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影片 悉战史】
战影视群>>【观影片 悉战史】——二战期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的七大战役

【观影片 悉战史】——二战期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的七大战役

加入收藏 已经被1位会员收藏

2009-8-19 21:52:07

   09年4月初,我和几位同好建立了一个以交流战争影视,尤以二战影视为主的论坛《战火影视》。建坛初期,我们几个就进行了一场“战役”,搜寻并发布了一批南斯拉夫拍摄的反映二战的影片。通过观赏影片,特别是在对部分影片进行字幕翻译时,我们查阅了一些二战史料,逐步地对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前南的反法西斯的斗争,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今日,将结合对影片的介绍,将有有关资料与大家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迫使南斯拉夫于1941年3月25日签署议定书, 加入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南斯拉夫军民于26日夜发动政变,推翻政府。新政权宣布同德签订的协定无效。希特勒联合意大利于4月6日黎明向南斯拉夫发动大规模进攻。13日,德军占领贝尔格莱德。国王和大臣们纷纷逃亡国外。 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保皇党最高统帅部于4月17日宣布投降。

     第一大战役:1941年9月27日-10月15日。德军出动了342师、113师和704师的一部分以及南斯拉夫保皇军塞尔维亚志愿团、克罗地亚地方卫队、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的塞尔维亚游击队等在塞尔维亚西北地区的沙巴茨和乌日策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激战...

 

     电影《67天》(又名《乌日策共和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1941年6月27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以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的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南共中央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均设于此,乌日策迅速成为全国反法西斯运动的中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乌日策共和国”。解放区共占地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建立有医院、兵工厂、后勤补给基地,成为原南地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第一个根据地。指挥员波拉率领游击队在乌日策首战告捷,并且在艰苦的战争生活中与美丽的娜达姑娘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后来,保皇军和德国法西斯勾结在一起,联合进攻乌日策,存在了67天的新政权被残酷地扼杀。于是,游击队又开始踏上新的战斗征程。


    第二大战役:1942年1月17日-23日。纳粹德国纠集意大利军队、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匪徒在东波斯尼亚对南斯拉夫游击队展开进攻。1月21日,第一无产阶级旅在同轴心国部队的战斗中这个旅的第二营14名战士牺牲,并在同一天,德国在Pjenovac袭击了一个小火车站。在这场战斗中,无产阶级第1旅和罗马尼亚支队59人牺牲,包括罗马尼亚支队指挥官斯拉维沙·瓦伊纳·亚信 、舒马迪亚营的指挥官米兰·伊利奇和政委的德拉甘·帕夫洛维奇·?ilja 。为了躲避敌人的优势兵力,突击旅兵分两路,从罗马尼亚开始,向萨拉热窝挺进,途中,他们必须穿越冰天雪地的伊格曼山。翻山并不困难,最大困难的是严寒的气候条件——夜晚野外的气温达到零下30度,路边的树木不时发出冻裂的巨大响声。小伙子们在穿越铁路时,看到行驶的火车中,德国人大吃热腾腾的事食物,心中不禁咒骂愚蠢的战争。而发现他们的德军值勤士兵只把他们当成寻找盐和面粉的难民。突击旅继续前进,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让他们难过的事情,见到路边冻死的人、难以坚持跪倒在地的马匹,更痛苦的还有饥寒交迫的身体和不时出现的幻觉,旅长督促人们不能睡着,鼓励共产党员们打起精神。凭借顽强的意志,两队人马走出了雪山,在长达19个小时的艰难行军后胜利会师,粉碎了敌人的包围计划。但是严寒造成了20个士兵的脚部严重冻伤,割破的靴子里是蓝白色的冻得没了知觉的双脚。医生不得不切除了他们完全冻死的脚趾,200个没有了知觉的黑色脚趾被埋在了泥土中。遭遇破伤风却没有疫苗的几个年轻战士牺牲了生命。随着苏联红军在莫斯科获胜,盟军在欧洲的攻势也加强了,南斯拉夫游击队发表宣言努力战斗。之后,西班牙的骨科大夫又取出了突击队员们增生的趾骨,因为没有麻醉药,不少人硬挺着完成了手术。

 

