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过一些弯路,我终于带娃爱上了阅读!

上周安安读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文中插图均来自本书,著名水彩画家关维兴先生),问及读后感,说挺好看的,描写很细致,内容很新鲜。

看她饶有兴致的读完这本“有故事”的书,我不禁回想起几年来陪她阅读的曲折经历。

1

教训:有些孩子的阅读是需要“鸡”的

安妈和我小时候都是嗜书之人,偏偏安安不是。

安妈是文科生,现在还保留着逛书店的好习惯。我虽然是理科生,但小时候最喜欢泡在老爸学校的图书室啃书,后来一路上学也没中断。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数学学霸,作文还可以写的那么好,大量阅读应该是个最主要的原因。

安安出生之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除了身心健康之外,我们对她的最大期望。识字之后,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参照各类图书排行榜,给她采购了一大堆书,加上别人送的,家里的书柜满满当当的。

但是,或许因为我和安妈的阅读兴趣都是天生的,也缺乏被“鸡”的经历,加之对遗传的“迷之自信”,所以在主动引导安安看书这件事上,起步略晚。虽然也给她讲故事,陪她看绘本,但总是感觉她离预期中那种状态差一点。

比如,她很少有读书读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情形根据我的经验,这说明很多书她只是看了,但是并没有读进去。

安安这种浅阅读状况一直持续到上小学,让我不再“静待花开”,而是下定决心“干预”,启动鸡娃模式的主要原因,不是语文,而是数学

低年级的时候,有一回安安的数学单元测验只得了达标(迄今为止唯一),帮她辅导作业时我才发现,问题根源不在于数学,而在于语文,因为好几道应用题,她都没理解意思,等我给她“翻译”过来,她的列式和计算统统自己搞定了。提示家有数学普娃的家长,注意这个问题,数学成绩不理想,需要分析是孩子没有建立数学思维,还是没读懂题目。

阅读这件事,必须开始“鸡”了。

胖爸爸总结:孩子天性不同,有的天生就喜欢阅读,比如朋友家的女儿,三岁时,周末父母睡午觉,自己就专心捧着书在客厅看一下午。如果孩子的兴趣点在别的地方,那么阅读这件事,就需要家长的引导。

2

经历:计划和激励手段的局限性

为了帮助安安尽快养成阅读习惯,我和她一起制订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既包括内容品类的,也包括时间安排的,颇有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安安读的很努力,我的激励机制也很完善,比如贴纸,积分,物质奖励等等。但是,实话实说,效果并不好。

因为“每周读完一本书“”每天多少页”“这个学期怎样怎样”这样的目标,太具体,太刚性,时间长了,要么应付过关,要么达不成目标心情焦躁,让原本快乐的一件事变得很没有情趣。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她每读完一本书,“抄录好词好句”“谈点想法”,这些原本很有价值的做法,实施起来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安安会认为读书这件事竟然也有“作业”,增加了莫须有的压力。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学年。期末盘点的时候,发现一个学期也就读了3-4本书,有的还是囫囵吞枣就过去了。她渐渐流露出厌倦情绪,我也觉得不是个长久之计。

胖爸爸总结:计划、目标管理和激励约束,都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运用得好也能成为很好的教育工具。但是,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制定计划,设定目标,约定反馈机制,必须综合考虑基础,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多重因素,否则可能就会拔苗助长、南辕北辙。

3

反思:家长是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安安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她身上的任何问题,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源头。阅读习惯没养成,一定是我们先出了问题:

第一,缺乏亲身示范。

有一天和安妈聊这个话题,她颇为感慨地说:咱们自己都多久没完整地读一本书了?想想还真是。孩子小的时候,吃喝拉撒忙得昏天黑地;长大一些,工作上的事又此起彼伏。稍微有些功夫,刷一下手机,碎片化阅读。这是常态,也是病态。

女儿刚上小学时,有个比她小的男生,和她一起上跆拳道。孩子妈妈带着厚厚的眼镜,每次陪孩子上课,手里都会捧着一本书,通常是人文类的,哲学类的。有一次聊起来,我明知故问地询问她儿子阅读的情况,她说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当时就已经可以自己读三国演义了,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父母是孩子的全职老师,这话屡屡应验。

