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三十:曲阜孔林——天下第一家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孔林神道及万古长春坊

    离开孔府,我们驱车前往孔林,在万古长春坊旁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然后进孔林参观。

走出曲阜北门,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青石铺路,平直如矢,道两侧古木参天,虬枝如龙,尽显沧桑,那就是通往孔林的神道。神道中间有一雄伟壮观的牌坊——655楼的“万古长春”坊,可谓神道上的妙笔,它避免了神道的单调,使之有了变化,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前往拜谒孔林的人,先感受一下孔子精神的博大精深,以及历久弥新的长春活力,一如路边青翠的古柏。此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坊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双檐歇山式碑亭,一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碑阴为碑文。此碑与坊建于同一年,为山东巡抚郑汝璧、巡案连标立石。一为《阙里重修孔子林庙碑》,碑文为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所书,立石时间比坊晚了一年。

至圣林坊

神道的西侧有一小村子,今名林前村,因在孔林之前而得名。《史记·孔子世家》载:“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清乾隆《曲阜县志》栽:“孔里,或谓即今林前村。”

神道的尽头,便是建于明永二十二年(1424)的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清雍正七年(1729)改为至圣林。坊前的两个石狮子,则是明朝末年的遗物。

至圣林坊之后为连续两道大门,分别称大林门和二林门,大林门为孔林的第一道大门,而二林门则是进入孔林的真正大门。早在元朝时期,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明弘治七年(1494),孔子六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因而又称观楼。

大林门

进了二林门,就进入到了孔林之内,因孔林很大,所以林内准备了电瓶车,可绕孔林转一圈,每人20元。为看全面一点,我们也上了车,谁知车开得飞快,许多著名墓葬都一闪而过,等于什么都没看到,白花了20元钱。等以后有机会再去曲阜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徒步转转。

一般的墓园,神道都是直对着主人之墓,而孔林则不是这样,入二林门之后,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颇负盛名的洙水。路由此折向西,然后过洙水,才可到达孔子墓。

洙水桥

洙水上有座拱桥,桥南有一4柱3门的精致牌坊,上书“洙水桥”3字,敦厚结实,坚定有力,据传为明朝奸相严嵩所书。坊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而桥则古老得多了,早在金代的文献中就有记载。站在桥上向两侧的河道望去,被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下共长久”的洙水,已经干涸。

过了洙水桥,就是孔林的墓门,门屋三开,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因而又称“挡墓门”。这座墓门十分古老,始建于东汉永寿三年(157),原来在享殿那个位置,明时移于此处。

孔子墓门

过了墓门便是甬道,因这条甬道直通孔子墓,因而又称“孔子墓甬道”。走进甬道,立马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阴暗潮湿,再加上高大的望柱与翁仲,对着你怒吼的文豹与甪端,让人有一种压迫感。

在孔子甬道上有一栋建筑,那就是享殿,这是祭拜孔子墓的重要场所,在祭拜孔子墓之前,要先在这里摆香案宣读祭文,然后才可进入墓区。

过享殿进入墓区之后,首先接触到的不是孔子而是子贡。路的右侧有一不大的亭子,亭子里有一段枯树桩,亭前立一石碑,上书“子贡手植楷”,相传此树为子贡所植。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从各地带来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一名,即由此而来。乾隆《曲阜县志》卷五载:“其称孔林者,不传所自,岂以《皇览》所载,茔中树百数,皆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种之,皆异种,鲁人莫能名,因以为孔林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之树均已无存,只有子贡所植之树尚在,历代多加呵护。但遗憾的是在清光绪八年(1882),被雷电击中而烧毁,现仅存一树桩。

甬道

此亭旁还有一个稍大一点的亭子,亭子里立有石碑一通,这就是神奇的流泪碑。为纪念子贡所植之楷,康熙皇帝命人绘楷树图刻于石上,立于子贡所植楷旁。让人们不解的是,每到祭孔前后,碑上就会挂满水珠,人们说它是在为孔子而流泪。其他时间天气潮湿的时候,它也会“哭”。而曲阜当地人则说,那是子贡哭他老师而流下的眼泪。有人经过观察分析:因此碑常年有人用手抚摸,天长日久,油脂沾在碑上,水不能渗进碑里,便在表面凝成水珠,就像流出的眼泪。不管这种解释是否合理,人们还是相信那是子贡的眼泪。站在这通碑前,我抑制不住好奇,也上去摸了一下,确实有种湿漉漉的感觉。