   《远征伊格曼 (1983)》【(IGMANSKI MARS )编剧:斯洛波丹·斯托杨诺维奇 导演:兹德拉夫科·肖特拉 主演:蒂霍米尔·阿尔西奇、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影片根据小说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南斯拉夫的一段惨烈的战斗,这战斗不是和敌人的针锋相对,而是战胜自己、战胜极其恶劣的严寒天气的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斗。影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角,塑造了坚强、勇敢、充满人性的突击队员的群像。他们在医院里的惨痛经历会让人的心灵产生强烈震动。  

 

 

   第三大战役:1942年3月31日 - 6月。纳粹德国以718步兵师、717步兵师第737团第3营;意大利第一山地师、第五山地师、22步兵师;克罗地亚“乌斯塔沙”的3个营以及克罗地亚地方卫队的一个营,对波斯尼亚东部、黑山北部以及桑扎克和黑塞哥维那东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第1和第2无产阶级旅同敌人进行着殊死战斗。这其中科扎拉战役最为惨烈。1942年6月-7月间,德军15000余人在22000“乌斯塔沙”匪徒的配合下,对无产阶级第一旅的克拉伊纳突击大队驻守的波斯尼亚西北部的科扎拉山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3000名游击队员及部分当地百姓,为掩护群众进行了顽强抵抗。



    影片《科扎拉之战》讲述了这场残酷的战斗。据估计,在战斗中,游击队损失了大约1700名士兵,成千上万的平民从科扎拉被送往集中营...

     第四大战役: 1943年1月-4月,纳粹德军以及意大利、乌斯塔沙共15万人在2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在被占领的南斯拉夫黑塞哥维那附近的内雷特瓦河,同铁托领导的2000多人的游击队展开激战.
     1943年初,南斯拉夫解放军基本兵力(9个师,3个旅和许多游击队)驻在南斯拉夫中部西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广阔的解放区(面积约37500平方公里)。为消灭南解放军和彻底摧毁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法西斯军队在勒尔上将指挥下从1943年1月20日起发动了进攻。敌为实施“白色—1”战役,调集了4个德国师,3个意大利师和乌斯塔施—道莫布兰的新编部队,共约8万人,三面包围了解放区西北部的南解放军。与敌对抗的是波斯尼亚第1军和克罗地亚第1军的部队以及游击队,总数约2.5万人。法西斯军队虽然兵力上占压倒优势,且有空军的强大支援,但并未完成受领的任务。只有党卫军第7师于1月26日在斯卢尼突破了南斯拉夫军队的防御,从西北向比哈奇进逼,使比哈奇—克柳奇交通干线和通往南解放军中央医院(在普罗佐尔以西,住有约4000名伤员)的道路面临被占领的威胁。
     战争爆发后,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一直颇为活跃,但随着各地傀儡政权的建立,游击队被迫转移到乡村,1942年8月,铁托本人率领党中央秘密撤退到波斯尼亚山区。游击队团结国内真正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团体,也对假抵抗、真反共的切特尼克武装予以还击。到1943年初,游击队已迅速发展到15万人,编有9个师、36个独立旅和近70地方游击队,成为德、意占领军的心头大患。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希特勒希望将巴尔干驻军调往俄国,因此德国总参谋部制订了“白色行动”,准备调集在南斯拉夫的纳粹军队和克罗地亚国民自卫队对游击队根据地进行一次彻底清剿,计划的重点在于聚歼游击队主力并消除其群众基础,在“白色计划”中,军事打击的中心是游击队根据地所在地比哈奇。
