大家看到花,都会觉得美好。当我们在社区荒废的土地上种花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费这种劲做什么,可能第一年种的花,长得不会太好。但堆起的叶子当作肥料会把土哺育得越来越肥,明年的花会开得更好,当花开满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人就理解了。


A:如果想要做都市农业方面的景观设计师,除了以前学习的空间设计基本功之外,还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L:有两点。

        

第一点是对自然的理解。我们从前年一开始做的是自然教育。面向孩子们,也有青年志愿者,也有我的学生。我在教育中发现同学们对自然的不敏感和漠视。他们在设计中经常运用石材等硬质的材料,比如塑胶,白色的砂石。可是,对于一般自然中的材料,例如木桩,泥土的特性,落叶等等,却因为他们的不了解造成的忽视,比如他们对枯枝败叶的了解不够,直接弃之不用。但是学习了可持续设计后,发现这些根本不是垃圾。除了人造物是垃圾外,自然物中没有垃圾。自然中的动物如虫子,大家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甚至厌恶。之前大家都把这些东西忽略掉了。当你真正了解之后,会发现这些都是很可爱的东西——没有虫子就没有可爱的蝴蝶和蜜蜂。大家如何看待这种乡土植物,对乡土植物有多少了解。也是有待商榷的问题。设计师需要有自然教育,更多的了解动植物,了解土壤和材料知识,才能更好的了解这种不同的物料自然的来源。


如果想做一名可持续发展设计师,首先需要对自然有深度的理解。了解动植物、土壤和我们当地的材料。而且不仅仅是刚刚说的对自然物质的深度理解,还有对自然发自内心的尊重

        

第二点是对人,因为可持续性最终是人的行为。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说,物的规律是好找的,人却是最难的,因为人都有自己的意念,这些意念时刻在变化。因为对人性的理解不深,有时喜欢自以为是的做一些正确的事,实际上是错误的。所以最艰难的是对人的理解。

 

A:您可以推荐一些书吗?


L:建议阅读一些早期环境教育的先驱和自然哲学家们的著作,还有朴门永续的书籍等。关于社会创新的话题也是我最近比较关心的,比如意大利设计学教授曼奇尼的著作《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值得一读。



 

作者 | Zengpei Yu

编辑 | 艺梦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分享】社区“边角地”变身“创智农园”: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
他们在上海市中心插秧、种地……造800多个花园,一线城市奇观!
废工地变菜园?3年,他把上海的23块荒地,建成了小森林!
刘悦来 | 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景观设计和营造
500块把垃圾堆变花园,在上海市中心种水稻,同济博士要用36年,送给城市2040个小森林
项飙×刘悦来:陌生的花园,为何让人喜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