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78:南汇中学院里藏着的文庙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南汇中学院里藏着的文庙

                             梅庆吉

2014105日,方国平开车,拉我们去奉贤。据载,因孔子弟子子游曾在此讲学,为尊奉贤人,将其命名为“奉贤”。我们此行想去了解一下与子游有关的事情,因为是十一假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只好无功而返。

回返的路上,方国平把车开进大团,让我们到他的旧居看看。方国平出生在大团,他家的老房子还在,只是空在那,已经无人居住。这是一栋老式房子,房上的瓦都有很精的图案。尤其是院里的那株腊梅,身上长满了包,写满了沧桑,个性十足方国平还为这株腊梅写过诗。上大学的时候,方国平提前退学,为的是接他父亲在国绵十八厂的班,这个厂子就在大团,离他的家很近。大团一名,我还以为跟驻军有关,经询问才知道,原来跟盐场有关。大约在元朝,这里的沿海一带建了许多盐场,便以一团、二团、三团的名称来称呼,这一带共有九个团。大团就是一团,也称头团。

随后我们又来到南汇中学。方国平的中学就是在这里读的,并且就是从这里上山下乡到了黑龙江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系,我们成了同班同学。不过他领我们到这来,不是故地重游,而是看院里的文庙这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因为我走孔子路,文庙、孔庙也是必看的内容之一,老同学深知我的需求。因在假期,大门紧锁。不知方国平跟门卫说了些什么,最终打开了大门,让我们走进了校园。

南汇第一中学

教学楼都是统一的桔红色,感觉十分的柔和。我们穿过教学楼,向学校的后部走去,文庙大成殿的位置在校园的西北方向。有道围墙将大成殿围了起来,向南有门可以进入。进门后,首先看到一个半圆形的水池,这就是天下文庙均有的泮池。池上有座桥,那就是泮桥。走过泮桥,迎面就是棂星门,其实不是门,而是柱三冲天式牌坊,中间高两边低,“棂星门”三字写在中间的坊额上。

大成殿入口

走过棂星门,迎面是一道仪门,为硬山式建筑。门没有开,我们从旁边绕到后面,大成殿就呈现在了眼前。前有数级台阶,十分平缓。走上平台,就是大成殿前的月台,月台正中耸立着至圣先师孔子汉白玉塑像一尊。孔子像后就是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灰瓦顶建筑,面阔五间,两檐中间悬挂蓝地金字竖匾一方,上书“大成殿”三字。大门上方悬挂“万世师表”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对联一副,曰:“仁义忠信设万世纲纪;礼乐诗书崇百王法度。”门锁着,不知道里面的陈设。

仪门

后来翻阅了一下1992年版《南汇县志》,其中有对大成殿的描述:“殿内正中设大型神龛,安放'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方两侧四个神龛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神位,东西墙内设七十二弟子神位,殿前两庑内有范仲淹、欧阳修、诸葛亮等著名文人神位。”大成殿前有一通文物保护碑,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于20101012日。

棂星门

泮桥

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至目前,这座文庙就剩下了这座大成殿。但它的“前世”却十分的辉煌,墙上有块牌子,介绍了这座文庙的历史:“清雍正五年(1727年)建学宫,座(坐)落在惠南镇东南隅,占地20余亩,由孔庙、明伦堂、儒学署、惠南书院、芸香草堂、文昌宫、魁星阁等组成建筑群。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朱门乌瓦,飞檐翘角,气势不凡。孔庙自建成后,在乾隆、道光、咸丰年间曾多次修葺和扩建。至咸丰十一年(1881年)冬,太平天国时期,战争使得学宫尽毁,只有儒学署、惠南书院仅存。清同治五年(1886年)正月兴工重建,历时三年完工。每年春秋两季在大成殿举行祭孔典礼,其礼仪程序繁复,赞词、祝文都有详细规定。到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时,除仅有躯壳的大成殿外其余都已荡然无存。昔日学宫,屡建屡毁,天灾人祸,历尽沧桑。1985年由南汇县政府拨款,对大成殿进行整修,四周围以花墙,开月洞于东南一侧。2006年,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的关心下,南汇一中聘请专家精心设计,孔庙大成殿一期工程于2006718日开工,同年928日峻工。孔庙大成殿既集聚教育意义,又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由此可知,这座孔庙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了。

