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合发展|未来5年,出版业如何拥抱数字技术?
userphoto

2023.06.07 陕西

关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之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特开设《我为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栏目,邀请来自地方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从总体规划、传统出版、出版物发行、融合发展、国际交流5个方面,为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共同绘制出版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7月27日、8月3日和8月10日,版话儿分别推出了《总体规划篇|未来5年,出版业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出版篇|未来5年,传统出版行业往哪走》和《出版物发行篇|未来5年,发行业如何布局》

本期版话儿推出协会、业界围绕融合发展方面撰写的相关稿件,以飨读者。

内容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一定和数字化紧密联系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敖然

自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若干意见》,迄今已经10年。在这10年中,传统出版业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和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不断拓展出版边界,发展成为新型出版业态,出版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数据上看,国内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在2019年所形成的产值已经突破8000亿元,出版行业对拥抱数字技术的认识与实践持续强化,融合出版的效果逐步显现。

启动“十四五”规划是重要的战略布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响使整个出版业向融合出版进一步规划布局,加快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新业态,以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内容需求的变化。

从近几十年数字出版的发展轨迹看,出版融合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技术的进步。从早期的电子出版到信息通信技术催生的内容生产、复制、传播的颠覆性变革,出版规模在迅速扩张,内容的产生方式、内容的呈现形式逐步多样化,借助数字化手段的生产、复制、呈现、传播等方式日新月异,以“9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为代表的用户接受内容的方式与以往全然不同,传统出版正在面对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一旦走进历史当中,我们发现变化的发生其实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疫情中比尔·盖茨说:“一场疫情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正如农业时代的终结并不是因为材料不再重要,工业时代的终结也并非电能可有可无,信息社会驱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已经逐渐从化石能源变为数字化因素。可以预见的是,内容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一定要和数字化、信息通信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此,我认为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启动制定出版行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将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向内容产业的一次重要的战略布局,出版业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从出版业自身来看,出版机构拥有长期形成的内容组织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内容资源,必须保持传统出版对内容生产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进行知识传播、文化传承过程中应该发挥的核心价值,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保障所在。

从疫情暴发后几个月的经济统计数字来看,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网络阅读、线上教育、网络游戏、有声阅读、直播均表现出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历史也一再证明,内容产业和传播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信息技术也偏爱在内容产业找到落脚点,甚至电子商务也首先在图书销售领域落地开花。最近几个月,我们进一步发现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已经被互联网所全面渗透。数字化生活已经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消费快速升级,消费场景快速变化,网络数字化的消费习惯已然形成,需求已经开始释放。

出版人要充分认识数字出版的重任

出版人对于各种变化是否已经有所准备?我国网民超过半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定义的年轻人。这意味着“90后”已成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主力军,互联网对他们而言是与生俱来的,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新时代的用户都到互联网上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内容生产、传播服务和出版管理也需要到互联网上去。

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内容丰富、传播便利、服务广泛的优势,也要高度重视媒体格局变化所带来的舆论导向、网络沉迷和信息安全等现实问题。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出版融合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从“相加”到真正完全“相融”还有不小距离,技术创新、编辑创新和理念创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出版在我国出版业由大变强进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融合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坚定性。

我们看到客户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直播、短视频等媒介新形态,借助个人电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的媒体渠道进行立体式传播。面向“十四五”的谋篇布局,需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在内容产业深入渗透的机遇期,在内容生产、传播服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手段创新和方法创新,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果,深入推进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充分通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战略,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式、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持续提高优质内容供给能力和数字出版精品生产能力、传播能力。

新兴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吉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子书、移动阅读、有声书,而且形成了网络课程、培训讲座等知识服务新模式。“十四五”期间,5G、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必将对出版业各环节都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出版业发展的新动能。

新兴技术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信息传输与显示技术的革命加快了出版内容向富媒体化转变。1999年电子墨水的发明,促生了2007年Kindle电子阅读器,电子墨水特有的省电、护眼等优点大幅提升了阅读的舒适感,从而带动了电子书的飞速发展。但其后十几年,电子纸技术没有本质性发展,而视频图像显示技术日新月异,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不是技术突破难,而是整体性文字深阅读的社会需求弱。5G的普及带来信息传输速度的巨大提升,更加有利于各种高清音视频的传播。我们看到富媒体化将是线上阅读的必然趋势,出版业应在内容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其次,VR、AR等技术进一步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使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VR、AR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通用性计算平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带来颠覆式变革。将AR技术与出版业相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技术、内容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瓶颈,但可以通过聚合媒体形式,增强出版物个性化并进行实时交互,有助于解决传统出版业缺少互联网属性、难以提供增值服务等不足。

再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普及将有可能重塑出版流程,优化出版服务模式。尽管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尚待时日,但其对出版各环节的影响正日渐深入。从出版流程来看,编辑、校对、发行等环节一些重复性强、创造性弱的环节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智能分析也有助于图书选题策划、营销推广。更应看到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与个性化推荐将改变数字内容的分发机制。

最后,区块链等新技术助力数字版权保护,优化内容发布环境。与金融、音乐等产业不同,区块链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还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但其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技术价值将逐步显现。在电子书与数字内容的发布领域,区块链技术也有助于实现数字内容的转售、借出或者赠送等。

与活字印刷、激光照排等出版行业技术革命不同,数字技术对出版业有着正负两面性:一方面赋能出版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机遇;另一方面也在深刻改变社会文化消费结构与习惯,对出版业的现有生态环境与商业模式形成巨大挑战,数字化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出版业如何拥抱新技术

