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时期的阅读:为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一条路

疫情时代,很多“稀松平常”变得“反复无常”,很多“近在咫尺”变成“遥不可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寻得心灵的宁静,眺望外面的世界,倾听大自然原本的声音……

我们虽然暂时被困在原地,但离我们最近的远方、最治愈的声音,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阅读给心灵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分享了他在疫情时代的阅读时光。

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疫情时期的阅读

徐海   凤凰传媒总编辑 / 文

谈疫情时期的阅读是一件难事。首先,如果吃、喝、用都成问题,心绪难免烦躁不安,而无尽的疫情消息充斥了手机,哪有心情阅读?其次,快递无法送达,大家足不出户,也买不到书;最后,编辑没法上班,没有新书出版,没有市场热点。尽管如此,相比于那些“静默”的地方,我们还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又有比过去更多的时间。拿起书本,至少可以帮我们度过难熬的时光,抵抗我们的焦虑和愤懑。

1

看稿与读书

我曾在其他地方做过一些阅读推广,但深知自己阅读量很少。我们出版人有一个痛点,那就是书稿看得多,书读得少。

看稿和读书是两种不同感觉和体验:看稿痛苦,读书愉快;看稿有责任,读书没有责任;看书稿有时间限制,你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没人规定你必须在什么时候读完一本书——一本书可以在几年后读完,甚至可能永远读不完;看稿是工作,读书是生活。编辑不看书稿就没有收入,而常人不读书也可以有收入甚至收入更高,这是非常矛盾和痛苦的事。

尽管我读的书少,但作为出版人,我还是在尽力研究读者的需求与偏好。我们除了把作者的书稿变成图书之外,还必须从市场渠道、评论渠道、读者反馈的渠道来收集渠道信息,来研究哪些书是读者喜欢的、哪些人喜欢读哪类书、哪些书卖得更好、哪些书上榜,这对出版人至关重要,对推动大众阅读也很有益,这也是我乐意参加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因。

今天跟交通控股的领导和员工在一起,我觉得很有缘,尽管这个缘分来得有点迟。

2

阅读的两个基本需求与三个收获

大家都说人生有两个目的——除了工作、生活之外,还要有诗和远方。大部分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一边吃饭一边聆听诗歌吟诵大概在古代常见,那个时候没有大众媒介,受众很少。今天,我们都是通过读书来读诗的;而你要抵达远方,必须通过交通才能出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大目标,把交通控股和我们凤凰传媒这两家单位紧紧连在一起。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获取知识,二是获得智慧,三是提升情感——提升情感是审美的一个部分。但读书的基本功用是获取知识和获得智慧。这两者要么通过阅读得到,要么通过劳动得到。一些知识是从劳动中获得的:修路筑路、交通控制系统的规划,都不是想当然地设计一个方案,而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发现问题、提高水平。而另一些知识则必须通过阅读来获得。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996年10月,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通车,我几乎关注了当时所有的宣传。我曾经从电视里看到一条新闻:一名司机开着一辆大巴从南京到上海,并让同行的电视记者观察一只放置的无盖玻璃水杯,杯中水始终平静无纹,以显示高速公路的平坦。另外,此前传统的柏油公路在高温下都会融化,但用了国外的柏油则不会。这些难题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都没法改进,最后通过研究、阅读书本,通过学习化学工程图书,通过新材料数据的阅读,通过技术改造,有效改善了路面的防高温效果。听闻工程师们边实践边阅读,获得了这些知识。

获得知识不是阅读的唯一收获和目的。摩托车工程师、武器工程师、纳米和通讯技术的工程师,医学专家、古文专家、音乐专家,他们通过阅读和学习获得了已有的知识,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和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悟得更多原理,以便创造更多新的知识。

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层次但极具关联的概念,获得知识不一定得到智慧,得到智慧也不一定获得知识。你从《论语》这本书学到了什么知识?主要不是知识。《老子》有什么知识啊?主要也不是知识。你们有的职工刚刚通过摇号抽到了《双城记》。这本书当然告诉了你们19世纪英国的生活风貌和其他很多知识,但读完之后你主要不是掌握了那个时期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伦敦城市面貌的知识,而是增加了智慧。

你看一幅画,长了什么知识?看“江山如此多娇”,长了什么知识?但你会驻足良久;听一首歌你也可能没有长知识,但会让你听不厌。一名作曲家可以发现这个旋律处理得不好;也除非你是一位画家,可以发现这幅绘画色调处理不合适、线条太粗太细、画面结构不合理等知识。

昨天晚上看《卓别林自传》,我无法停止阅读,中间夫人让我洗碗,我非常不情愿,一直读到半夜。这样的阅读增加了人的智慧,丰富了人的情感,而不仅仅是获得电影、戏剧和那个时代其它地区社会生活的知识。纳粹时代的德国工程师甚至可以获得制造核武器的知识,但他们无人类智慧、无人类情感。

人们需要真、善、美:“真”是知识,“善”是智慧,“美”是情感。奥迪广告做得相当好、非常打动人,说奥迪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你买一辆车不单纯要求操控性能好、平稳、100公里提速快,你还需要车里的色彩协调,站在车外还要爽心悦目,这不完全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任务。我在贵单位刚才看的立体电影,通过高速交通,行万里路,发现生活之美,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你不去贵州、广西或湖南就看不到苗寨的独特风情。我第一次坐高速是1996年,从黄果树瀑布飞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车回南京。到黄果树大瀑布,你就会赞叹。看苗寨和黄果树瀑布,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没有,得到的只是欣奇和震撼的美;读完《红楼梦》后你觉得非常伤感,情绪得到凝练、升华。一个心急躁狂的人和心底阴暗的人,要么无心读《红楼梦》,要么读完后他的心境会明亮。主人公的遭遇会让他产生怜悯心,并不断产生向善的力量。

