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三十七:曲阜南郊舞雩台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舞雩台在曲阜市的南郊,83日下午,我们从颜庙出来,已经530多了,一看天还没黑,决定去舞雩台看看。我们从颜庙出发,大约20多分钟就到了舞雩台。

20多年前,我曾到过一次曲阜,那次也曾到过舞雩台,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时的舞雩台周边还是一片麦田,田中间有处高台,上面长满了树。我判断,那就应该是舞雩台。我便从麦田里走过去,来到台前,没见有任何标记,树林里有许多坑。我拿着相机对台子拍了几张照片。往回走的时候,我问出租司机,我刚去的那个地方是不是舞雩台。他说是,原来台子很大,老百姓总来取土盖房子,所以就越来越小了。后来曲阜市政府发了个文件,把这个台子当文物保护起来。我又问上面那些坑是干什么用的,他说那是红薯窖。

而这次来,则可谓“旧貌换新颜”了,台子已经用围栏围了起来,绕围栏一周栽了一圈亭亭玉立的罗汉松,台顶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周边建起了休闲广场,一些花坛里盛开着鲜花。我们绕台走了一遭,没有看到任何舞雩台的标志,我问坐在栏杆上的一位老人舞雩台的碑在哪里。他说在台子上面,没有路,要从围栏翻过去。我在围栏边上观察,看有个地方像有人翻过的痕迹,隐约有条上台顶的毛毛道,我便从那里翻过去,丕羽从后面跟着。上面的树木十分茂密,往里钻很费劲,好在有若隐若现的小道。台不很高,钻了一会儿,便看到树林的两通石碑了,一通上写着“舞雩坛”,一通上写着“圣贤乐趣”。因树木太密,无法照像,我们只好先清理一下场子,才勉强拍了几张照片。

舞雩台原本是鲁国国君祈雨的地方。皇侃《论语义疏》载:“舞雩,请雨之坛处也。请雨祭谓之雩。雩,吁也,民不得雨故吁嗟也。祭而巫舞,故谓为舞雩也。”此台本没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因为孔子经常带他的弟子到这里散步、讨论问题,才为此台赋予了浑厚的文化色彩。《论语》就曾再次提到舞雩台。《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载:“雩水,亦在县南二里,源出县治西南马跑泉,亦曰泮水……水侧有雩坛,亦名舞雩台,即樊迟从游处,曾点所云风乎舞雩者。”所以,凡是到曲阜朝圣的人,一般都会到舞雩台来看看。

看到“圣贤乐趣”碑,人们自然会想到《论语》中的著名篇章《侍坐章》,此章在《先进》篇中。一天,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围坐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长了几岁,你们就受拘束不肯畅所欲言。你们平常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你们吗?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并准备起用你们,你们怎么办?”)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孔子的话音刚落,粗线条的子路就不加思索地“率尔”而对:“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间,不断受到军队的侵犯,再加上闹饥荒,让我去治理的话,等到了三年,就可以让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义。)听了子路的话,“夫子哂之”,孔子微微笑了笑,笑中带有一丝嘲讽。为什么孔子要嘲讽子路呢?后文还有交待。

子路说完之后,有一段冷场,孔子便不得不点名了,先问到冉求:“求,尔何如?”冉求性格谦退,说起话来显得底气不足:“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译文: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治理的话,等到了三年,就可以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我的强项,那就要等君子来做了。)他刚说了“方六七十”,马上又改口退缩为“五六十”,并且除了“使足民”之外,实行教化就要等别人来做。这种志向,比起子路来,就差得远了。

接着又问公西华:“赤!尔何如?”而公西华的回答则更加谦下:“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译文: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本事,只是愿意学习罢了。在宗庙祭祀方面,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当个小傧相而已。)可见其志向比起子路来又其下也。