     鉴于战争形势,1945年最高总司令铁托决定反攻。为此,要求在解放区西北部阻止住敌军向前推进,同时以解放区东南部的主要战役集群(编有3个师,即无产者第1、第2师和突击第3师)向东南实施突击,突破内雷特瓦河畔的敌军防御,然后向黑山和南塞尔维亚发展进攻,以利于进一步扩大这些地区的人民起义,粉碎并从这些地区赶走“游击队”和占领者。内雷特瓦河交战是实现这一宏大计划的第一阶段。集结在普罗佐尔地域的主要战役集群的军队,于1943年2月16日转入进攻。他们击溃了与之对抗的1个意大利师,2月20日在几乎80公里宽的正面前出至内雷特瓦河中游,占领了所有桥梁。近0.7万名“游击队”分子守卫着河对岸。意大利人耽心主要战役集群向滨海地区突破,急忙将自己的兵力向莫斯塔尔地域主要战役集群的右翼集结。在主要战役集群左翼,敌人试图不惜任何代价固守科尼茨这一坚固的支撑点和沿内雷特瓦河上游通往东黑塞哥维那、黑山和桑扎克的咽喉。还从萨拉热窝往科尼茨地域抽调了德军师之一部。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执行蓄谋已久的计划的同时,于1943年2月25日以4个师的兵力开展进攻,企图肃清解放区东南部的南解放军(“白色—2”战役)。进攻过程中,德军统帅部发现那里的南解放军兵团主力已挺进至内雷特瓦河,遂于2月27日把2个师调往他们的后方。但进攻之敌在普罗佐尔以北被克罗地亚第1军第7师的英勇抗击所阻。然而主要战役集群还面临着被围的危险,中央医院仍受着严重威胁。为拯救伤员,主要战役集群的基本兵力(9个旅)于3月3日前在普罗佐尔以北地域集结,实施反突击。与此同时,南解放军为迷惑敌人不使其识破向内雷特瓦河运动的企图,炸毁了所有桥梁。经过历时两天的激烈反突击战,法西斯德军部队被击溃,并于3月5日被赶至上瓦库夫地城。南解放军最高司令部赢得了时间,疏散伤员,组织强渡内雷特瓦河并向东南突破。主要战役集群的基本兵力再次迅速折回内雷特瓦河河谷。第7师和从滨海地区撤回的第9师加入其编成。1943年3月6日夜,第2师各分队出敌不意发起冲击,沿已遭破坏的亚布拉尼察大桥渡到内雷特瓦河左岸,击退了守卫渡口的“游击队”分子。河上架起了吊桥。3月8日,第2师主力沿吊桥渡过了河,在内雷特瓦河湾击溃了“游击队”部队。与此同时,第3师在河右岸对法西斯德军部队发起攻击,将其赶至科尼茨。该师在奥斯特罗扎茨地域渡过内雷特瓦河,沿左岸进攻。伤病员也过了河。留在右岸的主要战役集群诸兵团受敌压逼,逐渐收缩桥前防御,朝桥上撤退。3月15日最后一个旅来到内雷特瓦河左岸。所有火炮和交通工具都被迫在右岸毁掉。先遣部队已前出到别拉河,保障了整个主要战役集群向黑塞哥维那东南部突破。法西斯德军前出至内雷特瓦河河谷,放弃了追击。  
      内雷特瓦河战役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取得巨大胜利的一次交战。这次胜利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它挫败了德军统帅部消灭南解放军主力和镇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阴谋。南解放军在内雷特瓦河粉碎了“游击队”分子,致使其在南斯拉夫的活动彻底失败。主要战役集群牵制住了敌军主力,并予以严重杀伤,从而改善了克罗地亚第1军和波斯尼亚第1军的态势,使他们几乎恢复了原先的西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解放区。
     内雷特瓦河大捷促使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得到加强,队伍进一步壮大,推动了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开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交战中显示出复杂情况下机动巨大兵力的高超艺术,表现了防御的坚定性和进攻的神速性。战士们表现出良好的战斗素质,勇敢和英雄主义。
 