出版业要走创新与融合发展之路,就必须紧紧拥抱数字技术,抓住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与服务价值的多元化。

第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并树立开放的出版理念。我们要看到,两个因素影响了当前出版社对新兴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一是在出版理念上把出版主业过分狭义化,对互联网出版的各种新形式看不懂、看不起大大制约了转型升级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对新兴技术的认识与应用自然无法跟上。二是就传统出版物而言,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是有限的,无论数字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强大,对传统图书甚至简单转换品如电子书的生产营销作用都不大。冷漠与隔阂的背后是业态创新不够。当出版社需要线下线上相结合,在线上发布大量内容,与读者建立联系并形成高效互动时,必然需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助。因此,只有加快产业创新,才能与技术能力提升形成良性互动。

第三,着眼与纸质出版相结合,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自媒体、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不仅是纸质出版的助推器,也是融合出版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尝试通过在图书、期刊上加二维码等方式,强化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的融合,提升纸质出版物收入,实现数字资源价值。同时与出版内容相结合,探索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在各种主流自媒体平台上打造精品账号,建设自媒体矩阵,探索新的内容运营模式。

第四,强化内容优势,把技术置于内容产业发展的底盘上。互联网企业依托技术优势搭建起内容汇聚平台,形成了一些成功案例,导致我们在探究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往往过多强调技术驱动模式,出版企业常常围绕新技术亦步亦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实际上,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纸质出版,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内容基础不扎实。传统出版中所存在的数字化版权不健全、内容专业化和深度厚度不够、适合于网络消费的音视频资源较少、独家高端资源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转型发展。因此,在不断提升技术力量的同时,出版企业更应利用强大的编辑力量和判断能力,紧密联系传统出版,发挥好内容优势,要通过整合各方面出版资源强化内容与信息服务能力,实现由传统出版向现代信息与知识服务的转型。

加速融合发展 重构产业生态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童之磊

“十三五”是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和质效提升的关键时期,数字出版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核心驱动力。众多出版单位持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加大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在技术手段、运营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加强数字时代版权保护,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相较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出版业的数字化依然有较大差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文娱产业增长态势得到激发,产业价值进一步放大。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出版业与在线文娱内容的各形态将进一步深度融合。5G时代,新业态、新形式的创新突破将为出版业提供活力和新的增长点。

中文在线集团作为中国数字出版开创者之一,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结合中文在线业务实践,我在此对“十四五”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探索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出版持续发展。

出版业融合发展最关键的是从业人员的提升和转变。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策划、编辑、校对和发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用户增长和平台运营等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但传统出版业在薪资待遇、激励机制等方面都缺乏吸引力,进而导致创新能力滞后。此外,用户多元的泛娱乐需求也带来一定挑战。网络文学和有声书、短视频、网络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在线文娱内容形态进一步交叉结合,呈现出新内容、新业态,也亟须吸纳网文作家、影视制作、音频制作、新媒体营销等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和薪酬激励机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是数字出版业转型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研各方参与。 首先,要依托知名大学的专业课程优势,构建大出版、大文化、大编辑和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运营等综合学科背景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加强课堂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实训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在源头上成为应用型人才;再次,在几年的学校培养之后,企业要成为“社会大学”的主体,为行业长远发展培养有优秀实战经验的人才。

中文在线以打造数字内容平台为核心,集聚驻站原创作者370万人,与60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签约作者2000余人。为了能让作者安心创作,公司旗下17K小说网、四月天文学网和汤圆创作推出了完善的作者福利和晋级体系,还联合网络文学大学为原创作者提供分级培训和奖学金。同时,公司围绕网文作家培养,集聚一批优秀的内容编辑、平台运营、IP开发和营销推广等人才,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维权服务。

版权是数字出版企业持续运营的基石,保护正版、打击盗版一直是内容创作者的难题。2016年以来,一系列打击盗版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文学行业正版化和规范化发展,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建立且不断深化。但是,由于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盗版越来越便捷和隐蔽,而维权难度也在加大。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总体盗版损失为56.4亿元,其中一些热门作品的侵权盗版率更是高达80%以上。

我认为,要建立数字出版反盗版联盟,通过行业集体力量和专业维权服务,推进数字出版版权环境建设。中文在线组建了专业的维权服务团队,帮助作者和合作伙伴打击盗版。公司先后起诉了盗版网站上千家,运作知识产权保护案件近万件,涉案作品超过10万部。在以民事诉讼作为主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增加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刑事保护的投入力度,寻求全方位、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出版业升级再造。

互联网大幅拓展了全民阅读服务的范围,阅读方式、用户交互端口和界面、教育阅读交互技术等都在发生着全方位变革,传统的阅读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APP、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传播工具的推陈出新,正在推动新一轮出版业生态重构。

我认为,出版机构要摆脱“试一试”“停一停”的踌躇,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作为长期战略,聚拢互联网行业优秀人才,开发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才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中文在线拥有丰富的正版数字内容资源,可提供网络文学、电子图书、有声书、视觉互动阅读平台、影视等多元数字内容;同时,提供多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APP、电脑端、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云屏数字借阅机等多种软硬件设备,在不同场景下尽情享受美好阅读体验。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出版业必须将加速融合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引领,在人才、内容、技术、渠道和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以适应互联网和5G新时代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出版十年,转型融合寻路
中国数字出版规模缘何不大
数字出版产业
如何培养造就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以重庆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匠心精研,全面赋能智慧出版新时代
【盘点2015】数字出版业:向更高目标迈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