在子贡手植楷的对面,还有三间普通的房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就是子贡庐墓处。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守墓三年之后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3年,一共6年。此事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后人感于子贡对老师的那份深情,便在他住过的地方建了这座“子贡庐墓处”。

享殿

紧挨着子贡庐墓处北侧有一墓,碑上书“沂国述圣公墓”,后有一小碑,篆书曰“三世祖墓”,这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墓。从孔子墓甬道往北,看到的是宋真宗、清康熙和乾隆的三座驻陛亭,三座驻陛亭的北边有一座墓,仍然不是孔子的坟墓,而是他的儿子孔鲤,碑上书“泗水侯墓”,后有一小碑,篆书曰“二世祖墓”。在孔鲤墓西侧,与之并列着的,才是孔子的坟墓。孔子墓的前面,是他的孙子孔伋之墓,东侧是他儿子的墓。这种独特的墓葬形成,被称为“携子抱孙”。关于此墓的格局,《孔子家语·终记解》载:“(孔子)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 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松柏为志焉。”乾隆《曲阜县志》也载:“今考至圣先师孔子墓,封如马鬣,冢高一丈五尺,南北广十步,东西广十三步。冢前石碑二:一为宋宣和元年旧碑,其一则明正统间前衍圣公孔彥缙立也。”孔彥缙所立“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今天仍立在孔子墓前。

关于孔子的卒年,《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夏四月己丑,孔子卒。”又《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又《史记·郑世家》:“(郑声公)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这一年为公元前479年阴历411日。

子贡庐墓

孔子的葬礼事宜,由他的弟子公西华负责。他们在孔子的口中放进粳米以及珠、玉、贝等东西,穿上11套衣服,外加一套朝服,戴上章甫之冠,佩带上象牙环,直径5寸,用杂色带子系上,用桐木做的棺材有4寸厚,柏木做的外椁有5寸厚。灵堂也做了布置,棺材也进行了装饰,放好了牵挽柩车防止倾斜的用具,这都是周人的做法;准备好了有齿状边饰的旗帜,这是殷人的做法;还准备了引魂幡,这是夏人的做法。兼用夏、商、周三代君王的礼仪,是为了尊重老师,也是为了保存古礼。

(《孔子家语·终记解》:孔子之丧,公西华掌殡葬焉。唅以疏米、三贝,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环,径五寸而綨组绶。桐棺四寸,柏椁五寸。饬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设旐,夏也。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

在追悼会上,鲁哀公亲自致了悼词,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译文:上天不肯开恩啊,不肯给我留下这位国老来辅佐我在君位之上,使我孤孤单单忧愁成病。鸣乎哀哉,尼父,我失去了约束自己的榜样。)

鲁哀公致完悼词之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子贡不满地说:“国君您在鲁国恐怕不会善终吧!我的老师曾经说过:'礼仪丧失了就会头脑昏乱,名分丧失了就会出现过错。’失去意志就是昏庸,失去身份就是过错。(我老师)活着的时候你不任用,死了又来致悼辞,这不合于礼仪;况且又自称'一人’,这也不合于名分。国君您把礼仪和名分两样都弄丢了。”子贡的话让鲁哀公很是下不来台。

孔子墓

(《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赣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

追悼会之后,孔子的弟子们“一人一抔土”,把他葬在了鲁城以北泗水之上。当时的墓葬十分简陋,“封而不垅”,墓前只有一个六尺见方的祭坛,既没有树碑,也没有纪念性的建筑。后来,孔子的子孙陆续葬在他的周围,到战国时期,墓已经有了8座,到了北魏时期,已经有了50多座。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墓也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不断增修扩建。明代是孔林大发展的时期,基本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格局。现在的占地面积为200多万平方米,林内的坟冢约10万多座,林内的石碑有3000多通。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子之子孔鲤墓

我们到达孔子墓前的时候,这里聚集了好多人,有来献花的,有来烧香的,有来祭拜的,也有来参观的,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我等了好长时间,才得以拍到孔子墓比较理想的片子。丕羽想跪拜孔子,又等了一段时间。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上,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上面有许多破损的痕迹,那是“文革”时期破“四旧”的真实记录。