泮池

说到南汇孔庙,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钦连。他是清雍正元年(1723)新科进士。雍正四年(1726),奉命出任南汇县首任知县,9个月后离任。雍正十一年(1733),再任南汇知县。他上任伊始,发现这里“学宫未建,弦诵声稀”,因此“民多愚笨”,便着手兴建学宫于县城内,占地20余亩,当时叫县学。县学建成后,钦连又写了一篇《新建南汇县学宫记》,文中写道:“连奉简命宰是县,不敢以兴贤育才委为异人任经营筹度。购民地若干亩于县之东南境,择其址之爽垲者培之,建大成殿五楹,旁列两庑,前设大门。门以外为泮池,施桥于上。桥之前则棂星门树焉。缭以崇垣。即其后为崇圣之宫,讲堂、斋舍计日告成。丹雘炳焕,阶戺砥平。宫墙之旁,翦其荆榛,易之以桃李松桧,嘉树有荫,璧沼涟漪,互相掩映,山川秀灵之气,于是乎萃。”

钦连像

自从钦连建成县学之后,曾有多次的维修与扩建。光绪五年(1825)刊行,由清金福曾、顾思贤修,张文虎等纂《南汇县志》卷七上有详细记载:“乾隆十三年,知县胡具体修。二十九年春,知县张世友、训导顾淳量重修,增大成殿外石台、阶级、石栏。宫墙外牌坊二(东曰'德配天地’,西曰'道冠古今’)、明伦堂东西耳房各一间,仪门左官厅三间,大门一座。重建泮池桥,广宫墙二十五丈。四十五年,知县韩运鸿重修。五十八年,知县胡志熊、训导管松年重修,增棂星门外石狮,洋池上石栏,殿与祠均翻盖,加黝垩。道光七年至八年,知县杨承湛接任德宣,捐廉并募民捐重修,其正殿、两庑、宫墙、五王殿、明伦堂、文星阁诸大工,系绅董贡生奚曾斌,文生盛国瑞、周国蕃,监生王瓒,贡生丁春曦,文生胡尚堃,暨寡妇马唐氏等分修。事竣,江苏巡抚会同两江总督、江苏学政题奏,均蒙优奖。咸丰元年,知县高长绅谕邑绅,照旧章重修。其力不能承修者,并募捐蒇事。十一年冬,粤匪陷邑城,学宫毁,惟学署、书院仅有存者。同治四年三月,知县徐本立、训导杨骧详请重建。五年正月,知县叶廷眷兴工,八年十二月始竣,诸如旧制。”

民国民国17年(1928)刊行的,由严伟修、秦锡田等撰《南江县续志》卷六,将光绪《县志》所载学宫以后的事情,又做了补充:“光绪五年夏,大风吹塌大成殿偏东一角,七年夏,又塌西南角。知县顾思贤,谕董马元德、陈尔赓等重修,劝募绅富捐钱二千五百七十千文充用。光绪初,有野兽窟穴于崇圣祠下,致祠基下陷,屋宇欹斜。十二年,知县蒋一桂,训导严崇德,谕董顾忠建、陶元石、陈世珍等拆缷屋宇,重新盖造,并将基址填坚重砌,东西驳岸添石盖桩,十三年竣工。其用钱九百七十六千四百文,皆募绅捐输。十五年,知县袁树勋,训导严崇德,谕董顾忠建、陶元石、陈世珍等筹八典月捐,继修大成殿。又浚后河,自东北小木桥起,至节孝祠西北角止,长七十余丈,兼修节孝祠、忠义祠、明伦堂、训导署、尊经阁、芸香草堂、梅花吟馆等。共用钱一千五百九十八千九百三十四文。十六年,知县袁树勋详准典捐项下,每年拨钱一百五十千文,作为文庙续修费。又因邑人奚姓因案,捐银两千圆,亦充岁修费。大成殿:德宗景皇帝登极,颁御书'斯文在兹’额。光绪三十四年,宣统皇帝登极,颁'中和位育’额。”又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奉上谕,嗣后武童考试及武科乡试会试,着即一律永远停止。三十一年奉上谕,停止乡会试及岁科考试,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等因,由政务处奏准,己酉科拔贡,照向额加倍考取,丙午、己酉、壬子三科优贡,照例额加四倍考取。其廪生应出岁贡,并准照原定额数倍取,均于壬子年考优后一律停止。”

