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京东财报:进击的京东,负重的阿里

先看看京东集团2017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的核心数据:

1、2017年全年净利润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

2、2017年全年净收入达到3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2017年第四季度单季收入1102亿元人民币;

3、2017年全年GMV接近1.3万亿元人民币;

4、2017年全年服务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长49.9%,2017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4.7%;

5、年度活跃用户数达2.925亿,同比增长29.1%;

6、物流集团成立,并打造中国电商领域最大规模的自建物流体系,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486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

京东已成多个品类杀手

无论是成熟的3C品类,还是这五年快速增长的快消品类、生鲜品类、家居品类,抑或是被阿里猛打的服饰品类,京东从业绩增长来看,多数品类已经实现全网销量第一、增长量第一,像京东超市已经实现线上线下的绝对第一!

京东2017年Q4净营收为1102亿元人民币(约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服务和其他项目的收入为100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同比增长54.7%;网络直销(也就是电商业务)收入为1001.5亿元人民币(约合154亿美元)。

从阿里四大业务板块来看:2017年Q4,阿里核心业务收入732.44亿人民币(合112.57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云计算的收入35.99亿人民币(合5.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数字媒体和娱乐收入54.13亿人民币(合8.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创新计划和其他收入7.72亿人民币(合1.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

从这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在最重要的第四季度收入比京东少269.06亿人民币!

那么京东为什么能够在上市几年后,多数品类都成为全网第一,甚至是线上线下第一。以我在电商及零售业的从业经验及研究,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京东自营的采购+物流模式一直以来都优于阿里的开放平台+菜鸟模式,自营模式使得商品组织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二是多数品类属于标品,通过电商十几年的发展来看,实际上电商也就只是标品更适合。阿里之所以提出新零售并不断重金收购传统零售商,也是因为其主营的服饰非标品类经过价格战的野蛮增长之后,开始出现增长趋缓的局面,无奈之下提出新零售,通过收购重资产的模式重回线下提升非标品的增长。

可问题来了,标品如何与京东竞争?显然目前阿里并没有给出特别好的解决思路!

三是京东属于结盟型发展战略,阿里属于帝国型发展战略。京东拥有中国用户数最多的盟友——腾讯,也拥有百度、360、网易、搜狐、今日头条等京X计划的盟友们;阿里则是通过收购、自建来扩张帝国版图,必须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落地执行,否则……

京东是兄弟们一起上,阿里则有点顺者昌、逆者亡!

京东有人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才和用户,2017年京东引进的各类高精尖人才我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至于用户数的增幅从数据来看已经显然高于阿里:从京东公开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925亿,同比增长29.1%。

而阿里公开的Q4财报显示其中国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15亿,同比提升16%;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5.80亿,同比提升18%。

虽然用户数阿里是京东的1.76倍,但是增长却只有16%。按照京东的29.1%增长计算,年度活跃用户数超越阿里已经指日可待。

那么京东用户数的增长底气从哪来?

一是来自腾讯和京X计划的盟友们,尤其是微信小程序和今日头条的合作,以及2018年京东内容电商的发力,年度活跃用户数的更高速增长底气十足。

二是京东联合腾讯、沃尔玛在线下的努力,也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增长和活跃度。

三是京东通过自营模式持续投入建立起来的前后端高度标准化和一致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京东会员体系与供应链体系、金融体系结合的差异化用户结构。

五是更多细分品类的精根细作,吸引更多用户在京东消费。

六是入股与合作的垂直电商更深度的整合和发展。

当然,京东可以列出六点的底气来实现更高的用户增长,阿里如果要仔细分析的话,估计也能列出更多,只是市场是无情和残酷的,数据也是透明和骨感的。无论列出多少用户增长的点,最终模式不对、价值导向不正确,用户自己会用脚投票!

京东的促和阿里的堵

每年的618和双11都是电商的盛事,估计2018年随着阿里的新零售和京东的无界零售在线上和线下的纵深发展,这两个大促将成为整个零售业的盛事。

只是无论是京东的618和阿里的双11,都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

京东在每年618都欢迎所有电商和零售商参与进来。

而阿里每年的双11要么是抢注商标然后让友商们骑虎难下撤回广告;要么就是传出二选一搞得沸沸扬扬,各种商家无奈在双11关闭京东店铺,敢怒不敢言。

只是很遗憾,垄断者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维持垄断地位,而是在失去垄断地位之后如何保持颜面,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长期垄断获得高收益!

我专门写过一篇京东商业模式的深度分析文章《供应链如何助盈京东?!》,建议可以点开仔细阅读,就能够理解为何我会下如此论断。

另外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双11为了阻击京东在服饰品类的销售增长,马云和张勇亲自出马走访了几家知名服装品牌,其中就有国民男装的海澜之家!至于做了什么承诺不得而知,最终知道的就是40多家品牌商在双11前关闭了京东的店铺。

当然,后续阿里也极力否认“二选一”的做法,品牌商家们也很配合,说是基于XXX的考虑自愿关闭京东店铺的。只是我纳闷的是,放着京东这么大的电商平台不在双11创销售新高,却选择关店,逻辑上确实说不通。

果不其然,在2018年初就传来刘强东成了海澜之家的代言人,还发了微头条:

随后在2月2日晚间,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荣基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基”)与深圳市腾讯普和有限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腾讯普和”)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荣基拟以10.48元/股的价格转让24亿股公司股份予腾讯普和,股份转让总价为人民币25亿元,本次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31%。

剧情反转如此之快,令我都有点瞠目结舌!海澜之家在双11被关京东店铺,3月后却投入京东和腾讯的怀里,如果不是马爸爸太让人失望,又怎会如此结局?

直白点猜测,也就是作为男装第一品牌——海澜之家双11在天猫的数据表现估计未达预期,加上双11也只是一次大促,冷静之后站在集团发展的角度思考,从合作伙伴的价值导向判断,确实需要慎重做出正确的决策。

京东服饰看来18年是要开挂的节奏,如果在服饰品类超越阿里的天猫和淘宝的话。那么刘强东的豪言:京东一定会超越阿里!即将被印证……

写在最后

京东从非常重的自营商品和自建物流开始快速发展,阿里从开店的轻平台一直作为中国电商的引领者更快速地发展。

在过年的三年,都不约而同地遇到发展的瓶颈。

阿里提出新零售开始不断收购线下传统零售业,让自己由轻变重。京东结盟腾讯、沃尔玛以及京X计划的伙伴,同时持续在自营商品和自建物流加大投入,让自己由重变得无界。

此次京东财报显示:2017年,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京东物流始终在行业内保持着领先优势,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共运营486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2017年11.11期间,京东物流开放业务订单实现了200%的大幅增长,而未来五年京东物流来自于开放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过半。

随着这些物流基础设施、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持续向第三方商家开放,京东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搭建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

当然,京东在2017年的投入不止于物流,过去的一年,京东集团在实现盈利显著提升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在基础设施、市场营销、海外布局、技术和人才储备上的投入力度。

进击的京东,在阿里的围堵之下,和腾讯一起已经完成了智慧无界零售的生态布局!

不断买买买的阿里则开始了负重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报解读| 复盘,苏宁6年前遭遇京东后就开始一路倒霉
3亿人都在拼的拼多多三季度净亏6个亿,GMV超阿里在于没有购物车
京东“水源”枯竭,刘强东示爱小镇青年
京东市值一夜暴涨近500亿,京东物流优势凸显,重新甩开拼多多
京东已达盈利边缘,规模赶超阿里不易
当我们谈论阿里与苏宁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