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程院院士提醒:3岁以前培养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否则耽误一身!

在生命起跑线上,怎么赢?

3岁以前,培养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孩子社会情绪能力培养要抓紧生命最初1000天,否则耽误一生

保健时报记者 楚超

指导专家

韦钰(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怎么赢?”“宝宝会说话之后就让他识字、学算术、学外语,好不好?”“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哪个在先?哪个更重要?”想必不少孩爹孩妈或者准父母都有这样的疑惑。著名教育专家、前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表示,在孩子生命早期,社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重于知识的学习。

智商可以后天不断培养

情感和语言要抓住关键期

“在人发育的早期,儿童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韦钰介绍说,感知(如视觉、听觉、触觉)、语言习得、依恋情感的形成,以及一些社会情绪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培养等会存在敏感期,甚至关键期。而某些认知能力、明晰性的学习以及智商的发展等,不存在关键期,在人的一生中都可以不断地习得这些能力,提高这些素质。

早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对养育者的模仿。比如,新生儿就具有模仿说话口型的能力。宝宝依靠与养育者的互动,获得感知觉的发展。美国科学院院士发现,婴儿在出生后6~9个月之间会对其母语更敏感。“这就是说,如果想让孩子掌握第二语言,就必须由他(她)的养育者直接跟他(她)形成言语交流。”韦钰说。

洛伦兹和他的鸭子

“不光是人类可以在生命早期培养情感,小动物也一样。”韦钰举了个有趣的案例:“奥地利科学家洛伦兹做过一个试验,他养了一群小鸭子,它们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孵化的。他每天带着这群小鸭子游泳,后来这些小鸭子就只认他,只跟他亲近。可见,在动物发育早期也能培养出依恋感情。”

自控能力培养

要在5~8岁完成

“抑制控制能力(或称自控能力)的培养,在小时候有最佳时期,即5~8岁。”韦钰说。

新西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凡是在儿童时期自控能力好的,孩子的健康问题、上瘾问题、毒品依赖程度都低,而且长大后经济状况也好。反之,如果自控能力培养得不好,健康问题、上瘾问题、毒品依赖的程度就会上升。

孩子小时候你怎样对他

他将来就怎样对你、对社会

“现在很多早期教育机构以及幼儿园,都把小学的课程提前了,这是不对的。”韦钰说,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背诗词、背英语、学数学,而是要率先培养他们的社会情绪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引导孩子怎么知道别人的痛苦,别人有痛苦的时候怎么能感受到,这是他道德和伦理意识形成的基础。

还有一个是控制孩子的意识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早期你怎么对他(她),他(她)就怎么对你。因为在情绪反应方面,孩子也是模仿父母的。父母对孩子很凶,他(她)将来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会对周围人很凶。“现在有多少暴徒都是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做的案。你查他生命早期,他一定是受过虐待的,比如养育者的施虐、老师的施虐、同学的歧视……都可能有。”

另外,最近研究儿童发展的神经科学家特别注意到,情绪上对儿童的忽视和冷漠、对儿童的反应不能及时做出反馈和互动的教养者,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两岁以前必须有家的温暖

缺乏照料影响孩子脑活性

韦钰介绍,早期经受的困境(如父母早亡、被父母遗弃、家境贫困、生理残疾或疾病等),会实质性地嵌入儿童的生物系统,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状况,降低他们的认知能力。

早期困境对孩子本身造成的这些伤害,还可能会通过他们成为父母以后的行为传递,以及不同的基因遗传机制,传递给他们的后代。

避免和弥补这些不利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困境儿童提供持续的、支持性的家庭教养环境。

对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孤儿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从小在托儿机构(孤儿院)成长的幼儿和两岁以后才被别的人家领养的幼儿,其脑激活程度较低。而两岁以前被别的人家领养出去的孩子,其脑活性可以较好地恢复。

“这项研究说明,两岁之前需要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要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中度过,哪怕这个家庭不是他(她)的原生家庭,但这个家庭一定要是一个能接纳他(她)的、所有成员的心智和人格都正常的集体。

“其实在这些孤儿院里,孩子们吃得很好,玩得也很好,且没有安全问题,但就是没有人照料。每名保育老师都要照管十几个孩子,平均给每个孩子的关爱就少得可怜。”

教育0~3岁的娃

这八点家长不可不知

“0~3岁家庭教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韦钰在其所著的《0~3岁孩子家庭教育八大关键点》中介绍,这八大关键点分别是:

1.营养及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传统关注的领域)。

2.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

3.温暖、稳定、积极互动的教养者。

4.良好的互动语言环境(听话、懂话和说话)。

5.丰富、积极的学习环境(模仿和探究)。

6.避免早期的忽视和伤害。

7.增加与同伴的社会性交流。

8.早期异常发展的发现、诊断和矫正。

“我宁愿孩子学习成绩平平,也要他(她)懂得待人接物,懂得如何去爱别人,阳光开朗、身体健康。而不愿意让他(她)只会考100分,但性格孤僻、不懂交际、没眼力见儿、没有丰富的情感、不会体谅别人……”一位家长如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出警告:婴儿出生后最初1000天,其经历会嵌入基因中,并可能影响终生
韦钰院士:教学模式再不改变,未来孩子们可能找不到工作!
观点 | 工程院院士韦钰:什么才是真正“不输在起跑线”
无论穷富,你对孩子最好的智力投入其实非常简单 (上篇)
幼儿教育5岁前背诗没用
韦钰院士:社会情绪能力如何培养?—从神经教育学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