大成殿

1927年。当地实业家赵心梅,出资在学宫旧址创建“南汇初级女子中学”,并任校长。这是南汇中学的前身。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汇,学校停办。1938年春,转移到上海法租界,以浦东中学名义继续办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学校再次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秋,又回到南汇女子中学旧址复校,更名为“南汇县简易师范学校”。解放以后,学校分为初中部和简易师范部。1952年,将学校易名“南汇县初级中学”。1954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完全中学,定名“南汇县中学”。1993年初中停办,变成完全重点高中。2000年定名为“上海南汇中学”,著名科学家钱传长题写了校名。

回过头来,我再梳理一下南汇一中院里的这座文庙。在光绪《南汇县志》上,有一幅《南汇县学图》,图上详细反映了这座孔庙的格局,一目了然。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共有三路,西路是孔庙部分。孔庙最南部为影壁,长83米,上嵌四块大方砖,书“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正对影壁是棂星门,为三道大门,“棂星门”三字写在中间大门的上方,门两侧是围墙。过棂星门是泮池,池上有桥,即泮桥。1986年重建的棂星门,在泮池北,与原来的位置不同。走过泮桥,就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仪门。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冠古今”。仪门两侧还有忠义祠、名贤祠和乡贤祠。走进仪门,便进入了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为五开间双檐式歇山式建筑。大成殿后为崇圣宫。中路前有大门一座,与棂星门平齐。大门往北亦有一座仪门进入仪门,迎面就是明伦堂,两侧有东廊和西廊。东路为儒学公署,属于办公区域。有围墙把这三路建筑围了起来。

文庙示意图

在孔庙之东,还有惠南书院,由文昌宫和惠南书院两部分组成。文昌宫前为照壁,正对着照壁的是大门。进门后为文昌殿,前部两侧有东廊和西廊。最后是文昌先代祠。在大门墙外有文星阁,是一座塔式建筑。文星阁后有马鲁氏节孝坊。惠南书院前也有座照壁,照壁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桥,名“思乐桥”。从照壁往北为大门,门楣上写着“惠南书院”四字。走进大门,就是讲堂,共有两进。最后部为尊师阁东侧有“芸香书院”、“学海渊源”、“梅花吟馆”等建筑。现在这组庞大的建筑群,只剩下了大成殿和泮池。

文庙规划图

前面提到的创建文庙的南汇第一任县令钦连,他为南汇还做了一件重要工作,那就是经他之手,编写了南汇第一部县志——《分建南汇县志》。他上任伊始,看到这里历史厚重,风光秀美,且“风气淳厚,士女敦实,行务本业,弗事炫耀”,若不记录下来,实在可惜。所以他在任上,就开始了收集资料的工作。整个修志工作,可谓一波三折。起初,他请翰林院编修顾成天协助,可不久顾调任北京。他又聘进士叶承协助,可不久,此人也调任北京,不得已,决定自己来亲自主笔。可他9个月后也调离南汇。为不使修志中断,他就带着资料离开,随时撰写。为更好写出此志,从雍正四年到雍正八年,在这四年多时间里,他曾数次重返南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遍询父老,印征稿本,芜者删,缺者补,正错误,核事实”,终于在雍正九年(1731),刊行了南汇第一部县志--《分建南汇县志》。光绪《南汇县志》吴元炳序写到:“长兴钦公首宰是邑,以分邑应有专志,得朱之屏《鹤沙志》及蒋思永《分县志》而纂辑之。是甫邑有志之始。”该志勒方琦序又说:“南汇以雍正二年割上海分建。时长兴钦公连首宰是邑,因据《上海志》《鹤沙志》,成县志六十卷。”