读书是为了求知识、求智慧、获得美感,获得真善美。从早到晚在高速公路上的工作很单调、很乏味,疫情期间我们坐在家里也很单调。我被隔离过,在隔离期间做了很多事。平时没时间坐下来,现在疫情在家,不需要出去应酬,也没法出去游玩,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也没有更多的想法,在此期间我唯一的乐趣就在于读书。所以,为什么在疫情期间谈阅读?是因为你没法出去玩、没法跟别人交流、没法去电影院、没法去欣赏音乐,那就只能坐在家里,无奈但却是实在地享受了无与伦比的“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的快乐。

很多书没有价值。上午我和佘江涛老总在一起开会,深感有些书让你感到思路开阔,有些书只会让你产生疑惑,更有些书让你觉得龌龊。差书读起来真的是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得不到智慧,不产生美感。有些作者的见解没有超过你。当然,我的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认知,各有各的需求,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尽管如此,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都希望是得到了过去没有得到的知识并发现别人的书写超过了你的见解、使你心有所悟。你读《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后深受启发。读书的实质收获是:小学文化毕业的人通过阅读达到中学认识水平,中学文化毕业的人通过阅读达到大学文化水平……硕士文化水平的人通过阅读可以达到博士的认识水平。阅读,大大提升了自己受教育的程度。

3

系统地读书

微信公众号里也有一些很好的文章,读后也很受启发,但是为什么不能仅仅读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呢?因为它是碎片化的,不系统。如果你不能系统地阅读相当一批书,你便不能系统地掌握一门知识。交通学院的学生如果不系统地把专业书读完,只是零碎地、散落式地阅读,肯定掌握不了一门系统的知识,也不能成为交通方面的专家。

想获取人文社科专业里某个领域里系统的思想,但却又不系统地读完一批书,你便不能产生对世界有深度的认识。我认为一辈子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一定要系统地读一些人类知识和人类智慧的书。哈佛为什么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因为她持续不断地产生了顶尖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文明的冲突》的作者亨廷顿,其著作影响世界几十年。他发现世界不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冲突,也不是地缘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你系统地掌握这个理论框架后就会认清并分析很多复杂问题。罗尔斯《正义论》这本书也很复杂,但对认清当今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分配制度大有好处。外国学术著作有个极佳品质,就是书中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作者认真研究推导出来的而不是想当然的自说知话。真正优秀的国外学术著作是基于逻辑和经验的结论,而我们往往是基于结论的逻辑和经验:“先下个结论,然后再根据这个结论,得出经验。”

仅仅是哈佛大学的亨廷顿、罗尔斯还有诺奇克等人,便构成了近几十年来世界思想界的数座巅峰。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你便可以轻易地分析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钱乘旦先生的《英国通史》也相当好,但这套书有点贵,共六卷。读完《英国通史》后,你特别会对世界近600年发生的历史看得很清楚。英国为什么会发生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大宪章运动?为什么会脱欧?为什么发达的资本主义还保留王室?为什么卓别林产生于英国?为什么美食产生于法国而不是英国?法国有美食、中国有美食,法国爱革命,中国也爱革命,法国、中国为什么很相像?《英国通史》里讲英国人不注重美食,他们的宗教认为贪口欲是罪过。英国信奉新教,而新教推崇节制。英国为什么会产生绅士呢?为什么英国当初加入欧盟却不加入欧元区?这跟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你不系统读《英国通史》就没法研究英国。译林出版社也将翻译出版英国人写的《英格兰史六部曲》,也是六卷,我一定会认真读它并与苏人版的六卷进行比较,那一定更有趣。

苏人好课 交易担保 放心买 大家说通史之英国通史 小程序

除了哈佛大学、英国外,还有一个苏格兰。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苏格兰史》。苏格兰这一点点大的地方产生了几个超级人物并把思想史连成一条线。从亚当斯密《国富论》开始,深入地研究了市场,认为一切交易行为都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个观点影响了后世300年,迄今被视为圭臬;同期还有大思想家休谟,充分证明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再到后来有广泛有争议的哈耶克。苏格兰思想家体系构成了英国思想体系的一条重要干线,其体系一脉相承。你只有通读很多书,包括系统地读一批书,才能看懂世界。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是出版社北大出版的,全球畅销。你不读懂这本书,就看不懂经济现象。文凭有什么用?价格怎么算?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而有的国家穷?人为什么一生中都面临选择?开篇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如果有学经济学的学生来凤凰面试,我首先就让他讲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说不出来就说明没有研究,没有研究等于没读经济学,没读经济学就根本认识不了这个世界。这是值得你系统阅读的一本书。

为什么不能沉湎于手机?因为手机上的知识不系统。有时候我很后悔。我跟所有人一样,无时无刻不受手机的诱惑,也因为无数的工作是在手机上开展的,我没办法,不开机就没法工作,一开机就无法抵制它的诱惑。我玩手机,光阴就这样快速虚度。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抵制它的海量信息。无限就是有限,有限就是无限。一本有限字数的伟大的书拥有无限,而手机里的无限信息却让你毫无收获。

(根据徐海在江苏交通控股集团的讲座录音整理)

预告

译林出版社《英格兰史六部曲》

英国国民级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代表作

下半年即将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锦囊,解决90%读书低效的问题
梨花教育缴费8800 | 拆书稿怎么写
读完了中国通史,这是一本难啃的史学书,不仅在于涉及知识广,也在于吕思勉先生用笔凝练,且多书古文。要快...
每个时代,都会犒赏爱读历史的孩子
我希望用这一篇文章,帮你彻底解决读书效率低的问题
曾经的迷茫记者,靠阅读写作年入百万,7000字讲透读书的所有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