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脉有科学依据吗?

中医诊脉是在手桡动脉上。分为浮、沉、数、迟、滑、涩等,称为脉象。浮数滑主病属阳、属表;沉迟涩主病属阴、属里。

凡脉之为象,是由心脏的收缩、舒张的波动力强弱而定。心脏的波动图可以由心电图记录下来。可称为“科学”。

中医以手切脉,全凭医生手指的感知,所以临床经验是第一位的(师带徒的意义)。切脉水平的高低,可以部分衡量一个医生医疗水平优劣(因为是四诊)。可称为“经验”。

而当心脏的波动,近似接近“量子”范畴(用仪器已无法测出的微细变化),神经传导、激素水平、体液调节的改变——比如大喜、大悲时的“猝死”,气候突变时心率改变,人为的憋气……等等。这时,心电图、彩超等仪器是无能为力的。即“科学”能力有限了。

有经验的中医大师,通过切脉(加四诊)可以捉得“量子力学”阶段的微细变化,从而开据出高质量的治疗办法,使得病人转危为安。这是“科学”吗?显然不能随便说“不”。

“科学”是在不断地修正错误,通过研究、再研究,不断发现某些局部规律,尽量接近说明事物的“本质”(全部运动规律),但“科学”不是该事物的整个“运动规律”。所以,大师级中医师的切脉是属于“未来科学”范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是根据规律提出总结,中医也是用大量经...
如何评价徐济仁教授的《老中医欺骗病人五十年》一书?
望闻问切,为什么不把切脉放第一?——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六讲
揭开号脉的面纱:中医教你号脉,附切脉高清动图,一看就懂,简单易记
中医学生不会把脉的尴尬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中医水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