     电影《内雷特瓦战役》生动地刻划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英雄——铁托。这部由南斯拉夫7家电影制片厂依靠意大利、西德等国家的协助拍摄的战争巨片,再现了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一场著名战役。 拍摄这部大制作、大规模的影片历时20个月,耗资1500万美元,参拍人员达15万人之多,有美、英、法、意、苏等国家的演员参与拍摄,推出后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放映过,影响深远。    


     第五大战役:1943年5月15日-6月16日。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东南部苏捷斯卡河附近,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乌斯塔沙共计12.7万人对万德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发动代号“黑森林”的围剿,企图将南军主力约1.8万人歼灭在黑塞哥维那与门的内哥罗交界的苏捷斯卡地区。
    1943年6月4日,以J.B.铁托为首的南军最高司令部决心分两路突围:第一路最高司令部和无产者第1、第2师,向泽伦戈拉方向突围,挺进东波斯尼亚;第二路第3、第7突击师和中央医院向桑扎克方向突围。7日,第一路由苏哈向泽伦戈拉转移途中遭德军阻截,仅前卫无产者第1师一部突围成功。在最高统帅部和第一、第二以及第七师突围后,敌人的主要打击落在担任后卫、保护伤兵的第三师身上,政委德热拉斯和师长科瓦策维奇指挥着部队。当第三师蒙受重大损失渡过苏捷斯卡河后,一切平静下来,似乎德国人已经撤退,但当游击队员向最近的山区走去的时候,德国人躲在碉堡中开火了。回头意味着死亡。于是,指挥员下令进攻。他们领头冲向敌人碉堡。半数的游击队员在冲近碉堡时倒下,其余的队员一共摧毁了30多个碉堡。但是当游击队员快到达山顶时,高大而强壮的师长科瓦策维奇被一颗子弹打中前额而牺牲。
    1943年6月9日,最高司令部率其他部队改道转移,经特延蒂什特向弗尔布尼契盖前进途中遭德军空袭,铁托负伤。当夜,第一路向泽伦戈拉突围成功。6月9日,第二路的第7突击师带领600名轻伤员跟进,利用夜暗在特延蒂什特以南渡过苏捷斯卡河,于10日晚在泽伦戈拉与第一路会合。第二路的第3突击师带领中央医院试图渡过塔拉河向桑扎克转移,未果。6月10日,在苏捷斯卡河以东乌切沃地区陷入德军4个师的包围。在粮食、弹药严重缺乏情况下,第3突击师和1200多名重伤员与敌人浴血奋战,师长S.科瓦契维奇中弹阵亡。至13日中午除部分官兵冲出重围外,约8000多人壮烈牺牲。
    突围后的游击队主力在挺进波斯尼亚东部的途中坚持战斗,解放了斯雷布雷尼察等数座城市,缴获了一批武器。德军指挥部在总结战役时不得不承认,战役目标没有实现。德军东南欧指挥官莱特将军后来说:“使牵制在南斯拉夫的德军脱身并将其调往东线这一原先确定的任务根本未完成,相反战役结束时反倒要德军派来新的部队和指挥人员。”
    苏捷斯卡战役表明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士和指挥员的战斗素质及其作战技术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战胜象德军指挥官这样训练有素的指挥官,象德军这样经过良好训练的军队。14日,南军最高司令部率主力挺进东波斯尼亚,开辟新解放区。
 

    电影《苏捷斯卡战役 Sutjeska (1973)》本片是一部由前南斯拉夫政府支持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根据南斯拉夫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游击战---著名的苏捷斯卡战役改编。影片从筹备拍摄到上映历时三年,前南政府曾派庞大的陆军、空军、装甲部队参加实地拍摄,战争场面拍得很逼真,突出表现了南斯拉夫军民在铁托的领导下,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战斗业绩和爱国决心。获得了第七届莫斯科电影节特别奖。该片曾于我国上映,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译制。饰演铁托同志的是已故英国著名演技派大师理查·波顿;另一主演巴·日瓦伊诺维奇是南斯拉夫著名的功勋演员,他所拍摄的200余部影片中,绝大多数都是二战题材,这其中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夜袭机场》、《黎明前到达》等影片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一部《武切沃高地Vrhovi Zelengore(1976)》据真实故事编写拍摄。取材于苏捷斯卡战役中著名的武切沃高地之战。

     第六大战役:1943年底-1944年初,在南斯拉夫黑山的北部,达尔马提亚南部和波斯尼亚东部、桑扎克地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纳粹的代号为“子弹闪电(Kugelblitz)”、“暴风雪(Schneesturm)”、“herbstgewitter”三次进攻(在一堆原版片中,尚未找到对应的电影,相关的书倒是找到了,可惜俺不懂塞语,且书是电子扫描版的为图片格式,比较郁闷!)

“herbstgewitter”与之对应的影片《地狱岛Pakleni otok ( 1979 )》二战后期, 意大利投降后,德国军队纷纷采取控制达尔马提亚海岸,迫使成千上万的人逃离避难。 南斯拉夫游击队的一艘小船,装满难民,试图到达一个安全区,但由于风暴造成故障,必须停在附近的一个小岛。 虽然机组人员试图修复它,这时德国一艘德国军舰驶来...