第二,缺乏科学培养。

在培养阅读习惯这件事上,我和安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想当然的以为安安会自觉爱上读书。但是,孩子和我们的成长环境大不一样了,那时候宅在家里,看书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带来有趣体验的选择;现在宅在家里,诱惑太多了,综艺节目,短视频APP等,都可以给孩子带来直接的高强度的感官刺激,看书反倒有些相形见绌了。

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我们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拿一套硬性的标准来框定这种软性的习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阅读机器”

胖爸爸总结:我们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也只有我们。要求她怎样,我们必须先怎样,这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定律。

4

改变:养成好习惯的几个关键点

阅读这件事的重要性,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阅读能力不强的孩子,将来高考连卷子都看不完。所以,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是这一届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使命。

知道了问题所在之后,我和安安都做了一些调整,首先自己身体力行,把读纸质书的习惯再捡起来,同时对安安的阅读培养计划,做了一些改变。

第一步,从规定书目转变为规定时间。

阅读是一项长期投资。即使像安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体上依然处于培养兴趣阶段。所以,读书的习惯比读什么书更重要。任何习惯的形成,归根结底都源自于时间的积累,所以规定时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方式。

具体安排,一是频率方面。目前是每周五次,周一到周四写完作业之后,就是规定的阅读时间,周五的阅读时间调换至周末两天中的任何一个半天。二是时长方面。这是和安安商量后的结果,第一个月规定每天四十分钟(相当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长),第二个月一个小时,从第三个月起,基本不用规定了,因为经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到停不下来。

在我的计划中,其实还藏着“每周一本书”的计划,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和孩子说,主要是怕她有“为了读书而读书”“凑数”的想法。从执行情况来看,一个月读3本,是可以正常完成的目标。

第二步,清空书柜,交出书目选择权。

给孩子规定了阅读时间之后,书目则完全由她自己决定,她说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通常情况下我不干涉,也不发表意见。

为了释放足够的“诚意”,我和她一起把堆得满满的书柜,做了一次“心动整理”,她有兴趣的就留下,没有兴趣的,送人的送人,捐赠的捐赠。

此后她想读什么书,现看现买,偶尔还会制造一下稀缺感。或者,将其作为一个奖励手段——你得先把这本书读透,才可以继续买下面的书籍。

前面提到的《城南旧事》,是被“断舍离”之后,又重新买回来的,因为她们的语文课上,刚好学到林海音。

真正行动下来,我才发现,孩子其实此前隐藏了很多真实想法,因为她有自己的社交圈和认知范围,知悉很多我们不曾关注的信息。买书这件事,就和买衣服一样,家长只要负责买单就ok了。

第三步,让读书成为亲子的有效途径。

读书不同于绘本阅读,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所以最迟三年级以后,就不建议家长伴读了。但是,如果只让孩子一个人闷头看,特别是在她还没GET到读书的乐趣之前,“LET IT GO”的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长把握情况。

我现在采取的办法是,每到周末和安安交流一下本周阅读的内容,请她讲讲故事梗概,描述喜欢的人物,说一些经典的句子,讨论一些开放的话题,这既是让阅读反作用于语文,也让孩子觉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任务,而是亲子互动的一种途径。

对家长而言,这其实并不难,很多孩子的书,只有300多页,她精读需要一周,成年人粗读一遍,也就两个晚上。

经过上面这些调整之后,安安的阅读兴趣大增,习惯基本养成,有时还会主动抄下来一些好词好句做积累。

有一回写作文卡壳了,她不由自主的说了一句:哎,看来书读的还是不够呀!听完,我心里偷笑了半天!

鸡娃的最高境界,是让娃学会自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分级阅读书目(2020版)附阅读习惯养成实用攻略
小学生阅读的五种形态:悦读,跃读,阅读,月读,越读
读书迎春正相宜
保证学生每天阅读的有效性,你有什么高招?|每周一问
中国几千年的读书传统,是谁破坏了现在孩子的阅读习惯?
提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