清雍正十一年1733),钦连再次出任南汇县令。就在上一年,南汇遭受了特大海潮灾害,损失极其惨重。他第二次任职南汇知县时,见此情景,决心全力以赴,兴筑海塘,保一方平安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调动全县民众抗灾筑塘的积极性,连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都参加运土劳动,终使1.53万余丈海塘工程如期完成。人们为纪念钦连领导群众筑塘抗灾的功绩,把这条海塘叫做“钦公塘”。为了纪念这位把民膜记挂在心的父母官,在沿海一线,建起了9座钦公祠,今有一座仅存,在曹路镇启明村。村里有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的龙王庙。清光绪二年(1876),为纪念筑塘防御海潮的已故南汇知县钦琏,当地百姓在龙王庙左侧增建钦公祠,并将钦琏像供奉在龙王庙内。解放后龙王庙被废,一度改做小学堂。1988年修复庙观时,将龙王庙和钦公祠合为一处,还称龙王庙,供奉龙王、钦公、鲁班等像。

钦公堤

南汇这个地方,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据《旧唐书》记载,唐开元元年(713周浦、下沙一线重筑捍海塘,以防止海水的侵蚀。说明在那个时候,南汇这个地方开始出现了陆地。随着陆地逐渐向东南延伸,到了宋、元时期,南汇陆地基本形成。明洪武十九年(1386),为抵御倭寇入侵,信国公汤和在江浙沿海修筑59座城,派兵守卫,南汇就是其中之一,时称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属金山卫管辖当时汤和曾提议在此建新县城,因有人反对而没有实现。清雍正1727上海县析出长人乡与下沙盐场立新的,因县治设在南汇嘴,故名南汇,属江苏省。1949年解放后划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1958年划归上海,2001年撤县设区,2009年撤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作为行政区划的南汇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在一中,还保留了“南汇”的名称。

南汇四方城

南汇县城所在地为惠南镇,其前身就是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因防御外敌入侵需要,惠南四面均筑起长约一公里见方的城墙,城前设烽火墩11处,城墙高7.3米,底宽8米,共有观海门(东门)、迎薰门(南门)、听潮门(西门)、拱极门(北门)四座城门,周围有护城河环绕,东西还各有静海通济两座水关。是一座十分别致的四方城。光绪《南汇县志》卷三对此有详细记载:“县城在三团地,本守卫南汇嘴中后千户所。明洪武十九年,信国公汤和始筑城,为金山卫之分署。周五里一百四十九步,高二丈二尺,池周于城,深七尺,广二丈。旱门:南曰迎薰、北曰拱极、东曰望海、西曰听潮。水关二:东曰静海,西曰通济。门楼角楼各四,敌台四,箭楼四十,雉堞一千九百九十垛。永乐十五年,都指挥使谷祥增修周六里七十五步。”这座城建起之后,一直到清末,先后进行过11次修葺,十分坚固,一直到解放以后,仍保存完好。可是大跃进时期,为了大炼钢铁,将城墙拆除,用砖砌小高炉,一座完美的古城就这样被破坏了。只有在南汇一中运动场以东,还保留了一段50多米的古城墙,成为了那一段历史的珍贵记忆,现已被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202068日第一稿

20221225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庙】四川德阳文庙:冠盖川蜀,独有四亭(上)
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一儒学
读懂武冈文庙,学问立增三成
熊茂松与宁化文庙
山东成武县文庙,从这里走出过一位北宋宰相和一位明代状元
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武威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