       第七大战役:1944年5月25日-7月3日。在南斯拉夫波斯尼亚的德瓦尔,铁托成功粉碎了纳粹针对他本人代号为“跳马”(Rösselsprung)的斩首行动。

《突袭德瓦尔Desant na Drvar (1963)》1944年5月21日-24日,分散在各个训练基地的党卫队第500伞兵营的士兵开始被运送到匈牙利南部的几个空军基地,他们将作为整个行动的尖兵首先被空投到铁托司令部的驻地,行前,每个伞兵都得到了一张铁托的照片,并被告知对此人要格杀勿论。5月23日,一架德国侦察机对德瓦尔地区进行了照相侦察,当时曾引起英国军事代表团的警惕,但游击队方面仍然无视他们的警告。5月25日清晨6时35分,"跳马"行动开始了,德国人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群吼叫着扑向了德瓦尔,对这座弹丸之地的小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轰炸,接着,40架JU—52运输机凌空低飞,投下党卫军第500伞兵营的士兵,这些伞兵顺利降到了指定地区,10分钟后,滑翔机又带来了大批德军的机枪手,铁托从他卧室的窗户里看到了这个惊险的场面。在那里,他们遭到游击队员的顽强阻击,伞兵们只能艰难地一边作战、一边向铁托指挥部所在的山洞进攻。  大约9时左右,德国伞兵已经占领了大半个镇子,这多半是因为游击队的主力都在德瓦尔市郊很远的地方,不过德国人也遭到了顽强抵抗,南斯拉夫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区委员会的6名成员被德国伞兵包围在一座房屋里,后者劝他们投降,可是这几个勇敢的战士选择了战斗到死,在乌纳茨河对岸,党卫军"欧根亲王"师的部队推进缓慢,因为他们受到了游击队训练营学员的勇猛阻击。
  有关铁托当时行为的传闻很多,有人说他在逃走的时候摔破了脸还磕掉了牙齿,这可能是事实,但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当时德国伞兵的一个班已经推进到了铁托居住的山洞入口处,他们向里面投掷手榴弹,并不停地射击,但铁托的运气不错,因为他的房间下面正好是乌纳茨河谷,聪明的游击队员们在房间的地板上打了一个洞,然后放下一条绳子,铁托从绳子攀缘而下,来到河谷,游击队的二号人物—爱德华·卡德尔和其他领导人如密洛凡·吉拉斯、亚历山大·兰科维奇以及铁托的女秘书兹登卡(她后来成为铁托的妻子)等人也都顺利脱险,就连铁托的爱犬也被救出,一名美国摄影记者和一名英国记者因未能及时逃出被德国人俘获,但大部分来访的外国客人都逃脱了攻击,铁托一行人沿着乌纳茨河谷进入了一片果园,在那里,他们找到了通往波多齐的小路,终于逃到了安全地区。
  现在,愤怒的铁托开始着手对德军发动反击,他命令驻扎在德瓦尔城郊的部队火速前来增援,大约9时许,第6利卡无产阶级师接到命令,他们从12公里外的驻地跑步赶来投入了战斗,英国军事代表团也与皇家空军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立即派出轰炸机前来支援。越来越多的游击队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了作战行列,德国人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幸好这时候,携带第二梯队的滑翔机降落了,同时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也开始提供空中支援,第500营的伞兵们在从滑翔机上下来的战友帮助下终于冲进了铁托的指挥部,但是失望的伞兵只能在那里找到为庆贺铁托的生日,游击队的裁缝刚为铁托做的一件新元帅制服。大约中午时分,游击队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伞兵只好抢占制高点,转入防御,以便等待援兵到来,整个夜晚,愤怒的游击队员一直在进攻这个小小的部队,伞兵们被压缩在一个墓地里,直到"欧根亲王"师的突击部队打通战线将他们营救出去。
  由于党卫军"欧根亲王"师和装甲部队的到达,游击队开始撤退,德国人则四处寻找铁托,为确保铁托的安全,游击队决定把铁托转移到一个稳妥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地中海上的维斯岛,那里现在由英国人控制。1944年6月3日,铁托从姆利尼什特附近一个游击队控制的机场搭乘英国飞机前往意大利的巴里岛,6月6日,皇家海军的猎人级驱逐舰"布莱克默"号把铁托送到了维斯岛。在那里,铁托将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余下的岁月。在德瓦尔,皇家空军从5月26日起,开始对游击队提供空中支援,一周之内,出动了大约1000架次的飞机,游击队的主力趁机冲出了德军的包围圈,德国人精心策划的"跳马"作战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译制片《内雷特瓦河战役(铁托炸桥)》1969南斯拉夫
二战血腥的南斯拉夫游击战:苏捷什卡战役
南斯拉夫二战译制片《内雷特瓦河战役(铁托炸桥)》
南斯拉夫二战片《内雷特瓦河战役》(铁托炸桥)
经典电影背后的经典战役——内雷特瓦河战役
二战时,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到底有多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