那一天是19661129日,各界造反派涌入孔林,对已经死去两千多年的孔老夫子进行“革命”。他们先将“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拉倒,摔在前面的供桌上,断成两截,然后又一顿乱砸。为了尽快掘开孔子墓,他们使用雷管和炸药,一声巨响,把孔子墓炸了底朝天。还从孔祥珂、孔令贻墓中挖出5具尸体,尸体刚出土时保存还很完整,但很快被红卫兵和农民的铁钩戳破,尸体便像撒了气的皮球一般迅速地瘪下去。”后来5具尸体被拉到一个坑里烧掉。墓葬中的陪葬品也被洗劫一空。看了这样的报道,我的心直发抖。1979年,国家重新修复孔子墓,曲阜文管会让人帮助寻找孔子墓碑,还有散落的碑块,在附近社员家里找了上百块,现在孔子墓前的碑,就是这些石块拼在一起的。(以上引文均见《1966年孔子墓蒙难记:红卫兵捣毁“孔家店”》,中国新闻网20101012日)

离开孔林,我们把李会忠送回他的办公室,我们回到旅馆稍事休息,就前往孔子研究院,拜访院长杨朝明先生。

我们行前,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黄学民就曾给杨院长打过电话,介绍我们的行程,并说明我们到曲阜后准备拜访他。8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孔子研究院,见到了这位成果丰硕的杨院长。杨院长十分热情而又健谈,谈的多数是学术问题,不愧为学者。杨先生还送给我们许多他自著以及他主持出版的图书,还有他们编的杂志。

随后杨先生又带着我们参观了典雅古朴、文化内涵浑厚的孔子研究院。我们参观的时候,本已下班,杨先生特意让人把喷泉打开,一道道水柱喷涌而出,为燥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走到四书苑,见四书的“四”字写成四行,杨先生笑着说,一位外国朋友见了这个字后说,你们汉字很好学,“五”就应该是五行了。听了杨先生的话,我们都笑了。四书苑内有一尊孔子落地头像,很有特点。走进主楼大堂,给人一种深邃之感,又具有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看样子应该价格不菲。庭院里还有假山、水池,显得十分灵透。我们还到对面的“论语碑苑”看了一眼,在那里,看到了镶在墙上的杨先生于2011年写的《祭孔文》,我还跟他在《祭孔文》前照了张像。

孔子之孙孔伋墓

晚上杨先生为我们设宴接风。吃饭期间他问起了达巷党的事。昨天上午我在兖州时曾给他打电话,询问达巷党的具体位置,他说不知道,但他还记着这件事。我把奇迹般找到达巷党的事讲给他听,他十分感兴趣,说他们研究院有《孔子文化》《孔子学刊》两本杂志,还有网站,并说这些宣传媒介都向我开放,希望我能把“尊孔之旅”写成的文章寄给他们。现在他们的网站正在连载我的“尊孔之旅”游记,《孔子文化》2013年第1期发表了《我的“尊孔之旅“万里行》一文。

在孔子研究界,骆承烈先生可说是重量级学者,我手里就有好几本他的著作,我的这次“尊孔之旅”,就有想拜访骆老先生的意思。我把这个想法跟杨先生说了,他说骆先生是他的导师,可以安排见面。

到了骆先生家,说明了我们此行的路线,告诉他我们刚从汶上县来,还准备到河南去。他没有做更多的寒喧,就说给你们介绍两个人,让他们帮助一下你们,因为你们很不容易。他在一个小本里找了半天,然后写下了两个电话号码给我,一个是河南省孔子学会会长孔岩,一个是汶上县学者李继平。骆先生说,李继平写了一本《中都春秋》,那本书对你们会有帮助,我让他送给你们。说来我们跟李先生也算神交。我们在汶上县县委门卫处,门卫就曾拿出一本书给我看,那正是李先生的著作《中都春秋》。书前有几幅珍贵的照片,我便用相机拍了下来,然后把书还给人家。没想到在骆先生的帮助下,我竟然也得到了一本。当我们的“尊孔之旅”结束之后,有李先生签名的《中都春秋》一书早已到了我的家里。

我们到骆先生家时,天很热,我们都出了汗,当骆先生把电话写完,我们合影之后,他才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开电扇了。这样一位大学者,没有什么客套,只是想帮我们做点实事,真是让人感动。

我们离开曲阜之后,我按骆先生给的电话,分别打了过去,原来骆先生的电话早就过去了,都做了具体交待。

                   2013523日第一稿

                   2014年5月20日第二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之风水林——曲阜孔林
千里坝上行(四)曲阜孔林
走读曲阜
【游记】“东方圣城”山东曲阜
【原创】国庆长假圣地两日游之三:孔林游记
【孔迹】孔林:世界上延续最久的家族墓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