开头四人之排列应该以年龄为顺序的,子路说完就应该是曾晢,可他一直在鼓瑟,孔子便越过他而让冉求和公西华先说。等他二人说完之后,曾晳鼓瑟还没有停下来,孔子不得不点他的名了:“点,尔何如?”这时他才“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虽然孔子点了他的名,可他也没有立即停下来,而是弹瑟的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才“铿”的一声结束了弹瑟,把瑟放在一边,站起来回答,可他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吞吞吐吐说了句“异乎三子者之撰”,说明他的心思没完全在鼓瑟上,而是一直在听他们的谈话。可说到这又不说了,孔子只好又督促了一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志向:“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文:晚春三月,换掉棉装穿上单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童子,到沂河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着歌一边往回走。)一种悠闲自得,完全没有任何牵累的生活状态。曾晳的这种生活没什么可奇怪的,奇怪的是孔子深有感慨的说了句“吾与点也”的话,这引起了后人的不停争论。

今日沂河

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人听了孔子的话,知道老师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便一个跟着一个默默地走了出去。只有曾晳留在后面,因为他还有疑问,想听听老师对三人志向的看法。他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只是敷衍地说了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从口气上看并不想回答他。可曾晳却穷追不舍,因为他想知道孔子为何“哂由”,为何对冉求和公西华的话不加评论。他先问:“夫子何哂由也?”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至此孔子交待了“哂由”的理由,不是因为他的志向,而是他的不谦让。诚如朱熹所说:“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四书集注》)接着他又问到了冉求和公西华:难道他们二人说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了反诘的语气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者也?”;“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吾与点也”的话音刚落,则又把三子的志向全部赞美一番,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孔子真的“与点”吗?

孔子的一生,是在为恢复周礼而奔赴呼号,力图扭转礼崩乐坏的局面,可为什么突然又“与点”了呢?韩愈、李翱《论语笔解》云:“仲尼与点,盖美其乐王道也。余人则志在诸侯,故仲尼不取。”此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我认为这都是皮毛之论,唯宋人黄震在《黄氏日抄》中的一段话才切中要害:“三子言为国之事,皆答问之正也。曾晳,孔门之狂者也,无意于世者也,故自其潇洒之趣,此非答问之正也。夫子以行道救世之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晳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所与虽点,而所以叹者岂惟点哉!继答曾晳之问,则力道三子之美,夫子岂以忘世自乐为贤,独与点而不与三子者哉!”此言甚是。

宋代诗人李堪在《舞雩台》一诗中写道:舞雩台上春风起,鲁国先生讲始开。欲解陶潜印归去,心思吾道重徘徊。”此诗道出了孔子的真正心境。

又有一天,樊迟跟着孔子在舞雩台散步,樊迟一边走一边问:“敢问崇德、修慝、辨惑。”(译文: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改正邪念、明辨是非。)孔子回答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孔子对樊迟问的问题十分赞赏,然后逐一对樊迟的问题给予了解答:“做事在前,得利在后,这不就是提高品德吗?攻击罪恶之事,而不是攻击某个人的罪恶,这不就是消除邪念吗?因为一时的愤怒,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论语·颜渊》)

正是因为《论语》中有了这两处对舞雩台的记载,才使舞雩台的声名远播,人们才纷纷来舞雩体会一下“圣贤乐趣”。

我离开舞雩台的时候,不免留下了几许疑问:疑问之一:既然对舞雩台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为什么不在明显的地方立一舞雩台的标志呢?疑问二:据载,舞雩台上的两通碑是原来就有的,后来丢失,这是重新复制而立。既然是重新复制,为什么不立在一个明显的地方,却立在一个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并且连条路也没留,人们必须翻越围墙上去才能看到?

从舞雩台往南走大约200米远,就到了沂河边,这就是曾晳所说“浴乎沂”的地方。夕阳下沂河显得十分安静,有人在岸边垂钓。这时我想,是不是当年的孔老夫子也曾在这里垂钓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孔子任中都宰时,政事之余,也曾到马踏湖边钓鱼,留下了孔子钓鱼台遗迹。孔子经常带他的弟子到沂河来游泳、散步、讨论问题,偶尔也会钓钓鱼,那也是一种“圣贤乐趣”。

                 2013714日第一稿

                 2014年5月23日第二稿

                 2014年6月16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侍坐章》原文译文
《读论语.先进》孔子的理想社会
《侍坐章》原译文,《论语》中最富于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当仁,不让于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